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旷世奇人倪海厦
君子静而观象,动而占卜,以果决行。
倪海厦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家中共有七个兄弟姊妹,排行第五,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
2000年-2003年倪海厦曾被选任为佛罗里达州卫生署中医委员会最高委员会委员,职掌所有医师鉴定资格 、更新执照与医师再教育计划等相关业务,后来因医学院与诊所事务繁忙,不得不请辞该项职务。也曾受美国佛州州长任命,担任佛州针灸委员会委员及副主席,并大力协助内布拉斯加州通过针灸法案,荣获台湾政府侨委会张富美主席颁发海外优秀华人奖。
倪海厦在美国行医逾二十年,善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和恶性肿瘤,曾治好许多西医认为不治之病,深获美国人民及州政府肯定,常被病患称为最后的希望「The last hope」。
1.童年时期
童年时期倪海厦调皮捣蛋,母亲带着他拜师学武术
倪师自幼活泼,不喜欢学校教育,放学常常不写作业跑出去钓鱼,喜爱漫画,当时漫画家叶宏甲所创作之《诸葛四郎》在全台风行,倪师甚喜之,闲暇亦临摩线条,倪师之后授课,绘图比例精准,线条华美,实肇因于此。倪师曾自述幼时调皮捣蛋,母亲为求管教,带着倪师拜师学艺,倪师早年即修习气功易筋经等传统武术,也在日后人纪教学课程中,一并传授五脏排毒法和文式易筋经。
2.高中时期治好姐姐痛经(对话梁冬)
梁冬对话倪海厦
我在高中的时候,那我二姐那个时候在念高中,跟我很好。那我二姐长年的月经痛,每次月经一来就月经痛那我二姐月经痛啊,她就很害羞,她又不愿意到医院去给西医看,她觉得跟西医启口说我月经痛啊什么的,这个很不好、很害臊,不好意思。
梁冬:那会找你——弟弟看吗?就是找她的弟弟看呢?
倪海厦:她找我,她说:海厦,这样子,我买一套医书,你来看,看完以后,你来帮我治疗这个月经痛。
梁冬:你二姐真的,我不能用变态这个词啊,对不起,打引号。不过真的很……很异于常人吧。
倪海厦:她说,因为我常常会创新,我自己看东西,就好像我们玩吉它,我们小朋友,大家都想,那时候我们小孩子没有……小的时候没有钱嘛。没有钱的话,大家就把压岁钱和平常的钱凑一凑,去买了个,到乐器行去买个最便宜的吉它,然后再买一本乐谱来,然后我就学了以后,我来教大家。大家都没有花学费,然后都一脉传承跟我的……所以他们认为说。
倪海厦:对,我还可以说:我可以创新,我可以自己去研究,所以当时买了一套医书给我,叫《医宗金鉴》。她也不晓得什么医书好坏啊,就买了《医宗金鉴》。我一看,哇,什么内科、外科,什么都有在里面。就想,她妇科嘛——月经痛。我就专看妇科那里,大概看了三个月嘛。
梁冬:中学的时候啊?
