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人】刘敏:巴蜀史上第一个文化巨星扬雄
刘 敏
《巴蜀史志》编辑部 考拉看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一首《陋室铭》,让诸葛庐与子云亭流传千古。
子云,何许人也?他是历史上与司马相如并称为“扬马”的扬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他在经学、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等方面作出了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堪称一流的重大贡献。
扬雄画像(梅凯 作,四川省方志馆藏)
在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敏看来,扬雄是一个有趣的人物,他的生平并不复杂,思想却极其丰富。公元前53年,扬雄出生在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他自幼好学,爱看书。唐代诗人卢照邻曾说他:“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刘敏提到:“扬雄40岁左右进京,靠蜀人杨庄举荐被任命为黄门侍郎,成为一个秩比四百石的小官,到新莽时才做了秩比二千石的中散大夫。终其一生并未进入核心政治圈,只是过着读书治学、作赋和整理图书的书生生活。”
年轻时,扬雄崇拜司马相如,发奋读书写得一手好赋,且其多写关注现实、劝谏之文。但后期随着西汉政治的愈加黑暗,扬雄以文学干政的进取之心消歇,遂逐渐全身心投入纯粹的知识研究中。此时,他个人对辞赋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他认为“辞赋非贤人君子诗赋之正”,遂转而研究玄学。他以经莫大于《周易》、传莫大于《论语》,仿著《太玄》《法言》。其中,《太玄》以方州部家四重三分而成81首,构建了以天文历法为基础、以“玄”为最高范畴、以阴阳五行为骨架的独特哲学体系。《法言》则极力推尊孔子,崇奉五经,以圣人之道为判定是非的标准,效孟子辟杨墨,对申韩诸子之学进行激烈批判。他不仅在文学、哲学、经学上有所造诣,还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一部记录全国各地语言的著作——《方言》。《方言》开中国乃至世界方言学研究之先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语言资料。
此外,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四川人,扬雄对蜀地情感深厚。诸如《蜀都赋》《蜀王本纪》中,记载了许多巴蜀地区的地理风貌、名胜特产,且文字客观、内容详实,极具历史价值,被看作“蜀都风光图轴与风俗画卷”。
扬雄的存在,让更多人知道了成都。一定程度上,在汉代,扬雄就是蜀地代言人。此外,扬雄幼子接连去世后,他穷尽所有钱财从长安运回四川安葬。可见,他对家乡怀有深厚感情。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才,扬雄一生成就极高。今天研究扬雄,仍然具有许多现实意义。正如刘敏所言:“扬雄的思想与学问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他追踪孟子的仁政思想,重视礼治,继承先秦儒家的精神,恢复了孔孟以来的道统,为唐宋以后儒学的复兴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汉书·扬雄传》评价扬雄道:“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西汉末年,世风浑浊,扬雄却能守一份清明,潜心治学。这种不追名逐利的品性,是蜀地先贤才情、精神的最高修行。
您在研究扬雄时,有没有发现他比较有趣,或者令您印象深刻、打动您的点?
扬雄是一个有趣的人物,生平并不复杂,思想却极其丰富。40岁之前,扬雄一直在蜀中专心求学,师从蜀中名师严君平学习《周易》《老子》和《庄子》,拜林闾翁孺为师学习文字之学。他性格沉静、沉默寡言,但又十分好学,尤其酷爱读书。《汉书·扬雄传》中扬雄自序云:“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
从前期辞赋大家到后期研究哲学,扬雄为何会经历这样一个转变?
司马相如以赋名满天下,为皇帝所赏识,对他有很大启发,扬雄在蜀地及入京后多有辞赋及铭颂之作,后果以《绵竹颂》为成帝所赏识。扬雄入仕后也曾以辞赋对皇帝进行过委婉的讽谏,随着西汉后期现实政治的愈加黑暗,他以文学干政的进取之心消歇,逐渐全身心投到纯粹的知识研究中去,对辞赋的态度也发生转变。
南宋朱熹认为扬雄不忠于汉朝,屈从于篡权的王莽,是变节分子,称他为“莽大夫”。您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今天看来,研究扬雄具有哪些现世意义?对我们当代人而言,扬雄传达出了怎样的精神理念和价值内核?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