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画廊:在中国的十五年“常青”之路

常青画廊三位创始人马里奥 · 克里斯蒂阿尼、莫瑞西欧 · 瑞哥罗、洛伦佐 · 飞亚斯其

一家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的意大利画廊

1999年,定居于法国的中国艺术家陈箴已经明显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太理想,也许将不久人世。25岁时,他被查出患有溶血性贫血,这是一种不治之症,作为医生的父亲告诉他最多只有2年的寿命,已经活到第20年的陈箴,生命悄然走到了终点。

一天,他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一个非常激动的声音向他自我介绍到:“我是意大利的Continua画廊,我叫Lorenzo Fiaschi。我看过你的作品,非常希望可以与你合作,为你举办展览,我明天会把画廊的介绍资料发给你。”

常青画廊意大利圣吉米那诺空间外景

第二天,一封非常正规的邮件发到了陈箴的邮箱里,详细介绍Continua画廊,他们合作的艺术家,以及空间的图片。陈箴没有想到,这个从来没有听过名字的画廊这么认真,这么专业。

当时常青画廊合作的艺术家名单中,全部都是意大利贫穷艺术的代表人物,陈箴一看,其中一位曾经是自己的老师,于是他打电话给老师询问这个画廊怎么样?老师告诉陈箴可以跟他们合作,还告诉他这个画廊是三个非常有理想的年轻人一起创办的,他们是值得信赖的。

虽然当时陈箴已经跟另外两家历史很长的意大利画廊在接触,但他感觉常青是一个更加有活力的画廊。陈箴的夫人徐敏,同时是他的助手,也建议他应该跟年轻的人一起走下去。

没过多久,洛伦佐(Lorenzo)又打来了一个电话:“虽然不知道你是不是愿意跟我们一起工作,但我们已经决定要把你的展览定在10月份。特别邀请你来看看我们的空间。”巧合的是,10月份正是陈箴的生日。陈箴从对方的言语里感受到了热情、自信、主动的态度。放下电话,他对徐敏说:“这个年轻人不一般。我都还没有同意跟他们合作,就已经把展期订好了,我觉得应该跟他们一起工作。”就这样,陈箴与夫人踏上了去往意大利圣吉米那洛的飞机。

陈箴,《绝唱 - 各打五十大板》,威尼斯双年展,1999年

床, 椅子, 金属, 木材, 牛皮, 线, 绳索,244 x 980 x 1000 厘米,

? ADAC & Galleria Continua & Collection Annie Wong

洛伦佐是在1999年威尼斯双年展上看到陈箴作品的。当时他正在为眼前看到的一切感到失望,忽然耳边传来一阵鼓声,循着声音走过去,发现了一件“鼓”的装置作品。走进一看,这件“鼓”的装置是皮做的,当时打鼓的并不是艺术家,而是观众,打鼓的时候,外面会排出黑气,所以很多人围着鼓“发泄情绪”。这是洛伦佐第一次知道陈箴这位来自中国的艺术家,不是先与他结识,而是先看到了他的作品,这件作品让他感到震撼,觉得很了不起。他跟自己说,我必须要认识这位艺术家。因为这件作品让他看到了艺术的希望。

2000年,陈箴在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的空间首次个展现场

一开始洛伦佐也不知道怎么能联系到陈箴。一次他跟一个朋友聊天。朋友说她说在美国见过陈箴,有他的联系方式,于是给了洛伦佐。那时候的电话还是座机号码,打了几次陈箴都不在,终于有一天陈箴在家,电话接通了。

当陈箴决定与徐敏一起到画廊的总部圣吉米那诺来看空间时,洛伦佐和另外两位画廊的创始人喜出望外。他们在机场热情地接待了陈箴,向他们挥着手说:“我的朋友,欢迎你们的到来。”

陈箴,《沉寂的声音》,2000年,椅子,中国马桶,金属,音箱,140 x 160 cm,

? ADAC & 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 / 北京 / 穆琳 / 哈瓦那)

他们带陈箴夫妇看了画廊的空间,那是一个废弃的电影院改造而成的;还逛了整个镇子,看了当地许多的手工艺人的创作。并且向他们介绍了画廊创办的理念:虽然圣吉米那诺是一个小镇,但这儿却是文艺复兴的中心。由三个年轻人创办的“Continua画廊”是希冀在圣吉米那诺这片古典艺术根基深厚的土壤上,为当代艺术的发展带来持久的生命力。

常青画廊三位创始人合影:洛伦佐 · 飞亚斯其、马里奥 · 克里斯蒂阿尼、莫瑞西欧 · 瑞哥罗

感受到画廊三位创始人的热情与诚意,陈箴对徐敏说:“我们要做一个展览,把这个电影院填满。”

回去之后,陈箴便开始做计划,想方案,做很多模型。与此同时,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陈箴身体里面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

