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古斯塔夫·荣格,人类思想与灵魂的桥梁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人类思想与灵魂的桥梁

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 作者: 原创:CFAP 05-28 21:00 投诉

阅读数:1127

摘要:荣格:人类的桥梁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分析心理学派的开创者,一位心理学家中罕见的可以称为“”心灵大师”或者“”精神导师”的人,关于他的贡献、价值以及争议和批评的文字已经很多,本文无意于评价他在心理学范围内的是非功过,而是想从人文精神的角度来阐述一下个人的观点。

,那就是,无论如何,荣格首先是一位桥梁型的人物,他是连接东方与西方两大文明的桥梁,也是连接古代人类与现代人类的桥梁。

在这一点上,不用说心理学界,就是在整个人文科学界,也很少有人可以取代或者匹敌。

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

一、荣格超越时代的探索与努力

大约在1784年,莱布尼茨从他的传教士朋友鲍威特寄给他的拉丁文译本《易经》中,读到了八卦的组成结构。受此启发,他发明了奠定今天整个数字技术的基础——二进制。

这个发现的意义之重大,在今天已经非常清楚,而古老的中国文化,也因为莱布尼茨的领悟而熠熠生辉。

莱布尼茨(1646-1716),德国哲学家、数学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荣格接触到了《易经》以及《太乙金华宗旨》(《金花的秘密》),古老的中国文化同样滋养了这位日后影响巨大的心灵大师。

荣格对于集体无意识的发现以及自己的医学和学术实践,其意义,我个人认为,不亚于莱布尼茨的二进制的发现。所不同的是,前者指向外部世界,而后者指向人类自己的灵魂深处。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中的插图

荣格的《老子》藏书,Alexander Ular 翻译的1912年德文版,《老子之道》

文艺复兴以来,人类的兴趣“”从天空转移到了广阔的大地”(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假设》〉),人类过多地关注了对自然的统治与探索,因此,荣格的价值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

  1993年,亨廷顿在美国《外交事务》夏季号发表了一篇题为《文明的冲突》(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的文章,这篇文章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亨廷顿认为,在21世纪,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主要是意识形态因素或经济因素。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着全球政治,文明之间的差异线将会成为未来的战线。

如果以此作为人类的主流社会思潮开始正视和接受人类的冲突之根源来自不同的文明,那么,我们很容易看到荣格超越时代的一个时间差。早在70年前,荣格就已经在探索沟通东西方古老文明的道路。

荣格的探索,不是像一些汉学家那样,翻译、介绍东方文化典籍或者记录风土人情,而是努力地赋予它现实的意义和价值,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医学和学术实践,来证明古老的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治疗西方人的心理疾病中的积极作用。

荣格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吸取了东方古代文明思想的分析心理学,的确是治愈工业化以及后工业化时代人类心灵疾病的一副良药。的确,是他把高傲而偏执的基督教文明塑造的文化个体的目光带到神秘的东方世界,并且从中获益。

荣格

二、荣格和他生活的时代

荣格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无与伦比的时代:人类的技术进步前所未有,人类自身的自我膨胀前所未有,轰轰烈烈的精神分析运动为人类价值观的巨变推波助澜……

荣格生活的时代也是一个苦难的无与伦比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精神创伤,处于马克思·韦伯所命名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所需要的欲望膨胀的冲突夹缝中倍受折磨而出现大量心理疾病患者,以及人类文化多样性被工业文明摧枯拉朽一般迅速摧毁……

在那个时代,人类如同古巴比伦神话中的英雄吉尔迦美什一样,虽然自己无比强大,似乎战无不胜,但是却因为违背了自己心灵的法则而被“诸神”所唾弃和惩罚,强大的力量以及膨胀的自我,不仅没有带来幸福和安宁,反而带来痛苦和伤害,甚至是毁灭。

吉尔迦美什|《红书》插图,荣格手绘

为什么会这样?

很多人都在思考。而荣格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开始就试图寻找一个超越东方或者西方的价值本位的立场来寻找答案,在炼金术关于“两极合并”的思想的帮助下,荣格做到了。不过,荣格做到,不等于全世界做到,荣格所留下的精神财富,基本上,不是他同时代的人可以理解和消化的。

图源:www.jungcurrents.com

从S·弗洛伊德的《文明极其不满》,到E·弗洛姆的《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我所理解的马克思与弗洛伊德》,再到H·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和D·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清晰的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与批判的脉络。

首先是对现象的置疑:

“科技在进步,是的,可是这与我们的幸福有什么关系?我们为此付出代价,可是值得吗?”

