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视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中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在视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中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张秋艳
赤峰市民族特殊教育学校
从事盲教育已有八年了,接触了许多盲孩子的家长,发现大部分学生家长有一个误区,总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对于生活自理方面不重视,甚至忽略。没有训练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识。每年都会有几个孩子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推迟上学的时间,需要在家里训练一段时间再入学。其实,在是否具备生活自理能力,或者说生活自理能力的程度是衡量视障孩子日后能否具备独立人格的重要方面,这远比掌握某种文体特长、背诵多少首古诗、能扎写多少盲文重要得多。在视障儿童发展和提高独立生活技能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如今,在我校的视障人教育中,生活技能这块逐渐的得到重视,但课程教学手段也不完善,学校里的设备也非常的有限,条件非常的简陋。比如学校没有供学生练习的厨房,只有单一、简陋的设备。学生就没有办法更好的练习烹调。也没有模拟超市供孩子们实践练习。
另外社会传统的残障观和社会硬件设施的障碍,也影响了残障儿童的生活独立性。在学校独立生活技能教学和社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没有社工,没有社区指导师,那只能靠家长,家长也必须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先我认为,家长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
比如定向行走的训练,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孩子们对这个环境已经烂熟于心,所以应对自如。但终有一天孩子们是要走出校门,去面对许多陌生复杂的环境。如果家长能够掌握一定的定向行走技巧,能够比较科学的训练自己的视障孩子,那么至少在社区里,这个孩子应该是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独立行走的,是可以提高他的独立性的。这也需要对家长进行培训,也需要家长的主动学习和提高。
其次,家长要有一定的耐心和“狠心”
由于视障的限制,视障儿童在提高自身生活独立性方面,需要发展一些独特的技能。家长必须接受在获取生活独立性方面,视障儿童比明眼儿童更难。
在生活技能的培养过程中,残障儿童家长一定要承认视障儿童的独特方式,或者说残障儿童和非残障儿童的区别,千万不能急躁,更不能因为心疼孩子而代劳。
比如让孩子倒水,如果孩子把水倒在杯子外面还烫了手,有些家长就会从此帮孩子倒水,这个孩子还能锻炼出倒水的技巧吗?或者说家长看到孩子把水倒在手上了,家长会感觉很灰心,放弃了,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这样也不是科学的办法。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中有几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一年四季开放的时间不同……真正的园丁是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他们知道每种花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是开花的早晚不同。铁树开花是人间奇观呢!”那么作为视障孩子的父母,更应该慢下来,更应该多一些耐心,因为他们的花期会更晚,但开出的花会更加芬芳。
在这个寒冷的时节里
因为有你的关注
而变得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