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人忆 | 兄弟

作者简介:老农民(网名),五台豆村大石岭村 人。受过苦,教过书,做过饭,修过路,架过桥,背过窑,经历颇丰,终无所成。七六年入雁北师专,八零年分配于忻州师院。现已退休。

兄弟

     ——童年纪事之二十三

我背起记忆的行囊,行走在童年蜿蜒曲折的小路上,小路的两旁,绿草茵茵,花香芬芳,我随意釆撷几朵,两手捧在面前,倾情欣赏,仔细端详,它满是体温般温度,母亲般温暖,亲情般温馨的过往……

我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独生子,鲜有兄弟,更无姊妹,沒办过证,更沒领到过钱,却是货真价实真真切切孤家寡人一个。

人常说,一个人缺少什么,他就会始终盼望着什么,甚至做梦也是如此。怪不得鼎鼎大名的弗洛伊德也说,梦是未实现的愿望的替代。

当然,我的愿望就是有个兄弟姐妹多好,但皇天不恤,始终孑然一身。小时候,我有两个地方,自始至终是愿望达成的天堂。一个是隔院两位叔叔家,共有子女十人,十全十美,其中还有一位婶婶还奶过一位干女儿。一个是离村十里的姑姑家,五男二女,七子团圆。

先说隔院的这两位叔叔家。当年父亲在外工作,家中只有我们娘俩。我小的时候,基本是上午乐(lào)陶在这家,下午乐(lào)陶在那家,等我会走能跑了,那更是以邻为家,自己的家只是一个回去吃饭睡觉的地方。等我七八岁的时候,叔叔家有一个比我小七岁的弟弟,生得周眉正眼,帅气十足,我很待见他,叫着嚷着要抱这位小帅哥。母亲怕我摔了,劝着骂着也不顶事,叔叔婶婶看到这里,只好抱起来让我背上,他俩一左一右照料着,在地上转几个圈,过足了瘾,才心满意足地让抱走。这样的做法,总不间断地常常上演。人常有言,蛤蟆背着个蛤(五台读如gé)蚪子,更确切些说,只是大蛤蚪背着个小蛤蚪。本不胜力,硬要逞强,问其原因,只是喜欢。另一位婶婶曾奶过一位干女儿,那时我已十几岁了,有的是气力,好多时候,我可以背上她,满街乱跑,好似自己的亲妹子似的,十分惬意。直至如今,年已古稀,看见小孩仍十分喜欢,不免多看几眼。

他们家的院子,小时候,一天不跑三回,也要跑五回,熟得跟自家院里一样,特别是跟这帮弟妹们,很是合得来,处得好。他(她)们也对我毫无保留,有时不称名姓,只叫哥哥。那时,有位姥姥,已是耄耋之年,晚上跟我娘俩做伴,当我有了能力时,常常负责晚上扶来,早上搀回。我的好多东西,就是这位姥姥临睡之前教给我的。什么天河调角角,吃上新麦麦。什么天河东西,吃上新米。什么早看东南,晚看西北,西北明,天气晴。什么蛇过道,水瓮津,如不信,挽艾根。地震时,摆放在墙眉上的老西葫芦,掉下来,砸醒了我们几个,我们从未起来去躲,只是扯着喉咙吆喝。等地震过去了,她平静地告我,我们就停留在地下鳌鱼的眼皮之上,时间长了,它也须眨眨眼,于是就有了地动。只要我们一吆喝,告诉它说,我们受不了,它就会乖乖地不动了。不吆喝,或吆喝得低,它听不到,就会把我们翻到地底下。那时,我是坚定的相信,因此也呼喊的十分带劲。正是因为互相交往太多,我与邻院的这些大小人等始终亲如一家,毫不见外。这个院子里的所有一切,成了我弥补缺失,成全愿望的理想之地,是我心向往之的地方。