倪海厦:中学的时候。我就说:我开个处方,看你,你应该是这样子,就会好。结果我姐就抓了药啊,去药房抓药回来啊,诶,吃了。从那时候开始到现在,月经也没有痛过,一直更年期了,都很好。所以说,从那个时候,她觉得很开心呢,她只花了一套买医书的钱,把那个月经痛治好。对她来说,她结束了。对我来说,没有结束。
3.兴趣爱好-喜欢摇滚、喜从母事
最喜欢老鹰乐队,喜欢《加州旅馆》,据说最后送别倪师的时候,播放的就是《加州旅馆》。
因为年轻的时候喜欢玩音乐,那时候念书的时候,大家都喜欢玩西洋音乐,台北的年轻人呢,都以能够弹一些西洋音乐为荣。觉得这比较流行嘛。可是我知道我在东吴的时候,就能当“热门音乐合唱团”的团长。那玩音乐的是个兴趣,没有办法当职业,所以当时我毕业以后,我们团员有的人就走职业的路线呢,我就不赞成,我要走这个医的路线,因为那种……诶,音乐对于我来说只是嗜好,我没有办法把它当成终生的资质,所以说……而医这方面倒是我是很希望能够把一生所学啊,能够带贡献出来,所以我比较倾向于医的方面。
倪师喜从母事,与母姐极为亲近,做饭洗衣等家务,都做的非常纯熟,一手面点功夫,人人喊赞,甚至不输外面店家的水平,对倪师来说,妈妈和二姐可说对他影响最大。
4.考大学不顺利
早年二姐因为初经经痛难忍,跟倪师说:你学什么像什么,你来医治姐姐的经痛吧!随后便买了本医宗金鉴给倪师,倪师翻阅后拟出一方,竟治愈了姐姐的经痛,也奠定了倪师习医的决心。母亲常有大拇指僵硬疼痛的症状,发作时痛不可忍,当时新生南路有间天主教教堂,叫做圣家堂,里面有位管理员姓吴,年轻时学过一些针灸,有次凑巧帮忙下针,效果极好,母亲亲见中医疗效甚好,于是鼓励倪师大学报考丙组,不料大考前夕发生车祸,大腿撞断遂无法应考,手术后出院疗养期间,倪师醉心于古书,无心于课业,隔年联考改报丁组,考上东吴政治系。
5.倪海厦的中医师承
那我的一个老师呢,叫做周左宇,他是以前北京的四代的家传的名医。1949年以后,他是到台湾。那时候就……我妈妈看我喜欢读医书啊,我自己最喜欢看很多古书、古籍的东西,她说你……让我拜个老师,找你拜个老师你学学中医看看,就是这样子。然后看到老师以后呢,老师就看我是年轻人嘛,也不晓得为什么?他一看到我他就很喜欢我,比对他儿子还好。他还当场表演给我看,有个病人腰痛,针下来当场就好!我说:诶!这个真是不错啊。所以那时候开始就很有兴趣开始进入中医的这个领域里面,所以我的这个中医的根基呢,启蒙老师是周左宇哈,他现在还在台湾,还活着,已经快一百岁了。
那另外一个是徐济民,是我的启蒙的恩师。他是江苏来的,在上海的名医,他针灸非常的历害,是这两个老师引领我进入中医的大门。
所以说我虽然出生在台湾,可是呢,我可以跟各位听众讲,我真的是很……这个运气很好,因为我在台湾才有机会真正地受到那个师徒制的传承。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什么中医药大学什么东西,都是师徒传下来,或者是爸爸传儿子啊,祖父传……这样传……传子不传媳不传女,这种方式。那在台湾呢,他很……当时就开放了很多,所以说,他们不见得说一定要传自己的儿子,啊,找有他们觉得有慧根的、有能力的、有聪明才智的来教,他们觉得这是他们的荣幸。好,就是在这种文化的这种背景的熏陶之下,所以我们也受到很多的一些长辈的鼓励,所以说,认为说这个——把中医发展起来是一个作为一个我们炎黄子孙一个基本的一个动作。这样大家做是应该理所当然要做的,不然的话,这种传承的话就会失传下去。
倪海厦:对。后来我就一直跟周老——周老师周左宇还有徐济民学。那这二位名师,真的是倾囊相授,毫无保留的,所以,这二个是我一生影响我最大的这个老师,正式师传的,叫师徒制。至于经方呢,倒不是他们俩个传的,经方断代,台湾也没有什么所谓的经方家。那这个经方只好从书上去研究。
除了向两位老师学针灸外,倪师还到基隆一间中药行当学徒,那间中药行有四位中医师坐馆,其中一位就是师承曹颖甫的经方大家姜佐景,倪师开始接触到经方,就是从姜佐景开始。这四位医师平时最喜打麻将,倪师随侍在侧,端茶送水,而中医师聊天,多半就是聊些行医经验和心得,倪师在白天听了之后,回家就会翻阅医书,初期倪师博览群书,无所不看,各家各派都有涉猎,但很快的,倪师就确信了经方,才是他未来投注心力的方向。
6.入伍时期-大显神通
