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的“网红”强叔说出了孩子优秀的两个秘密

我们经常说人“脑子进水啦”,其实脑子 “犯糊涂”“犯二”,不是“进水了”,而是“脑子缺水啦”!让“脑子进水”,才是聪明之举!

这是强叔的“网红”表达方式。

见强叔前,在上海东方医院家属等候区看过他在央视录制的健康之路节目,看过朋友发给我的强叔在安徽卫视做的维生素的养生节目,还看过强叔的保健养生科普短视频。

不管多深奥的医学知识、多复杂的养生原理,他都能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讲给大家听。而且哪怕讲一分钟、一个小的知识点,也常常是起承转合,有铺有垫,张弛有度,草蛇灰线,极有条理和魅力。

来自中科大第一附院的微博网红赵卫东医生(微博名)说,当年听了强叔一场讲座,“内心充满力量,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要好好干”。的确,和强叔交流感觉到是“有氧交流”(有的人,你和他说话,会感觉缺氧——强叔如看到这里,一定会分析一下原理~),会觉得生活很美好,老年很美好,人生很美好。

和强叔交流,很难相信他已经77岁了。

声音宏亮、思路清晰,是不用说的;主要是充满趣味,极有感染力。

饭桌上有人问得急,强叔就悠悠地说,“有没有办法喝酒不醉,我有个方子,大家想不想知道”,全场静下来,强叔停了一下,“我们找个时间,等天气好一些时……”然后露出孩子般狡黠的微笑,大家大笑,这正是场上一位朋友刚刚说过改日要请强叔吃饭的原话)。

更重要的是,77岁的强叔每天还很忙,还有很多未来的规划。

他曾任安徽省卫生厅厅长、省政协常委、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等,百度百科上用了三个“著名”:著名医学保健专家,著名健康教育专家,著名卫生事业管理专家。

强叔自己不提这些,见面时只聊“黄酒含有18种氨基酸”“为什么早餐更重要”“枸杞要配XX一起喝”之类的保健科普话题。吃饭到9:30,强叔说,“我先走了,明天要到郑州,有个讲座,后天回来”。

强叔说,能帮助到更多的人,让他觉得非常充实、人生有价值。如果按高考作文题的说法,每天的忙碌满足了强叔“被需要的需要”。

我自己在学校还兼任生涯规划老师,给学生讲了那么多案例,觉得都没有强叔这个案例生动和有说服力。

我们家长和老师整天说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为了孩子的“终生幸福”,“未来发展”“终生幸福”的标准是什么?

不妨这样说,我们今天所做的,能不能让孩子在77岁时做一个“昂扬的老头”,或者一个“不知疲倦的老太太”?让他(她)不仅仅是“优雅地老去”,而且有很多孩子般新奇的念头,激动得甚至等不及到明天?

强叔年轻时的照片

“我年轻时是个帅哥”,强叔说,“现在”——听的人都以为要说“老了”,准备安慰一下—— “现在,我觉得我也还可以”,强叔接着说,然后是自信而帅气的微笑。

不过,今天重点要说的是,强叔聊天,不经意间说出了孩子优秀的两个秘密。

这两个秘密恰是我们大人(家长、教师)一直在脑海里苦苦寻找、痛苦反思,而在行为上又坚定地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的。

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讲过很多我们认为有价值的话,让一位77岁的老人回忆一下,最能证明我们的哪些话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

强叔说,他以前不喜欢学语文,上高一那一年,语文老师在班里表扬他作文里的一句话“他肌肉健壮,像打足气的皮球”,说这句写得好。从此以后,强叔爱上作文,爱上语文。

60年后,强叔不仅能清楚地记得他高考的作文题目《唱国际歌时所想起的》,而且还能记得自己写的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60年后,强叔说:“非常感谢我的那位语文老师。”

我也非常感谢自己小学时的一位语文老师赵老师,上二年级时,老师让我们写日记,我不会写,正好看到一个画报上有几行儿歌:“太阳照着山头,风儿吹,花儿笑,我背着书包到学校……”我就把这几行抄到作业本上,因为我们那里是平原,没山的,学校叫“涧南小学”,我抄的时候把“山头”改成“涧南”,其余照抄。

老师下课时拿着我的作文本夸我写得真好,旁边有同学小声“举报”:这是抄的,画报上有一样的。但老师假装没听到,继续说:“这个写得很真实,都是自己观察来的,很好!”后来,我上学时,还真的观察了一下太阳是怎样升上树梢的。