离村十里有个小村叫大池,是姑姑(将有另文详述)一大家生活的地方。姑姑姑父两位抚养了五男二女七个子女。五个表哥,一个表姐,一个表妹。姑姑家也是我愿望达成,生活调剂的另一个天堂。

记事以来,过了大年,七月十五,或者什么节庆,父母总带我去姑姑家。只要一去,总要赖着不想回,因为姑姑家太红火热闹了,简直就是孩子们的乐园。虽然大哥、二哥已经外出工作,大姐已经成家外嫁,可家里还有三哥、四哥、五哥和表妹陪我玩。不仅在家疯,还要到村里其他人家,或者到不远的地里掏犵狑,套瞎老,玩得昏天黑地,不亦乐乎。有时等到回家时还找不见我,免不了骂一顿,甚至打一顿,才恋恋不舍,一步三回头勉强离开。可以说,不生气,乖乖的离开姑姑家绝无仅有。有时我哭,姑姑哭,直到说好了再过不久再来,才极不情愿地离开。

等到有了自主能力,我常常一个人动不动就跑到姑姑家。姑姑、姑父、三哥、表妹睡外间,我与四哥、五哥睡里间。一想到又能喝到姑姑做得和子饭:下米熬山药搁糊面腾葱,心里总感到甜盈盈的。以至成了我一生的最爱,以前常常自己做做解馋,可惜今年以来,因病只好从最爱食谱上打勾划掉。其实,吃什么,喝什么倒是其次,心满意足是我上头有三位哥哥招呼照料,下面还有一位表妹陪东陪西。孤稀、孤单、孤独、孤闷的感觉顿时烟消云散,瞬间全无,全身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后来,上了中学,那时一月两月才可以请假回家。有时请了假回家,走着走着,不由自主拐个弯儿就溜到了姑姑家,因为那地儿真的太有吸引力了。

兄弟二字实在是一个充满情意,满含温馨的词语。一声兄弟,有血缘的相亲相爱;没血缘的相爱相亲。一声兄弟,止住了多少人哭泣,一声兄弟,带给了多少人温暖,一声兄弟,提振了多少人信心,一声兄弟,振奋了多少人精神。兄弟实在是人生的加油站,给力的亲友团。

文/老农民 原创

编辑/五台人(sxwutairen)

原创投稿,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小编语:在这里发稿并不是一件难事、真正难得用心的五台人用自己的手中的笔或者手机拍下的图视频等,投稿给我们五台人,让我们五台人记录下五台发生的相关点点滴滴,做这些小编认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互联网时代,也是分享的时代。非常感谢你们的分享。

(0)

相关推荐

  • 我与妻子

    我与妻子 马晋国 写在开首 幸得胡杨.山汉及众位老师的真诚扶助,本人的几篇劣作曾先后在"人文繁峙"和"平型关杂志"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表出来.内心深处,感激各位老师 ...

  • 贺清波 | 奶奶,真的走了

    奶奶这一回是真的走了,走的是那么坦然,那么安详! 听说奶奶是童养媳,没有了婆婆,是她的奶奶照顾大的.在我的记忆中她是那么的勤劳,那么的善良,她从来没和街坊邻居吵过架,没和妈妈,婶婶们红过脸. 记得有一 ...

  • 『冉子作品』:哭泣的榆树

    作者简介: 冉子,生于黄骅.出版诗集<这个世界我亲爱的人越来越少>.<因为有爱>.<余言未尽>,作品入选1978-2011<河北诗选><河北青年诗 ...

  • 热点详情

    本文为书报文摘原创,欢迎转载 每个人都活得很艰辛,但人和人不同的遇事态度,呈现了高低不一的状态. 有些事情,我们无法预料,但是我们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态度. 因为态度决定人生深度,而深度又将决定我们每一阶 ...

  • 《知否》番外:明兰活到七十岁,年老生病,贺弘文终究是后悔了!

