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一险一安全,针刀操作要牢记!
此区为图中K-K线间的胸椎标志区域,即T1棘突、横突下至T11棘突、横突上区间,亦称胸椎区。胸椎的椎体较腰椎要狭小一些,胸椎横突也较腰椎横突要短一些。这样,胸椎就比腰椎在整体上要略小一些(胸椎横突间距为65~70mm,腰椎则为73~82mm)。
本区的最大特点的胸椎棘突呈叠瓦状排列,在脊柱正中线上将胸椎椎板间隙遮盖。如果,保证在正中线上垂直进刀,刀锋所到达的必然是胸椎的棘突上缘骨面,而绝对不会进入脊髓腔中。所以说,此区为绝对安全区带。
本区独有特点是:它有肋椎关节,有肋骨形成胸廓。肋骨与胸廓所在处是对胸膜腔的良好保护。这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胸椎横突的前方本应是纵隔区,但此区中行走有大血管、神经干,故要在横突间做松解术,应以紧贴胸椎关节突骨缘,不超过胸椎横突前面的平面为限。为此,此处亦设为相对安全区带。
此区为T12~S1的K-K线夹区,称腰椎区。在本区内,腰椎棘突水平向后伸出,腰椎椎板间隙敞开于腰段的软组织中,无骨性物遮拦。从这一特点来说,此处是高危区带。在这一区带内,不可能毫无顾忌直插针刀,而必须时时想到,腰椎棘突之间,从皮肤到蛛网膜下腔,其有“阻力感”的软组织,仅仅是皮肤、棘上韧带与黄韧带。锋利的针刀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便可通过的。
曾经见过,在棘间做针刀,当拔出针刀时,随之而出现的是一汪清澈透明的液体。这液体是什么?旁观者每个人都心知肚明,那是脑脊液。因此,在本区做针刀操作,一定要把握住深度,一定要有清楚的软组织的层次感。
如果是做棘间韧带或黄韧带松解术的话,一定要在刀锋刚刚通过棘上韧带后,立即将刀柄向头端倾斜,使刀体与皮肤的头端夹角为45~30°,再继续深入刀锋,寻找到下位棘突的上缘。再以此棘突的上缘为依托,进行下一步操作。如能这样做,此高危区带就可转变为相对安全区带。另一方面,腰椎椎板间隙的内径,各椎所测得的数值是大不相同的,窄者仅数毫米,而宽者可为窄者的数倍。一般来说,椎板间隙为横向椭园形,其横径为10~20mm宽,且形状不整。腰椎椎板间隙的形状和大小,每个人、每个间隙都不一样,它的个体化表现特别突出。所以,每一个椎板间隙都要进行个体化测量才行。因此,要做椎板间隙的微创针刀手术治疗,必须事先摄X线定位片。而且,要以针刀手术时的体位拍摄才行。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出准确的形态与左右、上下的距离关系。
总之,无论从棘间或椎板间的解剖结构状态来考虑,腰脊柱区都是高危险区,应当提起十分注意。但,如能按照规范去做,也可以把这一区带的针刀操作的风险降至最低限度。那么,此区也就由高危区带改变为相对危险区带,甚至降为相对安全区带了。
此区为L-L线在骶部延长线的夹区。区内为骶骨背面、骶髂关节,其中有骶后孔8个。区内没有大血管和神经干,因此在此处行针刀操作是安全的。
此区由背侧的肺尖处起,下行至肩胛间区,直至胸廓下缘止的全部区域。本区内除肋骨与肋弓外,全部为肺与胸膜腔所占有。如有肺气肿,其肺胸膜下界可能还要向下移动。在本区中,可分为三个部分讨论:
A.肺尖区 此区处在肩胛冈以上区。冈上区中,除有冈上肌外,在其上前方则为肺尖所占部位。因此,在此处行针刀操作,其刀体与皮面的角度很重要。在冈上肌的定点处进刀,刀体应与背部皮面平行才好。只有这样,针刀才不易进入肋间或胸膜腔。其实最好的方法是,先找到冈上肌的骨点,压住骨点后,再进刀并直达骨面,就不会有失误了。
