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恐惧证是指患者大便时伴见恐惧、紧张、忧虑、眩晕、乏力,甚至全身颤抖,恐惧得如死到临头之状的一种特殊病证。本证临床较为少见,笔者曾诊治3例均获治愈。 典型病例:曾某某,女,29岁,本县响滩乡楠木场居民。1986年3月10日初诊。
患者于一个多月前一次大便起立后,突然出现
头晕眼黑,腹内空虚难受,全身乏力而倒地,片刻好转,但心有余悸,甚感可怕。家人及医者皆谓“脱阳症”,“有死亡的危险”。自此以后,患者常常忧虑不安,每次大便前先有后重窘迫感,同时出现恐惧心情,害怕大便时脱阳而死,并随解便的动作而更加恐惧、紧张,随即全身颤抖如死到临头之状。大便虽不溏不泻,但排便后随即感到腹内极度空虚难受,头晕目眩,全身更为乏力,数分钟后好转。如此反复出现,医者莫可名状,经治月余毫无效果,平时亦有倦怠乏力之感。既往健康,五月前足月顺产一女(第二胎),产后病
腹泻、纳呆20多天,之后常有胃纳欠佳。现神倦、声低。舌苔薄白,脉沉细弱。
诊断:大便恐惧证。
辨证:中气下陷,阴阳失调,虚阳外越,肾虚生恐,心神不宁。
治法:益气升陷,调摄阴阳,补肾除恐,安神宁心。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
黄芪30g枸杞30g龙骨20g
牡蛎20g晒参15g当归15g
白术15g酸枣仁15g菟丝子15g
柴胡10g陈皮6g炙甘草6g
升麻5g
嘱服3剂,并对其心理安慰,解释其病证形成的原因,强调愈后良好,决不会导致脱阳而死。否则,岂有拖延月余而再未加重的道理!劝慰其在服药的同时要消除思想忧虑,决不要再害怕什么,只要自己相信能够治好,就会很快好起来。患者就诊后就感觉轻松多了。
3月21日二诊:服上药后恐惧之感基本消失,其他症状也明显减轻,但每次大便后仍有腹内空虚之感,并见夜间腹内空虚难受,心悸烦燥,难以入睡。
病机仍为中气虚弱,阴阳失调,治以补建中气,调和阴阳。方用补中益气汤合小建中汤加龙牡、酸枣仁:即初诊方去枸菟,加白芍30g、桂枝15g、生姜15g、大枣15g,黄精(代饴糖)30g。2剂。
3月24日三诊:只服上方一剂,诸症已除,未服第2剂,患者询问要否继续服药。诊察无特殊病变征象,嘱其服完第2剂。为巩固疗效,仍用补中益气汤合六君子汤加枸杞、菟丝子3剂,补中健脾益肾以善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另两例男女各一,均有过度劳累史,偶然发病后持续不解,亦用补中益生汤加龙牡、枸菟等药治愈。
体会:大便恐惧证,中西医学中均无此病名,乃笔者根据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取其名称。在西医学中可能为交感神经功能失调所致的胃肠
神经官能症,或神经内科之
焦虑症之类。此中医名称是否恰当,有待于同行探讨。究其病因病机,一是产育、劳累、泄泻等因素,使脾胃受损,纳化失常,中阳之气下陷,阳气随大便时“浊阴出下窍”而外越,阴阳失衡,肾精亏虚而生恐志,故而出现本证。《内经·灵枢·口问篇》说:“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首例患者初诊时笔者就是据此而入手辨证立法。二是肾精亏虚而生恐志,肾精不足可致肝血虚而胆气不壮,易生恐惧。二是情志所伤。对于此类病证,家人和不明其理的医者往往都误认为是“脱阳证”,“有死亡的危险”,使患者更加忧虑恐惧。而忧思伤脾,脾伤则中气虚弱甚或下陷;并且“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惊恐自失”(《灵枢·本神篇》),扰动心主则心神不宁。总之,本证主因脾胃内伤,中气下陷;肾精亏虚而生恐志;又加情志不调,进而影响脾、肾、心神,以致阴阳失衡。故治疗上用补中益气汤加味以益气升陷,补肾除恐,调摄阴阳,安神宁心,同时辅以心理安慰,调其情志,去其忧虑恐惧。俾中气足,肾精实,阴阳和,其病自愈。
附注:本文原作于1989年10月,未曾对外交流、发表,今在整理资料时找出原稿记入电脑,并上网交流。
2014-9-14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