 作文是创造性活动,是需要鼓励的;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创造性活动,我们太吝啬我们的赞美了。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教师一言一颦,一个眼神,都事关孩子未来。当教师的,对此,不能没有敬畏之心。

我们当父母的给了孩子太多的口头“教育”,我们觉得,孩子“不懂事”,是需要我们“指导”“引导”“规定”“约束”“命令”的。但60多年后,强叔对妈妈说过的话,印象最深的是,开完家长会后,妈妈推着自行车说:“你现在怎么变得这么好了。”

从此,强叔开始努力学习,高考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回忆起来,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和父亲一起种树,有一个问题我们尝试了很多次没有解决,我想了一招,解决了这个小问题,爸爸夸这个办法好,反复说了几遍。后来,遇到问题时,我总会想起那个瞬间,我就想是不是还可以再想想,也许还有更好的办法。

这样的瞬间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人不是在“规定”和“指导”中成长的,人是在自己被认可的星星之火中慢慢形成能力和品质的燎原之势的

我们天天想着“教育”孩子,但我们常常忽视了到底是什么真正对孩子产生了向上的力量和动力,或者换句话,忽视了这种力量究竟在什么时候、是怎么产生的——我们一直误以为是在我们“教育”他的时候,或者觉得孩子要“吃亏”,让他“长记性”。

有一年,在班主任座谈会上,我作了一个“高举表扬大旗不动摇”发言,里面说了这样几句话:“小孩子随话长,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把他夸成什么样的人,时间久了,他就会成为那样的人。”当教师久了,会发现,这话,不唯心。

有位家长说,从良老师,我家孩子真的没有一条优点,让我怎样表扬呀。我说,一个孩子,你竟然找不到他的一条优点,一定是家长出了问题,你应该努力找100条。

至少,你应该像强叔的妈妈那样,找个机会,由衷地对孩子说:“你现在怎么变得这么好!”

孩子优秀的秘诀,第一条,让孩子感觉到我们以他为骄傲。

我们大人的“教育”就没有用了吗?当然不是。

关键在于教育的方式,教育以什么样的面孔出现。凡是打着教育面孔的教育,都是不可能产生教育力量的。

你讲的都是真理,但我接受不了你居高临下的态度。

有时“不教育”反而会产生教育的力量。

高晓松清华没上完,固执地退学要出去闯荡,谁劝都不听,他不带钱背个吉他就出去了,发誓闯不出样儿来就决不回家。第二天警方打电话,表哥从天津火车站把他接回家来了。

各位父母,假如这是你的孩子,等他回到家,扪心自问下,你会怎样做?但高晓松的妈妈,一句话都没有说,而且从此以后再也没提过这件事。这成了高晓松最感动的事。

这里有两条原则:

一个是平等原则。

有一个人与人之间交往的“PAC”理论:P是父母模式,A是成人模式,C是孩子模式。“指导”“控制”“命令”让我们变得高高在上,这是父母模式;“恨铁不成钢”“看不顺眼”,甚至通过语言或肢体 “泄愤”(伤害孩子更伤害自己),这是孩子模式。

我们要努力地调整成成人模式,并引导孩子向成人模式靠近,平等地理性地和孩子交流。

强叔举了一个例子,说同样晒太阳,每个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老外容易得皮肤癌,但中国人就很少有,有的人越晒越黑,有的人怎么晒都是那么白。这和皮肤本身的特质有很大的关系。

教育,必须用一个独特的孩子的方式。

差异教学法里有个形象的说法,要教张三数学,不仅要了解数学,还要了解张三,还必须要按张三的方式教他数学。

多年前,我在私立学校当老师,一位年轻教师抱怨他班一个学生,初二了连“当a=2, 2a等于几”都不会。有一位老教师不相信,反复问这孩子傻不傻,那位年轻老师说,别的方面都聪明着呢。老教师就把这孩子叫来,自己和他聊聊。

师:(满面微笑)来来来,小朋友,一看就你很聪明,你家是哪个镇的?

