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之怒
大汉雄风之天子之怒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段经典的对话,这段对话被记录在《战国策》,名叫《唐睢不辱使命》,唐睢出使秦国,交涉安陵君的土地,引起争执,秦王大怒,对唐睢说:你听说过什么叫天子之怒吗?天子之怒将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匹夫之怒,不过摘掉帽子,踢掉鞋子,以头撞地而已。唐睢说,这是庸人之怒,并不是勇士之怒,如果勇士发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带孝,今天就是时候。说完,握剑而起,怒视秦王。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有过天子之怒,也有过勇士之怒。
李广利兵败大宛的消息传到长安城,天子汉武帝刘彻大怒,长安的勇士也大怒。
A
在李广利兵败时,大汉王朝与匈奴汗国发生了两件很滑稽的事。
第一件事,汉匈的连年战争,双方伤亡都大,匈奴汗国之后也很少南侵,而是向北扩展,休养生息,同时加强军备,再同时多次派出使节,与大汉和好。于是,朝廷就派北地郡(现甘肃庆阳)的王乌先与匈奴单于接洽,这个王乌在边塞为官,懂匈奴话,去见单于时,穿着匈奴服装,把汉节放在单于的帐篷外,与单于盘腿聊天,两人叙旧,大谈当年的和亲的好政策,单于很高兴,答应送质子去长安,以表诚心。王乌就上报朝廷。汉武帝就很高兴,又从朝廷派了一个叫杨信的使节出使匈奴,这个杨信不接受匈奴礼行,趾气高扬,于是,单于就怒了,说以前汉匈联姻,汉朝送很多礼物,我们才相互友好,现在让送质子去长安,没门。看来,在外交方面坏事的都是不了解边情的中央官。
于是王乌再去,单于答应亲自去长安面见汉武帝,汉、匈结拜成兄弟之邦!
再于是在长安城内修建豪华的单于官邸,单于派一名最尊贵的高官先行出访长安,但是,这个高官到长安不久病倒,大汉的名医抢救,但结果,死了。汉武帝于是派出公卿级高官路充国护送棺柩回匈奴汗国,并带去大量赔付金和礼金。但是匈奴单于认为这是汉朝的谋杀。于是,扣押汉使,出兵骚扰边境。武汉帝命浞野侯赵破奴率拔胡将军郭昌进驻朔方城。这件事发生在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
第二件事,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匈奴汗国的单于死了,儿子挛鞮乌师庐继位,因为年龄小,人称儿单于。但这个儿单于性情狂躁,好杀生灵。匈奴国内官员人人自危,又加上雪灾,大量牲畜死亡。匈奴左大都尉准备发动兵变,杀了儿单于,然后投降大汉。先期给汉朝发来一封密信,谋划兵变之事,条件是,汉军离匈奴王廷太远,不好接应,如果能派兵到边境,就可以发动兵变。
于是,汉武帝刘彻派将军公孙敖在塞外修建受降城,进驻大军准备接应。在约定的时间浞野侯赵破奴带二万人出朔方向匈奴边境靠拢。但是,左大都尉没来得及发动兵变,消息走漏,被杀了。于是,儿单于出动骑兵打击赵破奴,赵破奴向受降城撤退。结果在离受降城还有400时的地方,被八万匈奴兵包围。深夜,赵破奴带着几个人去找水源,又恰巧遇到匈奴的设伏部队,被抓了。汉军没了主帅,于是集体投降。本来是接受匈奴投降,结果自己投降了。这与汉朝的军规有关,如果主帅阵亡或者被俘,下属都是死罪。所以造成群龙无首后,放弃抵抗,投降。不过没关系,几年后,赵破奴带着这些人又跑回来了。这件事发生在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
B
李广利兵败,赵破奴投降,汉朝一下损失了数万人马,要不要再次出征大宛,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于是,朝中的公卿级官员上书汉武帝刘彻,请求,停止远征大宛,全力对付匈奴。
但,天子之怒,覆水难收,于是主和派的官员被定罪下狱。汉朝需要的是坚韧不拔的精神,汉武帝在全国下达动员令,赦免监狱的囚犯,流氓恶少奸商,强征入伍,民间七种人必需参战,同时,募集兵员,愿意参战的自带武器、马匹、粮食到敦煌报到。
今天,我们在读汉史时,不得不钦佩历史上汉人彪悍生猛、争勇好斗和顽强的探险精神。
只一年时间,到敦煌报到的人就高达六万多人,不包括志愿参加战斗的民众,首征大宛,街坊邻居没回来的,参军报仇,哥们兄弟没回来的,参军报仇,同学故友没回来的,参军报仇!全国陷入了大战前的风暴,大量军需物资、武器、粮秣、牛羊、战马、驼驴从民间集中到了敦煌。五十名有丰富作战经验的战将从边塞部队抽调补充西征兵团。