大学期间的倪师,自修五术,颇有心得,大学毕业之后入伍,因针术艺业而被分派至马祖军医部,倪师在军中很快就声名大噪,各级长官慕名而来,短短时间内,轰动整个前线,连本岛电视台都纷纷至前线采访报导,各家电视新闻实况播出倪师为官士兵下针当场验效的过程,斗大的新闻标题写着“马祖神医倪海厦”,倪师家人晚餐看新闻时,看到倪师新闻报导,全家人兴奋不已,之后各地亲友道贺祝福不断,当年倪师才仅仅二十四岁而已! 两年服役期间,倪师除了展露医术外,也替军中长官算命,军人算命所为何来?不外乎升官有望与否,如何才能升官,倪师断命准确,长官无不拜服,很快的,倪师在军中建立起庞大绵密的人脉,备受礼遇不在话下。
7.退伍后-靠算命赚钱,30岁开法拉利
退伍后,倪师选择算命看相为主业,医疗为辅,根据倪师家人表示,当年倪师父亲志凌公,早有全家移民计划,希望能尽速实行,倪师认为算命赚钱速度较快,便选择以此为业,并化名“梵宇龙”。
1969年,倪师在自宅执业,算命卜卦一口价三千元,付一次费用,终身服务,三千元在当时,几乎是一般人一个月的薪水,那时一碗牛肉面八到十元,最流行的杨桃汁一杯也不过七元而已。 倪师从易经中通透人性,加上学养丰富,辩才无碍,很快的就吸引无数政商名流前来算命和治病。
由于人数过多,倪师便以价制量,价格调高到一次五千元,上门的人数还是有增无减,渐渐的,越来越多客户要求询问下,倪师便兴起了开班授课的念头。 倪师算命解盘与他人不同,不用计算机盘排解盘,倪师事先刻好各个星宿的印章,客户给定八字后,倪师便迅速在十二宫盖章,先看大运,再批流年,最后指点迷津,而往往在客户一进门的当下,倪师便从面相和手相得知客户运势,命盘排定后便胸有成竹。
倪师铁口直断,不留半点余地,虽然当下得罪了客户,也给客户极深的印象。 倪师断命精准,往往在相见当下即道出客户命造,六亲状态以及当下运势,算命者无不称奇。年仅30岁,就开上了法拉利。
8.移民美国
倪海厦1980年,移民美国。
林大栋博士与恩师倪海厦先生合影
倪海厦的美国硅谷徒弟林大栋
9.办天文地理班
上世纪八十年代,倪师在现今的金山南路一段217巷,当时的林务局宿舍里开班授课,传授紫微斗数和阳宅风水,为“天文地理班”,倪师认为,要当一个大医,要能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因此招生课程名称命名为“天文地理班”。
“天文地理班”连续开了三期,学生究竟从何而来?绝大多数都是算命的客户或是看病的病人,在没有任何招生文宣和宣传管道下,报名课程的学生竟是络绎不绝,可以想见当年倪师的客户人数之多及医术之精。 前三期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但以广告界传播界和法律界等专业人士居多,在当年的时空背景,这些人士几乎都是高学历和事业有成,而倪师当年仅仅三十四岁,便让各界精英拜服,认其为师。
10.开设《天记》课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年,倪师派遣弟弟前往美国开设中医诊所,自己准备三年 后移民美国,这两年多的时间,倪师准备将自身学说留传于世,开设的课程名称叫做“天纪”,与之前的天文地理班不同的是,有大量的案例解说和新加入“易经推命学”来补充命盘流日的解说,课程全程录像,并且对外销售。
倪师非常重视天纪的传承,课程相关人员都经过挑选,助教有两位,徐光佑师兄和戴宗夏师兄,两人深得倪师真传,批命、测字、卜卦样样精通,班主任则由师母担任,上课时间是周二和周五晚上七点到九点,上完课后,两位师兄还会继续和倪师聊天喝茶,演绎易经和八卦,1994年,天纪正式出版。
11.赴美国买地行医
天纪发行后,倪师了无牵挂,自认已将毕生绝学留根于台湾。
于是准备移民至美国,倪师于赴美两年前即取得美国针灸师职照,得以在美国执行中医看诊业务,美国政府对中医药的管制非常宽松,除了特定管制药味外,把大部份中药当成是食品管理,针灸师可以随意使用中草药来治疗病人,对惯常使用麻黄、附子等经方用药的经方家而言,是最适合发展的地方。
倪师弟弟在美国成立诊所后,初期苦无病人,于是倪师在天纪授课之余,会短期赴美看诊,拉高营业额,倪师在美国时,病人便蜂拥而至,这时候几位台湾的师兄们,便会一起到美国跟诊,这也是倪师开放跟诊的滥觞。
