唐代最任性的诗人,随意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压倒李白和杜甫
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国富民强,再现盛唐。”为何是盛唐,而不是秦汉或者其他朝代?根本原因很简单那,盛唐时期的中国,各方面都达到了顶峰,军事、经济和文化,无一不让后世人自豪。有人说,唐朝是诗歌的朝代,此话颇具一番道理。据不完全统计,《全唐诗》里收录了近五万首诗,诗人数量高达2200多。
文化并非独立存在,诗歌作为唐朝的主流文化,当然也不能独立存在。诗歌反映了社会发展,不同的民风民俗,以及人们的思想。从题材上分类,有山水田园诗、怀古诗、边塞诗、送别诗和闺怨诗等。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诗人的擅长领域不同,比如孟浩然和王维,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于世。 提到唐诗,必然要说李白和杜甫,一个被誉为诗仙,一个身披诗圣的光环,才华各有千秋,名气也不分伯仲,堪称唐代诗坛两座巍峨挺立的山峰。李白天性浪漫,想象力惊人,写作手法大开大合,张口就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杜甫比较接地气,胸怀国事心系苍生,因此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众人熟知的《唐诗三百首》,共有77位诗人的311首作品入选,其中杜甫以38首位列第一,王维以29首屈居第二,诗仙李白也不差,以27首排名第三。虽然《唐诗三百首》参考性和影响力都很大,但并不是说,未能入选的诗人就不行。唐代有位非常任性的诗人,一生随意写下两首诗,都没能入选《唐诗三百首》,但其中一首胜过李白和杜甫,他就是张若虚。 对于张若虚的大名,可以说无人不知,从生活年代来看,他算是李白的前辈,比孟浩然还要早,跟贺知章的年纪差不多。另外,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四人,并称为“吴中四士”。翻阅正本《全唐诗》,发现仅存两首张若虚的诗,或许他的其他作品因战乱没能流传下来,也或许他惜墨如金,不想以量取胜,要写就写精品。
先看他的第一首诗歌《代答闺梦还》:“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描写了一位思念丈夫的女子,在一天内的心理变化,反映出她内心的苦涩与孤寂。 尽管此诗不太知名,流传度也不广,但绝对称得上佳作,全诗手法高超,对仗工整,除了首尾两联,其他各联均采用对仗的手法,足以见得张若虚功底深厚,非一般诗人能比。全诗构思巧妙,没有直接写相思之苦,以女子的梳妆打扮为主线,却句句暗含孤寂冷清的心境,所以有人称张若虚“上承齐梁,下开盛唐”。
再看《春江花月夜》,这个唯美的题目,竟然出自亡国之君陈叔宝之手,属于宫体诗。这首诗相对较长,共三十六句,但每一句都非常经典,值得全篇背诵。开篇两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描绘出一幅宏伟画面,立即把读者带进神奇美妙的境界,根本不停下来。 而“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表面上是写月亮的孤独,其实是对人生的思考。紧接着诗人发出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谁第一个在江畔看到月亮?月光第一次洒向人间是在何时?从人生的思考,转而升华为对宇宙的思考,估计李白的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受到了张若虚这句诗的启发。
笔者最喜欢“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通过对月亮的思考,想到了时光流逝,月亮仿佛永远不变,而人已经换了很多代,与其杞人忧天,不如珍惜当下。无论从句式上,还是境界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都称得上旷古佳作,因此赢得“孤篇盖全唐”的赞誉。 《湘绮楼论唐诗》评价:“《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更是赞不绝口,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既然能“盖全唐”,自然也胜过诗仙和诗圣,有人感慨道:“若虚公子出品,必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