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台阶状堆积体成因分析

一、基本情况

某高速公路经过某山谷型河流河谷斜坡下部,山体相对高差达上千米,山体下部的斜坡台阶形貌明显,斜坡冲沟和沟谷发育。堆积体主要特征如下:

后部平台宽约180m,Q2堆积体厚度可达50m,呈密实状,岩芯采取率近乎100%;

前部平台宽约80m,Q2~Q3堆积体厚度达20~30m,呈稍密~中密状;

前后两个平台之间的斜坡长约70m,碎石土呈稍密状;

前级平台前部的斜坡长约200m,从地表至下,依次为贴稍密碎石土、可塑粉质粘土和中密的圆砾构成。

图1 堆积体全景图

技术人员认定该堆积体是由冲洪积为主的多级河流阶地,对高速公路的安全影响较小。

二、台阶状堆积体成因分析

1、台阶状坡体的形成主要有三种情况,即软硬相间岩体的差异风化、构造剥蚀平台、滑坡多级滑动三种。而该段斜坡堆积体厚度大,故不可能为软硬相间岩体的差异风化形成,而只能为另外两种可能。

2、技术人员人为由于河流高阶地的冲洪积层下切,造成河流的堆积物滞流于上部基岩构造剥蚀平台之上,现台阶形地貌是河流的多级阶地,而非滑坡多级滑动形成的台阶状地貌。笔者认为这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是因为:

2.1、后级宽大平台

1)后级宽大平台呈典型的圈椅状,其三面均由基岩构成,且后部呈明显的滑坡后缘陡坎状,两侧基岩厚度较薄。这种敞口式基岩平台在没有明显结构面控制的作用下,是不大可能由构造剥蚀形成,而最可能为大规模滑坡滑动后的滑坡平台形成。

图2 后级宽大平台形态

2)后级宽大平台后部呈现低凹,多有民居分布,这是大型滑坡滑坡拉槽的典型特征,且该部位地下水丰富,适合人类居住。

3)后级宽大平台上部的自然基岩山体呈现典型的滑坡后壁,若采用还原法,可将下部堆积体复原后弥补该山体的地形突变。

4)勘察时后级的宽大平台钻孔中的不同深度处发现多处“镜状”滑面。

5)后级宽大平台处没有发现河流特征的圆砾,而为非河流特征的棱角状的碎石土。

6)技术人员所勾绘的所谓“层状”堆积物是不成立的。这是因为该部位的钻孔偏少,以一个钻孔勾绘水平状的堆积体层状是不合理的,因为以一个钻孔勾绘的直线是“射线”,而非“两点一线”。

图3 后级宽大平台及其前部斜坡断面图

2.2、前级平台多由民居分布,这是滑坡整体滑动后,前部滑坡再次滑动形成的次级宽大平台,同样适合人类居住。

2.3、前级平台、与前后级平台之间的斜坡上,没有发现河流特征的圆砾,而为非河流特征的棱角状的碎石土。

2.4、前级平台前部斜坡部位,发现多处河流特征圆砾,且斜坡呈多级滑动台阶。这是滑坡在河流下切冲刷作用下多次滑动上覆于河流堆积层之上所致。且从局部堆积体下伏第三系昔格达半成岩来看,该滑坡再次滑动时间也较为久远。

图4 前级宽大平台及其前部斜坡断面图

基于以上原因分析,该堆积体可能为多级滑坡滑动所致,而非河流多级阶地成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