1993年,倪师选定了佛州Merritt island的一块地当作未来的据点,那时地主想一次卖整块地给倪师,但是面积太大,诊所用不上那么多,加上整块地要价甚高,倪师颇为犹豫,心想是否只买一半就好,为此心烦了几日,徐光佑师兄提议卜个卦看看,倪师从善如流,一卜是泽地萃,卦图解为:贵人磨玉,一僧指小儿山路,一人救火,一鱼在火上,一凤衔书。贵人磨玉作进修解,专心致志则显玉华,意指倪师潜心于医术必大放异彩;小儿指倪姓,山路为进象,正好应验倪师未来;救火犹如行医济世;而鱼在火上自然得救,凤衔书表喜讯至也。完全吻合现状,并且示之以吉,人事地物全数应验,倪师当下立即决定买下所有土地,为求慎重,两位师兄也一同前往,一位是徐光佑师兄,另一位是倪师大学同学,刘宇伦师兄。 买完不到半年,那块地前面的双线道马路,竟然拓宽成四线道,原地主想加价买回,倪师当然不愿意,买下了地之后,就准备盖建物,去过桃花岛跟诊的经方学子都很熟悉诊所的传统四合院建筑。
12.汉唐成立
1996年,汉唐中医成立,他常对学生说,他到美国就是要宣扬国威,让老美知道他们的医学有多么落后,更要藉着外国人的肯定,让中国人知道贬低中医崇尚西医是多么不智的行为。
13.2004年开设《人记》课程
就在倪师名声高涨的同时,期待倪师回台湾授课的呼声逐渐高升,倪师在许多人殷殷期盼下,决定公开征选,挑选医术传人,人纪班在民国九十三年招生,九十四年开班,就在倪师台北自宅上课,人数约三十到四十人。
人纪班共有五门课,与早期中医班不同的,除了多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两门课外,大量的医案和临床跟诊课程,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学生得以亲眼目睹诸多癌症、红斑性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西医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在经方医治下转危为安,终至疗愈的完整过程。
14.2010年参加扶阳论坛
倪师在天纪中早已自述其五十九岁大小二限逢,在最后几年的时间,倪师像个陀螺一样不停的转,演讲、临床带跟诊和写作持续不断,民国九十九年,倪师受邀前往上海参加第三届扶阳论坛演讲,扶阳论坛由四川火神派传人卢崇汉医师、着名老中医李可和《认识中医》作者刘力红教授共同成立,论坛延请中国最着名中医界人士与会演讲,主办单位非常重视倪师的到来,此次论坛的讲者多半讲个一节或者是两节的时间,唯独倪师有一整天的时间演讲,倪师在扶阳论坛中总结了一生的经方思想,上午时间讲述阴阳思维,下午深入浅出的解释重症的治疗之道,震惊全场,演讲结束时掌声不停。
15.去世
倪师晚年定居台北,生前最后两年,除了两场演讲外,多数时间在台北汉唐诊所授课训练医师临床,这段期间,倪师除了向最后几位学生教学解答疑惑外,还常常提到对经方推广的愿景,逝世前一年,倪师提出了癌症治疗的新观念,并且依此研发了癌症专用处方。
2012年1月31日,逝世。
16.轶事二则
倪师的床头柜经年放着纸和笔,若是当天有疑难杂症不知如何处理,睡前倪师会向仲景华佗先师祝祷,再行入睡,往往半夜高人指导后,倪师惊醒,马上就床头纸笔写下梦中所悟,念兹在兹的,都是如何让病人病痛减轻,想办法精进医术,多年来,夜间睡眠往往不足三小时。
倪师他对学术的专一和努力,他每天不间断的读书思考和反省,持续深入和进步,杰克大叔有回跟老师到外地渡假,晚上两人同房,当时大叔在看NBA,而老师在读伤寒论,大叔很惊讶的对老师说,你连渡假都在念书啊,老师很平淡的说几十年来都是这样子。
17.倪海厦的梦想
倪海厦毕生致力於发扬中医经方,虽然常常有许多人不认同或是批评和谩骂,就好比倪师自创曲-《我的梦》歌词所述:
这些如同风、雨般的批评和谩骂,无法浇熄他心中这把对经方的传承与发扬之热火。
倪海厦始终坚信千年的经方是最好的医学,他从未放弃过这份坚持和心中的这把火。
期盼所有跟倪海厦学习中医的学生们,能将这把对中医使命之火熊熊燃烧,继续传承与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