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论语之 颜渊问政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輅,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侫人。郑声淫,侫人殆。
颜渊,就是颜回。回是他的名,渊是他的字。对一个人尊重(尊敬)不能呼其名,要称其字。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是贤人,贤中之贤有十人,称为哲,哲嘛,即大智慧。颜渊是七十二贤之首,也是十哲之首。颜向老师讨教,如何治理一个邦国。孔子答以五个要点:
第一,要按夏朝的历法进行农业生产。这里强调的是不违农时。孔子所处年代是春秋时期,各国争雄,战争频仍,耽误农耕。孟子讲:"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不违农时,百姓有饭吃。这就是热爱子民的思想。
第二,要坐殷朝时期一样的车子(輅,即车子),据说殷車为木制,大方耐用质扑无华。这里强调的是俭扑。
第三,要戴周朝一样的帽子。冕,即帽子。衣帽衣帽,戴什么样的帽子就要穿与之配应的衣服。所谓黔首,是指只能戴黑色帽子的平民,当官则按品级戴相应的帽子穿与之相配的官服。这里强调的是要遵从周礼。春秋时代诸侯割据,各行其是,没有统一的规章。孔子说过:"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朝的制度借鉴于夏殷两个朝代,多么的丰富和完备,我遵从周礼。
第四,要按照舜帝的韶乐和周武王的音乐进行乐教(舞,武通用)。孔子第一次听韶乐入迷,三月不知肉滋味。韶乐是明帝德的高雅音乐。孔子对学生进行的六艺教育是礼,乐,射,御,书,数,乐居第二。以乐陶冶人的情操之重要性可见一般。
第五,要放弃郑国的音乐,它是淫糜之音,使人丧失斗志。应该远离能言善辩奸侫谄媚的小人,它让人陷入危险。
上述五个方面,从另一种角度来看,说是治国治邦的方略,但更似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但这不碍事,因为二者是统一的。孔门早期第子曾参,居七十二贤之列,是与孔子 颜回 子思 孟子比肩的五圣之一,著有的《礼记 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家。欲治其家者,先修其身。"不修身者则家败国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