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科学的产生没有发生在中国
公元前841年,上古中国从奴隶制社会进入到共和制社会,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巨大的历史变革,同时也是中国历史有准确记年的开始。
共和的民主思潮的兴起,深刻地改变西周的礼乐专制制度,其背后的深刻原因似乎无人知晓,而在东方实行民主共和的同一时代,西方的民主思潮同样盛行,罗马共和国就是实证。从残酷的奴隶专制制度到共和民主制度,要打碎蛮横的专制统治建立一个全新社会制度,必然有一个伟大的思想。
这个伟大的思想,所谓的“正史"不敢记载,因为这种思想太厉害,专制统治者为了消灭她的一切存在,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两次残酷的文化大运动:“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两次大型的大化大革命,至于革谁的命,在“焚书坑儒”中,也不仅仅是坑儒。
“正史"不敢记载,因此我们只能从关于稷下学宫的零星碎片中挖掘推理。
稷下学宫始建于齐桓公(公元前374一前357)时代,规模不大。齐宣王(公元前319一前301)时,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达到鼎盛,“宣王喜文学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
稷下学者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正史上没有丝毫记录,只能从稷下学者的著作来分析,其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教育、道德伦理、文学艺术以及天文、地理、历、数、医、农等多学科的知识。
稷下黄老道家代表人物是文子、列子、范蠡、彭蒙、慎到、田骈、捷子、环渊、宋钘、尹文等,《田子》、《蜎子》、《宋子》已经佚失,还有留存至今的《慎子》、《尹文子》、包括与黄老道家关系密切的鸿篇巨制——《管子》。
到了战国晚期,稷下学宫衰落,稷下黄老学派的传人纷纷投奔吕不韦,成为吕不韦的谋士和助手,并在编撰《吕氏春秋》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秦始皇执政后,废除了吕不韦,重新启用法家思想,使得包括黄老道家在内的百家思想遭到了灭顶之灾。
根据相关记载,学者们普遍认为:
先秦是道家大发展的时期,它人物众多,流派纷呈,蔚为大观,形成了战国百家争鸣,黄老独盛;黄老学说,可说是显学中的显学。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以黄老派最盛。黄老思想不但成为田齐的治国官学思想,并通过百家争鸣对诸子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楚国和吕不韦统治时期的秦也发挥过一定作用,以至于在战国末期形成了蒙文通先生所说的“黄老独盛压倒百家”的局面。
汉朝取代秦朝以后,当时的丞相曹参在稷下黄老学派的策源地——齐国学到了黄老思想的治国精髓,并将其变为整个国家的指导思想。于是,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名为“文景之治”的盛世。
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应该是:先秦的兴起,完全是因为吕不韦的黄老学说。秦始皇复辟,逼吕不韦自杀。
而汉代能取代秦朝,就是在吕不韦的后代吕雉(吕太后)黄老集团的带领下建立的。这里先卖个关子,具体细节见公刘的《共和风云》。
学宫具有独特的教学方式——游学,学生可以自由来稷下寻师求学;老师可以在稷下招生讲学,即容许有学与教两个方面的充分自由。这些游学方式的施行,就使学士们开阔了眼界,打破了私学界限,思想兼容并包,促进了各种学说的发展和新学说的创立,大大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在学术上,稷下学宫以黄老为主具有兼容百家之学,多元思想并立,各家平等共存,学术自由,相互争鸣,彼此吸收融合。
稷下学宫因此发展成为当时最有名气的,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政议政作用的当时全中国最高等级的高等学府。
齐国正是因为黄老道家思想治国的智囊团,发展成为了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之一,史称东帝。
但是非常遗憾,稷下学宫只是短短的延续了一百五十个春秋,没有成为东方的现代大学,不仅没有产生现代科学,反而产生“东亚病夫"。
墨子,名翟,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据说墨子穿着草鞋,步行天下, 开始在各地游学。据《淮南子·要略》之说,墨子原为儒门弟子。墨子曾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的儒学, 称道尧舜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因发现儒家学说害人的本质而另创一对立的学派。
墨子在各地聚众讲学,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追随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派,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墨子建立了关于时空的理论。他把时间定名为“久”,把空间定名为“宇”,并给出了“久”和“宇”的定义,即“久”为包括古今旦暮的一切时间,“宇”为包括东西中南北的一切空间,时间和空间都是连续不间断的。
在时空理论的基础上,墨子建立了自己的运动论。他把时间、空间和物体运动统一起来,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在连续的统一的宇宙中,物体的运动表现为在时间中的先后差异和在空间中的位置迁移。没有时间先后和位置远近的变化,也就无所谓运动,离开时空的单纯运动是不存在的。
墨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给基础的数学概念的命题和定义,给予现代数学形式的具有高度具体和严密性的命题和定义的科学家。
关于“倍”的定义。墨子说:“倍,为二也。”(《墨经上》)亦即原数加一次,或原数乘以二称为“倍”。如二尺为一尺的“倍”。
关于“平”的定义。墨子说:“平,同高也。”(《墨经上》)也就是同样的高度称为“平”。这与欧几里得几何学定理“平行线间的公垂线相等”意思相同。
关于“圜”的定义。墨子说:“圜,一中同长也。”(《墨经上》)这里的“圜”即为圆。圆规在墨子之前早已得到广泛地应用,但给予圆以精确的定义,则是墨子。墨子关于圆的定义与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圆的定义完全一致。
关于正方形的定义。墨子说,四个角都为直角,四条边长度相等的四边形即为正方形,正方形可用直角曲尺“矩”来画图和检验。这与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正方形定义也是一致的。
墨子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给出了不少物理学的现代概念的定义,并有不少重大的发现,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的现代物理学定理。
正如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物理卷中所说,墨子关于光学的研究,“比我们所知的希腊的为早”,“印度亦不能比拟”。
墨子首次探讨了光与影的关系,进行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对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进行了相当系统的研究,得出了几何光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
墨子还对声音的传播进行过研究,发现井和罂有放大声音的作用,并加以巧妙地利用。并把声音共振的机理,成功运用于防御敌人。
墨子创办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设有文、理、军、工等科的综合性平民学校,这个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史称“弟子弥丰充满天下”。
稷下学宫,墨子创办的平民学校都没有使中国成就现代科学,这完全得益于现代人公认的以孔家店文化为祖脉的“优良传统文化!
如果中国的黄老学说没有中断,如果稷下学宫继续争鸣,如果墨子的平民学校继续培育……
从共和元年,走进稷下学宫,墨子的平民学校,确立炎黄祖脉文化的正统大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