“哦……这个问题……我们没有选择,我们在不断异化,我们被迫成为科技进步的牺牲品,我们的制度、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心灵都要为它去付出,我们没有选择地走在不归之路……”

“资本主义在制造精神分裂!我们要成功,就要向清教徒那样勤奋和克己,可是别人也一样渴望成功,他们会诱惑我们,世界在挑逗和膨胀我的欲望,欲望使我成为消费者,就像我自己也在挑逗和膨胀别人的欲望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同时是清教徒和纵欲者,这才是资本主义!”

二战以后,反思与解构成为一个主流思潮。E·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是整个人文科学界对西方精神进行清算的冲锋号。此后,列维施特劳斯、拉康、福柯、德里达、哈贝马斯等一批学者,引领了后现代思潮。

解构是破而不立,就如同把一个病人在手术台上肢解成一堆烂肉,然后就什么也不做了。

在理性拒绝灵性以后,人类只有相信自己的生物本能:弗洛伊德的性或者佛教所说的“拙火”,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最需要的欲望之间的战斗以欲望的胜利而告终,人类主流文明的游戏在彻底的性崇拜当中继续,直到一个叫做“艾滋病”的审判者出现。

三、原型与象征——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明交汇点的坐标

这期间,荣格在做什么呢?

荣格和他优秀的弟子们一起完成了最重要的著作:《人及其象征》。荣格并没有去参与后现代的论争,没有去把理性游戏的浑水搅得更浑,而是让这本著作成为一个坐标,安静地放置在那里。

这是个什么坐标呢?

就是关于古代人类与现代人类、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汇点的坐标。

荣格《红书》插图

《人及其象征》这本书很难简单地称为心理学著作,因为它涉及的面很广泛,探讨的内容也很深刻。荣格从符号与象征的区别入手,从教堂中以动物形象指代四福音书的作者开始,带领我们进入人类的心灵进化史,以及人类无意识世界的旅程。

在这本书当中,被许多人认为玄而又玄的“集体无意识”、“象征”、“原型”这些概念,都得到清晰地呈现,呈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无论是古代巫师的面具,还是美国的象征(雄鹰),无论是神话当中的场景,还是某个人的梦境,都无一例外地成为原型这个“底片”的显影

在象征的层面上,无所谓东方与西方,无所谓古代与现代,只有一条道路,通向自性化的道路,通向一个“曼陀罗”。

弗洛伊德曾经说“假如我不能上震天堂,我将下震地狱!”他老人家是否做到我不知道,但是在《人及其象征》一书中,我是感觉到荣格和弟子们可以随意地穿梭于天堂和地狱之间,根本不必去震撼什么,只要去感受,然后去选择,然后去成长,然后就可以跨越天堂和地狱。

人类的无意识所天生具备的自我治愈、自我整合与自我成长的潜能,藉由分析心理学家们的引导和催化,也呈现出来,带领着苦难中的、被精神疾病折磨的患者们走向新生。

这里面似乎充满了魔法,但是却成为一个科学的事实。科学的一个特征,就是可以反复验证,并且只要条件不改变,那么操作者无论是谁,结果都一样。

荣格去世以后,更多的弟子沿着他开创的道路在世界各地助人,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且发展出沙盘这个风靡全球的新的治疗技术。分析心理学的理论,经受了时代变迁和人的变迁的考验。

四、一切的一切,要靠我们与自己与生俱来的心灵的完整性去沟通

现代人类,在某些方面,其实和古代人类一样原始而幼稚,但是却失去了自我觉察与成长的媒介。

要弥合意识与无意识的鸿沟,要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要获取自己内心巨大的潜能,要应对日常生活乃至灾难所带来的创伤和压力,一切的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与我们与生俱来的心灵的完整性去沟通。

荣格《红书》中的插图,荣格手绘

要踏上这条征途,首先必须倾听和追随我们内心的声音。这个声音存在于象征当中,存在于梦境当中,存在于无意识活动的一切物化的结果,例如沙画当中。

在这个过程当中,意识必须臣服于无意识,理性必须臣服于灵性,真正的旅途才会开始。可惜太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是妄想一切都臣服于理性,这就注定了生命必然陷于无尽的烦恼和苦难的迷宫。