在汉武帝刘彻看来,西征失利,如果不挽回局势,那么今后西域各国将不把大汉放在眼中,这条西行之路将断送在一次失利的大宛之战。对一个强大的帝国来说,此时,汗血马不重要,帝国的权威很重要。
征召的这些人,还不足以在人数占绝对优势,为防匈奴趁机偷袭边境地区,汉武帝又抽调十八万的正规军进驻酒泉、张掖以北,并在居延(内蒙额济纳旗)、休屠(甘肃民勤东北部)筑城屯兵。随西征兵团出行的还有水利专家,沿途取水,围攻时切断大宛水源。驯马专家,汗血马势在必得。
此次出动,北道,南道同时进兵,不怕匈奴袭击,先行的使节通知沿途各国,汉军只为出击大宛,报劫杀汉使之仇,于沿途各国并无关系,各国可视情提供给养,同时,汉使还给各国带去了大量丝绸、财物。大军到达车师,休整,李广利将老、弱、病、残的军士拢到一些,这些留下来的军士在距车师九十里的高昌,在一名校尉的带领下就地屯田、休养,保障大军军需。
于是,沿途各国,开门揖客。走到轮台国,因有了第一次闭城,汉军绕道的先例,所以,轮台王拒绝汉军入城,于是,李广利下令,强攻轮台城。城破后,屠城,一个不留。
汉军血洗轮台的消息很快传开,再路过沿途小国,无人敢抵抗。
C
大军到达大宛郁成城,大宛军出城迎战,汉军箭弩齐发,郁成城的守军大败,逃入城内,闭门不出。
于是,汉军不再强攻郁成城,直击大宛王都贵山城。擒贼先擒王,此行目的,是打垮大宛的斗志,并不在于一城一池得失。
大军到达贵山城围城,大宛人不会打井,贵山城内没有水井,于是,水利工程部队切断大宛城的取水地,让河流改道。
贵山城被围的水泄不通,外围勤王的部队,被汉军打的丢盔弃甲。大宛求援的康居国兵,此时也怕引火烧身,按兵不动。
围城四十余天,贵山城内的贵族们的精神先崩溃了。这些贵族认为,汉军长途奔袭,就是为了要汗血马,报杀汉使之仇。这件事都是国王毋寡惹的祸。如果把国王杀了,头交给汉军,危机也就解除了。于是,大宛国发动政变,国王被杀。人性恶的一面都一样,这些平时绕着国王转的贤臣良相,在关键时出卖了给自己带来荣华富贵的主子。
而此时,贵山城外围被汉军攻破,大宛最能打的将军被俘。贵山城的贵族精神彻底崩溃了,轮台国屠城的恐怖传递给了这些国破时人人求自保的贵族们。于是,马上派人献上国王毋寡的人头,答应汗血马任由汉军挑选,汉军的战争费用由大宛国承担。只要放弃进攻贵山城,保证城内官员和民众的安全,什么条件都可以谈。
和平从来就不是谈判桌上能解决的问题,和平是打出来的。
在李广利看来,此行目的就是杀国王、抢战马,报杀汉使之仇,现在目的达到了,可以休兵。
于是,接受投降条件,派人去贰师城挑选良马。在大宛的贵族中重新选了一个亲汉的贵族当国王,班师回朝。
李广利并无军事才能,只是仗着人多势众。在校尉的建议下,采用跳蛙战术时,并没考虑到可能发生的腹背受敌带来的危险。当时,大军向贵山城挺进,只留了一千余士兵在校尉王申生的带领下监视郁山城的守军。但驻守郁山城的郁山王兵多将广,见大军前行,留下的人马不多,偷袭了留守的驻军,这一千将士战死沙场,只有个别人逃出,追赶大军。于是搜栗校尉(军需官)上官桀带兵返回郁山城,强攻郁山城,郁山王见大势已去,出逃康居国。上官桀穷追不舍,追到康居国。康居国王知道大宛国已破,交出了郁山王。
上官桀撤军,返回大宛,途中押解郁成王的上邦(天水)人赵弟与校尉王申生是同乡,越看郁成王越生气,于是,在押解途中挥剑剁下了郁成王的脑袋。
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春,汉军凯旋而归。
李广利被封海西侯,赵弟封新畤侯,上官桀升任少府,被授于公卿级别的官员一百多人。中级官员的一千多人。但两次出征大宛,损失人马十余万,但打出了大汉的尊严。
匈奴原本想趁机攻击回撤的大军,但苦于汉军人强马壮,于是,派使臣暗中与楼兰王商议,攻击汉军的殿后部队,封锁西域的道路。刚到达玉门关的汉军西征兵团军法官任文得知消息,带兵杀回楼兰,带过把楼兰王抓到长安审判。
二征大宛之战,奠定了大汉在西域的地位,西域各国纷纷派质子入长安,以示修好。朝廷为保证西路的畅通,将驿站修到了楼兰和车师,并开始在轮台、渠犁(现在尉犁县)设置屯兵点,以保证西行道路商旅的安全。
《汉书》中,将张骞、李广利传中编在一起的,从历学家的角度来分析,张骞出使西域与两征大宛,同样重要,这是汉武帝刘彻伟大的壮举之一。如果没有两征大宛,有可能西域之路会重新为匈奴所控制,汉军驻守西域屯田,也为后期设置西域督护府,将西域划为大汉版图打下了基础。
(请继续关注下篇:公主远行)
点击链接,查看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