B、肩胛间区 此区是高危险区带。肋骨与肋间肌浅面为安全层,而在肋间(即肋骨的下缘与上缘之间)的深面则是高危险区带。许多发生气胸并发症的病人大都是在此处操作造成的。所以,如在肋骨下、上缘之间处做针刀操作,就一定要让刀锋首先到达肋骨面,然后再向肋骨的上或下缘处调整,以保证刀锋不会超过肋骨内侧面的平面,也就不会进入胸膜腔。这里有一个方法值得推荐:即在做肋骨缘操作时,首先,要用手指压住肋骨面的下缘处;山东·济南针刀微创临床应用人体标本解剖班←点击查看。然后,将皮肤向肋骨面上推移,将肋下缘点推移至肋骨面上;再后,刺入针或刀后最先到达的是肋骨面上;此时放开压住皮肤的手指,使皮肤自然回到肋下缘的原来部位;最后,做肋下(上)缘的针刀操作就可以了。
C、肋弓上胸廓区带 此区即是肩胛骨下至肋弓上的区域,仍是高危险区带。肺的最大呼吸时,其肺胸膜可达到胸廓下缘。故不要认为胸廓下缘就是绝对安全处。况且,胸廓下缘的两侧还有肝脏与胰脏等重要脏器,都是不可损伤的。
其一、肩胛骨有很大的活动度,在上肢或肩部有活动时,肩胛骨就会有移动;有了移动,原来的定点就会失去准确性,就有可能不在肩胛骨的骨面范围之内;
其二、据解剖学报告,肩胛骨也有有空洞的,这也要当心。所以,即便在肩胛骨面上做针刀,也应事先摸清骨面才可进刀。
肾位于胸腰交界处的脊柱两侧,即位于下两个胸椎和上两个腰椎的侧方,腰大肌与腰方肌之前,肾周围有肾脂肪囊包围。肾脏虽然距腰部的皮面确有一定的距离,但当针刀在腰背部深入过深时,也有可能触及,故也应设为相对危险区带。
此区所指的是腰椎AB线的外侧至腋中线的软组织区域。本区的表面无骨性组织遮盖,也就没有用以标志的骨性组织。山东·济南针刀微创临床应用人体标本解剖班←点击查看。因此,在此区进行针刀操作就潜在着危险性。而且,腰部与腹壁一样,其深部都是内脏器官。如若在此处行针刀操作,应该将刀的深度控制在腰与腹壁层次内,不应再向腹腔内深入,否则将会造成严重的医疗失误,故此处为高危险区带。
此区为髂骨的后面的区域,从骶髂关节线外起,上为髂嵴,下为臀沟,外为髂骨翼的后外侧的大片组织。
A.坐骨神经内侧部 即梨状肌下缘线的中、内1/3交界处之内的区域。此区内有坐骨神经干及臀上下、阴部内等重要的血管神经走行,此处又无骨性标志,故此处为高危险区带。
B.坐骨神经外侧部 即梨状肌下缘线的中、内1/3交界处以外的区域。本区域内无重要神经、血管走行,是一个安全部位。然而,此处肌肉丰厚,肌内血运丰富,如在肌内做针刀操作,易于引起出血、血肿。此种并发症并非罕见,故应提起注意。
人体解剖结构的特点决定了人体各个部位针刀操作时风险的大小。躯干部安全区带的设置就是根据这一原则进行的。
总的来说,在胸、腹腔外,有骨性物遮挡或有明显骨性标志物的部位,相对来说风险性小些,安全性就大些;相反,则风险性就大些。因此,将颈侧方横突前、后结节间,胸膜腔与腹膜腔处设为高危险区带;而对于有骨性标志的颈、腰椎正中棘突与椎板间隙却设为相对危险区。但是,对于针刀的操作者来说,在掌握针刀操作技术的深度上的不同,也会使某些操作开始时是难的,而后来则变得很容易。
所以,不能把事物看得一成不变。就这一原则来说,安全与危险区带的设置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以及个人对针刀技术的掌握的深入程度而有所变化,这是毫无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