生:(不说话。)

师:(继续面带微笑)我来问你呀,当a=2,那么2a等于几呀?(充满期待的目光)

生:(半晌不动,眼光看向别处,极低的声音嘟囔了一声)1。

师:(站起来)你看呀, 当a=2,那么2a就相当于两个a,你再想一想,等于几呀?(更加期待的目光)

生:(不耐烦,又不得不说)2。

师:(围着桌子走了一圈,急躁又按耐着自己的脾气)当a=2,那么2a,就是两个a,就等于2乘以a;2乘以a,a又等于2,你说等于几?(声音明显变大又刻意控制着,尽量保持微笑)

生:3。

师:(失去风度,沮丧)好好好,我要再问你一次,就说对答案了。回去吧。

全办公室的人观摩着这一切,孩子一出门大家笑疯了。

就在大家认为这孩子有点傻时,门外走进来一个老师说:“刚才这孩子怎么了?一出门就在嘟囔'神经,a怎么会等于2’。”

对呀,a怎么会等于2?a就是一个字母,怎么会等于2?老师没有讲明白这个问题,只急着讲“2a等于几”,孩子当然就不想交流了。

从那以后,教学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我都首先反思自己有没有按照学生的方式。有时教师给学生讲题会说:“你不要说!你先听我说,你按我的思路来!”这恐怕是典型的教育者主体思维,常常是徒劳无功;要按孩子的方式来,因为孩子只能听懂他自己能感受到的东西。

学习的过程,是生物性的。阳光是一样的,每个生物的生长却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努力让孩子成为“阳光”的良好受体。

一般来说,权利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强制性权力(外驱外生)、交易性权力(外驱内生)、共识性权力(内驱内生)。显然,前两种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可能长期有用的。只有我们努力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达成共识,教育的力量才能形成。

孩子优秀的第二个秘密是:讲故事,而不是道理。

我们太喜欢讲道理,但影响孩子,促其努力向上的,永远不是灰色的道理,而是鲜活的故事。

强叔给我讲了对他选择职业产生根本性影响的故事。

1962年8月的一天上午,上海市长城电影院对面、在复兴中路上的一个旧书店里,一本《传染病学》却被放在“文学”区,一位准备升高三的青春少年把这本书调到医学区,随手翻开看了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全神贯注地看起来。

原来这本《传染病学》,不是学术专业书,是科普书,每讲一种传染病就讲一个活生生的故事。其中,在介绍一种伤寒病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这位少年。

一对刚结婚的小俩口,感情很好,不料,女方高烧重病,住院诊断为伤寒,经治疗转危为安。二周后这位女病人恢复,开始想吃东西了,但医生叮嘱只能吃流汁,女病人饿得不行,与爱人诉说,她爱人买了不少食物,她偷偷地吃了,结果肠穿孔抢救无效死了,一个小家庭也毁了。其实,伤寒病在第三周时会发生肠溃疡,这时,只能吃流汁,不能吃固体食物,否则会发生可怕的肠穿孔。

这个故事,让这位少年学生感慨,如果,这位医生把为什么只能吃流汁的原因和病人讲清楚,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医生的责任太大太重要了!

就在这时,这位少年产生了一个坚定的念头:我要当个医生,要当一个好医生,不仅如此,还要把学到的医学知识向社会宣传,让更多的人受益。

这位少年就是强叔!

今天的妈妈最喜欢问的是:孩子阅读理解不好,读点什么书?孩子作文不好,读什么书能够提高。

想的都是功利的小技,不是成长的大道。

有篇文章向青少年推荐了世界20大名著,希望现代青少年能从世界文化经典宝庫中吸取人文养料,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强叔看了下20本名著目录,他在中学、大学期间已读了19本,他说对他影响和帮助极大。

有三本强叔印象深刻。

一本书是一位英国人写的传记性小说《马克思青年时代》,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的'论选择职业',更让强叔坚定了自己的从医的决心,因为这是为人类幸福服务的崇高职业。吃饭时,77岁的强叔还能背诵其中的内容。

第二本书是英国作家狄更斯写的《大卫·科泼非尔》,强叔回忆说,这本书让他认识到只有坚忍、坚强、全身心投入,才能达到人生目标。今天依然能感觉到,强叔乐观积极的态度背后,其实是坚忍努力的底色。

第三本书是俄国作家車尔尼雪夫斯基写的《怎么办》,强叔说“让我懂得一个青年人的社会责任……”

在强叔身上,我们也看到,一个青年人最优秀的品质,是从他阅读的故事中受到影响,并逐渐形成的。

总结下,影响孩子优秀的两个秘密:一个是有没有让孩子感觉到我们以他为骄傲,一个是我们是不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教育”他。

这是77岁的“网红”强叔给我的启示。

从良老师

语文老师一枚,记录所思所感
44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