    贺家弘文哥虽然不像顾二叔一样家财万贯,也没有在朝廷上谋得一官半职.但弘文哥温润如玉,细心体贴,家世清白,眼光很准的盛家老太太都决定选好他做明兰的夫婿. 连顾二叔都说,他不怕跟明兰青梅竹马的小公爷,倒是 ...

  • 民间故事:男子住进新宅,每晚噩梦连连,老先生:快去找你表妹

    唐朝天宝年间,清河郡南部有一个叫小灯村的小村庄,村里民风淳朴,生活安定,村中大多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向来不曾惹出什么祸端. 村中有一个叫郭敬的郎中,此人医术深不可测,为人慈悲为怀,经常会免去穷苦人家的诊 ...

  • 项斯华古筝《五哥放羊》

    小两口<五哥放羊>醉人的调调! 于文华<五哥放羊> 阿宝演唱<五哥放羊> 王二妮<五哥放羊>,黄土风情,民韵声声! "正月里.正月整,正月十五 ...

  • 五台人忆 | 爸爸的故事

    作者简介:刘华,五台县人,现居太原,国企小职工一枚. 在我记忆以来,父亲的工作不是高官,不是商人,就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工.说这话之前我没有想博得任何人的同情,因为我知道,这个社会跟我一样状况的还有很多 ...

  • 五台人忆 | 父亲

    作者简介:山水间(网名),五台人,小名 虎虎,忻州工作. 父亲 收回最后一瞥目光,我默默地注视着墓匠师傅将父亲墓前的石板扣上,就在我转身即将离去的瞬间,千种惆怅,万般痛楚突然涌上我的心头.父亲啊,我们 ...

  • 五台人忆 | 1968年5月的某一天

    作者简介:陈大宁  :五台人.下过乡,放过牧,上过大学,教过书.现已退休. 那年草青青 1968年5月的某一天,呼市各中学老三届(包括初高中)百十多名同学在一片锣鼓喧天,人声鼎沸的欢送人潮中登上开往草 ...

  • 五台人忆 | 温柔的力量

    作者:周龙翔,56岁.山西五台人,博士,高级工程师.现在广州工作. 温柔的力量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十九日,母亲入土为安,回到了家乡山清水秀.云雾缭绕的半山仙境. 母亲于一九三一年农历十一月初二出生于五台 ...

  • 五台人忆 | 杨树叶勾起的回忆

    作者简介:卫卫,老家五台,曾从事财务工作.现居住忻州 巧儿得知我和梅子回到了五台,特意到村里砍回不少的杨树枝,约好让我俩去她家摘杨树叶子. 好多年都没有吃过杨树叶了,我们兴奋不已.小时候,春天常吃嫩杨 ...

  • 五台人忆 | 看电影

    作者简介:闲云野鹤,五台人. 小时候,在老家乡下最盼望的是看电影. 电影在一个乡的十几个村里轮流放着.到了临近村子的时候,便有些迫不急待了.那时,课后作业也不多,便相跟上哥哥以及其他伙伴们去看.大黑天 ...

  • 五台人忆 | 坐飞机

    作者简介:滤岸松(网名),五台人. 坐飞机 1994年,我们要去贵阳开会,行程是,先从太原坐飞机到北京,再从北京转机飞贵阳.那时的坐飞机,可不是想坐就能坐的,还得经过领导批准呢.说到要坐飞机,我很兴奋 ...

  • 五台人忆 | 读东野圭吾《秘密》感受

    作者简介:老农民(网名),五台豆村大石岭村 人.受过苦,教过书,做过饭,修过路,架过桥,背过窑,经历颇丰,终无所成.曾任职于忻州师院,现已退休. 读东野圭吾<秘密>感受 --老年纪事之二十 ...

  • 五台人忆 | 一向年光有限身

    作者简介:老农民(网名),五台豆村大石岭村 人.受过苦,教过书,做过饭,修过路,架过桥,背过窑,经历颇丰,终无所成.曾任职于忻州师院,现已退休. 一向年光有限身 --老年纪事之二十三 听说老家要唱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