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矣!

二十世纪的中国,不乏大事,抗战胜利,无疑是所有华人共为激动人心的一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消息一经确认,中国电台的播音员立即开始播报:“刚刚收到消息,日本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后面就已五中俱乱,无以表达,然后第二位播音员接话:“日本正式……”又是泣不成声,第三位播音员终于将完整一句说完:“日本投降了!”此时所有人已哭作一团,无法继续播报。最后索性推开窗户,把话筒对准窗外,且由播音语态而市井语气:“大家来听听外面的欢呼声……”所见所闻,可歌可愕,窗外鞭炮齐鸣,已然欢乐的海洋。
此时虽为深夜,短短几分钟,万灯交映,百音共振,整座城市喷涌出潮水般的欢呼,卑微而倔强的人们,一向物来顺应,逆来顺受,终于熬到了这一扫抑郁的宣泄时刻。人在人群中,会以为自己很有力量,八年来靠的不就是群情共携,同舟共济。薄酒浩歌,一醉方休,诺大重庆市面,烧酒为之告罄。笑着笑着,泣下沾襟,痛国之沦丧,苦味美食,毅然下咽,哀家之不全,惟祈天下从此无灾无痛,世人安康如意。
早在8月12日,国内新闻界已频频披露日本有意投降的消息,待消息最终确认,还是让人兴奋不已。中央社收到这一消息后,马上刷墙写出巨幅标语:“日本投降了!”中央社记者来不及写稿,干脆骑着自行车纵情飞奔,逢人便喊“日本投降了,日本投降了”,只恐语速不够快。
翌日,印有“日本投降矣!”的《大公报》一经出现重庆街头,即被欢腾的人们抢购一空。光看文字便已泪流满面,这几个力透纸背、撼人心魄的超标号大字,简率而奇崛,粗犷不失文采,将国人自豪喜悦、悲屈苦楚的交集心情,全都表达了出来。尤其一个“矣”字,笔荡空胸,意味深长,具有丰沛的信息量,既开心又难过,多少人翘首以盼,多少人因这场战事,再也听不到当下的快哉消息,捷报飞来,只当纸钱,多数人经此磨难,伤痕累累,虽生犹死。班师之日,存亡之阶,“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一诗道尽诗人一生;世界疮痍太久,已面目皆非,“日本投降矣”,一语道尽国人心思。
城楼上助你三通鼓,十面旌旗壮壮威严,那只是戏剧里的情节,现实何等残酷,目力所及,尸横遍野,场面无以复述。战争总得有人做出牺牲,问题是牺牲多少,何时是尽头。花中樱花,人中武士,对手如此不可一世,有备而来,然赢家不是那些从不失败的强人,而属于那些永不言弃的韧者。千岩万壑,将军危坐死不僵,千里断云,难望离人之迹。塞外荒寒,征人梦苦,缅北烟瘴,英雄不回,一部编年史,千万人血泪,暗夜般的深沉,风雪般的惨淡,凄婉不忍卒读。
是年,陈歌辛为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创作歌曲《恭喜恭喜》,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时人悲欣交集的心情:“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冬天已到尽头,真是好的消息,温暖的春风,就要吹醒大地。浩浩冰雪融解,眼看梅花吐蕊,漫漫长夜过去,听到一声鸡啼。经过多少困难,历经多少磨练,多少心儿盼望,盼望春的消息。”欣喜过后,归纳精神,三十年后的另一首歌《梅花》,也写出了此般心境:“梅花,梅花满天下,愈冷它愈开花,梅花坚忍,象征我们巍巍的大中华。看啊,遍地开了梅花,有土地就有它。冰雪风雨它都不怕。”
8月28日,驻日盟军接管日本政权,实施占领。9月2日上午10时,盟国代表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战舰甲板举行受降仪式,日本政府官员签署《降伏文书》后,意味着二战正式结束。左史记言、右史记行的《大公报》随军记者朱启平,目睹了受降仪式全过程,倚马写就长篇通讯《落日》,时势造英雄,此作一落笔,竟成天花板之作,传诵一时不说,其后又成为大学新闻专业永久的教材。
真的有部时间机器,原来已经如此久远。行人过此,不尽低徊,如今有谁还能共情于那个年代艰难抗争的语境。一场接一场的雨,把地面洗了又洗,任何痕迹不存。但仍有人心中常含悲凉,念及此事,不能自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