荣格是一座桥梁,他试图沟通宗教与科学,沟通古代与现代,沟通东方与西方。不过说到底,他最想沟通的,就是我们人类的意识与无意识,去象征组成的内在世界,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由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CFAP)供稿。)

荣格晚年隐居的地方——波林根


心理分析从业者整合性培养计划

为培养具有国际资质的中国心理分析师和沙盘游戏分析师,洗心岛文化与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设置了一套整合性培养计划——心理分析专业“2+3”课程体系(包括【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两年课程】和【候选荣格分析师3年课程】)

课程由诸多国内外知名人士和著名学者担纲,其中不乏各领域内的权威导师。

学院制教学;汇聚国内外顶尖师资;设置奖学金体系;提供实习平台

目前,“2+3”课程体系之【候选荣格分析师三年课程】2021级正式开始招生!欢迎大家加入。

点击链接,了解课程详情

推荐阅读

  • 大哲学家收藏系列:尼采、阿伦特干货文章大全

    费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费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 1844.10.15—1900.8.25 西方现代哲学开创者 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先驱 其对后世哲学思潮影响极大 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 尼采:踏上苦难之颠 尼采语录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 萨古鲁|走向“内在”亦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外在”

    走向“内在”亦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外在” by萨古鲁 无论什么都不能让你持久满足,人类生命渴望的是无限扩展,这是唯一能够让你彻底满足的东西。你只能感受到你感官触及范围内的东西。。但是,如果你扩大你感知的边界,你就可以坐在这儿,像感受自己那样去感受每一个人。你可以进一步扩展,像感受自己的身体一样去感受这个宇宙。当这个包容感发生在我身上,我理解到了爱和慈悲不是一种概念。带着同理心生活并不是什么深奥的道义,人类生来就是如此,人类的问题是,他们将内在和外在、他们的存在方式和他们处理外在世界的方式混为一谈了。处理外在的方式取决于具体的情况以及与对方的关系。

  • 我们是如何参与到了集体的偏执中?|鲁伊基·肇嘉

    本文整理自LuigiZoja教授几年前在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所做专题讲座:“偏执与妄想:如何面对内心的小'希特勒’”;经作者授权刊出。 大家好!今天要讲的是在心理病理、心理疾病当中一个很特别、很独特的问题:“偏执狂——疯狂及其历史”。 我在这个世纪初的时候住在纽约,大家都知道,在2001年9月11日发生了“911”事件。如果大家熟悉“偏执”这个词语及其背后的含义,那么应该知道恐怖主义所引发的和他们内在的这样一种恐惧、一种偏执是具有传染性的,所以事件发生后,美国人变得非常偏执,媒体的报道也开始变得有一些偏执,甚至有一些我的同事,他们也都是荣格分析师,也变得偏执起来。

  • 人和人的差异,究竟在哪里?

    以下文章来源于佘江涛的江和涛,作者佘江涛 佘江涛的出版研究和书评 越来越多的父母以网络刷题的知识让儿童补偿自己在考试教育的失败; 无序而高密度的网课、作业、培训、考试正剥夺着儿童对知识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发儿童的群体焦虑——躁狂——抑郁症; 一些儿童和年轻人以不同的形式厌倦生命和放弃生命; 不时泛起的情绪、人格、精神层面的心理障碍和障碍危机; …… 现如今,快速而高强度的学习和生活似乎使得现代人或多或少出现了“心理障碍”。而以上问题,都指向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 健康的人格如何能实现?

  • 人性解读--不容错过的社会心理学实验

    人性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故而本性,并非是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而是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的。 人性是从根本上决定并解释着人类行为的那些人类天性。人性,即人类天然具备的基本精神属性。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基本人性的映射。 要理解人性,不仅要关注人的自然属性,而且离不开对人的社会属性的分析。 东野圭吾说过一句话:世上有两种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意思就是当你直视人心的时候,大部分的概率,是会失望。 事实果真如此吗?人性经得起实验和检验吗? 推荐大家阅读《人性实验--改变社会心理学的28项研究》这本书,这本书展示了28个有趣的社会心理学实验。

换一换 查看更多

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