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洛克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先驱,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以其在帆布上很随意地泼溅颜料、洒出流线的技艺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具有难以忘怀的自然品质。杰克逊·波洛克《一:31号,1950》,布面油彩,269.5 x 530.8 cm,1950波洛克绘画所创造的神奇效果几乎与他使用的笔和画布毫无关系。他的绘画已经完全替代了创作的本身,是一种近似表演艺术的创作形式。
他的艺术,被视为二战后新美国绘画的象征,是重视绘画行为的“行动绘画”先驱者。
《秋韵:1950年30号作品》1950年 266.7cm×525.8cm
“我绘画的源泉是无意识,是直截了当,不做事先的准备。绘画就是人存在的一种状态。不,或者可以说,绘画是一种自我寻找和发现,每个好艺术家画的都是他本人。”
这段话出自美国20世纪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杰克逊·波洛克。在波洛克的笔下,秋季不是果实累累的丰硕,也不是一片寂静的萧条,而是一种狂风卷落叶般的风魔。
1950年第1号(薰衣草之雾) 1950年,抽象表现主义/手势派,
油彩、法郎颜料、铝、绘制于画布上,221x300厘米,国立美术馆,华盛顿
评论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将这幅作品命名为“薰衣草之雾”,不过波洛克只用数字和日期为这些滴画起名。
1947年,杰克逊·波洛克开始在铺在地上的画布上,用滴、甩、洒、泼的方式来作画。
有的人觉得他这是有病,但更多更具影响力的声音认为,他这是天才。这正是他留下的宝贵遗产,是你知道他以及你在美术馆能看到他作品的原因。
杰克逊·波洛克,他成了一个传奇,这与他的艺术无关,而是他本身。
他崇拜塞尚和毕加索,对康定斯基那种富于表现性的抽象绘画和米罗那种充满神秘梦幻的作品也情有独钟。
《壁画》让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惊呼奇迹。艺术投资者佩吉·古根海姆委托波洛克画的,还为他举办了个人的画展。
一个接一个,跳跃的、奔跑的、昂首阔步般的形状占满画布,韵律起伏,构图生动。
这是他第一次有机会创作接近人体尺寸的作品,一种结合抽象性和表现主义的抽象画,诞生了。
《速记的图》
他被公认为美国现代绘画摆脱欧洲标准,在国际艺坛建立领导地位的第一功臣,1943年起画作转向抽象艺术,几年后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滴画”。
半个多世纪以来,波洛克的抽象表现主义画作一直被认为是美国自由性格的经典表现。和作品一样广为流传的还有画家的坏脾气和六十年前,一场美国式的传奇死亡。
《男性和女性》
关于波洛克是如何“发明”滴画的,坊间流传着很多故事—有的说 :
他不小心把颜料调得太稀了;
有的说他踢翻了一桶颜料,但实际上他什么都没有发明。
《1948年,NO.3》
1948年1月他在帕森丝画廊开的个展,这标志着他的风格的最终形成。
1949年1月波洛克在帕森丝画廊开了第二次个展,那些作品标志着他滴画的成期。
其实波洛克还是一名“酒鬼”。寂寥加深了波洛克的苦楚,酒精成为他的麻醉品。让波洛克成名的“滴画”,是在他仅有的两年、完全清醒、滴酒不沾的状态下完成的。
杰克逊·波洛克《Eyes in the Heat 》1946年
1947年,波洛克受到帕森斯画廊的资助。再加上离经叛道的滴洒绘画,他终于引起艺术市场的兴趣。帕森斯曾说到:“只有通过酗酒,通过绘画,多少可以把内心扰人的力量排遣掉一些。如果他没有绘画作为排泄内心的能量的一个通道,他八成会疯掉的。”
五寻的深度 243.8cm×120.9cm 布面油画 1948年
他渴望获得名利和金钱,因为在这个消费至上的时代,一切都需要金钱。他又害怕去面对社会,因为社会价值和他内心的价值是那样不符,他被迫地成名,他技巧不高,于是被迫地“打破”抽象与技巧。
与其说,波洛克是一个自生的“天才”,倒不如说,他是被时代塑造的“天才”。一个逼出来的“天才”。
看似信手涂鸦的艺术表现背后的意义,也许远非常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当画布上的激情喷薄而出,是否等同生命也能自由起舞?还是光环之下蜷缩着的,始终是不被世人理解的孱弱之躯?
波洛克的画最能显示抽象表现主义,在观念和手法上的特征,不同于封闭的古典绘画或开放的巴洛克。“行动派绘画”无核心和附属可寻,散漫无际,全面铺开,毫无主次,又被称为“满幅”绘画。
仅仅从第一印象上进行判断,波洛克的作品画面“脏”、线条“乱”、“差”到仿佛是把颜料随机泼洒到画布上。
1949年《生活》杂志做了一篇关于波洛克的特稿,为疑惑的美国群众和艺术从业者提出了一个疑问:“他(波洛克)真得是美国最伟大的画家吗?一个拿着一根小棒子,在帆布上方甩来甩去,倾倒颜料的画家,真得配得上伟大这个词吗?”
一个调查组将波洛克的作品与另一幅看上去同样“无法理解“的绘画作品同时展出,调查哪一幅画更吸引人。120个被试中,有113个人选择了波洛克的作品。于是人们得出结论:波洛克的作品蕴藏着某种“不可描述的”诱惑力,使得大众能够欣赏其作品。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法探究这个实验是否严谨,比如“是否有被试知道其中一幅画的作者是个艺术家”等等,不过科学家仍然提出了基于经验科学的解释,证明看似“杂乱而无规则”的图形仍然可以被人欣赏。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