在徐敏的印象里,筹备整个展览的过程中,陈箴非常痛苦,几乎是咬着牙坚持下来的。有时候甚至要跪着做作品,因为他的腰非常疼,根本没有办法支撑。陈箴25岁之后开始吃激素,导致骨质疏松,他们以为只是单纯的劳损带来的身体上的痛苦。到了布展的时候,情况变得更加严重,几乎每4个小时就要打一次止痛针,布展结束的当天晚上,陈箴一夜没睡。徐敏半夜醒来发现陈箴正在房间踱步,因为他已经疼的没办法坐下来,更没办法躺着。但就是在这样的病痛里,与常青画廊三位创始人一起工作的三个星期中,陈箴一刻也没有停止与他们的交流。他给他们讲中国发生的各种事情,与他们分享东方的哲学思想,三个年轻人常常听的入神,经常会发出“哇”的感慨。他们时不时会向陈箴提出各种问题,对那个陌生的遥远的国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陈箴,《水晶的体内风景》,2000年,水晶,金属,玻璃,95 x 190 x 70 厘米,摄影:Ela Biakowska,

? 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 / 北京 / 穆琳 / 哈瓦那)

那三个星期的交流,他们几乎说了一辈子才能说完的话。

展览开幕结束后,陈箴回到法国,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一个半月之后,结果出来:癌症。查出第二天,陈箴住院治疗,三个星期之后,就离开了。

在那三个星期里,徐敏的身边一直陪伴着三个年轻人,医生发出最后的通知时,他们围着徐敏,对她说:“不要害怕,我们就是你的家人。”

陈箴离开后,第一个去看望徐敏的便是洛伦佐,他对徐敏说:“陈箴走了,但我们不希望他就这样走掉,我们渴望继续与他对话,我们要去中国,继续与那儿的艺术家合作。”

2004年,常青画廊参加第一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

2004年的第一次中国行

2004年,第一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在北京举行。常青画廊申请了一个展位,作为唯一一家参加首届当代艺术展的意大利画廊,他们的出现在国内的新闻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向,并且称他们为“当代艺术的马可·波罗”。

在这次参展及访问中,Lorenzo一行发现了许多不同寻常的地点,除了蕴含历史的景点故宫,热闹的街边小吃,最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这片土地上充满生机的当代艺术。这坚定了他们在来之前就已经产生的开一个空间的想法。

2004年,洛伦佐的中国行记录

经朋友介绍,他们找到了798艺术区的一处空间。那时候798的空间全部都在二房东的手里,房租要用现金的方式来交,而且没有任何法律的保障。帮他们联系空间的人只能找到二房东,说房租要交给这个人,但二房东只管收钱,出了问题却什么都不管。

2004年,洛伦佐在798艺术区

洛伦佐他们却不管那么多,意大利人做生意本来就灵活,只要目标能达到,其他的都可以慢慢协商。而他们希望的就是能建一个空间展示艺术。

愿望虽然很好,真正做起事情来却没有那么容易。语言是他们在这儿做空间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2004年,常青画廊北京空间现场教育招商加盟www.gdsq.org.cn/jiaoyuzhaoshang/

当时空间要重新改造装修。其中有一面灰砖墙,洛伦佐跟工人说把砖刷成红色,第二天去看,发现整面砖墙已经被拆掉了,原来工人把“不要这个灰的砖”理解成了不要这一面灰色的砖墙。

2004年,常青画廊外景

就是这样在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中不断摸索,直到十年之后,常青画廊才最终将房租交给了真正的798物业方,在这片土地上获得了可靠的空间保障。

2004年,常青画廊(北京)首个艺术家个展:陈箴,“融超经验”,展出的20件作品来自陈箴1990年至2000年十年间的创作

开创商业的新局面

从一开始就秉持着做最优秀的当代艺术展览的常青画廊,在中国举办的第一个个展是陈箴的“融超经验”,当时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引起了很好的反响。这之后举办的展览:2007年的安尼施 · 卡普尔个展,2008年的米开朗基罗 · 皮斯特莱托个展,2009年的顾德新个展等等,很快帮助常青画廊在中国打开了局面,几乎每一位在当代艺术领域的人都知道了这家来自意大利的当代艺术画廊。

2005年,常青画廊北京空间开幕展

然而,常青却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事实上,几位创始人最开始决定在中国开设空间并不仅仅是凭着一腔热血,也有经过实际的考察与分析。他们发现,90年代末,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深,很多来自西方的商品进来了,中国人会买进口的车,名牌的衣服,房子的装修也会选择进口的材料。于是他们认为,如果中国人喜欢买法拉利,也可能会买安尼施·卡普尔。

但这个如意算盘在当代艺术上并没有很快地奏效。这让几位画廊老板很是不解。一次,洛伦佐与一位中国藏家吃饭,这个藏家跟他们已经有四、五年时间了,每次开幕都来,但是从来没有买过一件作品,甚至连作品的价格也从来不问。洛伦佐就很好奇,问他:“你一直跟我们非常好,但是我注意到你不买也不问我们作品是多少钱?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改进一下。”收藏家说:“噢,你们是卖作品吗?我一直觉得你们这儿是一个作为艺术交流的展览空间。”

2006年,群展“持续的对话”

听了藏家的回答,洛伦佐才发现,他们来中国之后,举办的展览,带来的艺术家作品几乎都是大型的装置,所以才让人误以为这些作品肯定不是为了卖的。

与中国的藏家交往久了之后,几个意大利人发现,中国的藏家并不是不买东西,而是对于自己不熟悉的艺术家,一般都会比较谨慎,不会轻易出手。

2007年,安尼施 · 卡普尔个展

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方式:组织了一个藏家团去到瑞士看巴塞尔博览会。那是大约十年前,当时国内的藏家对国外艺术市场还不是很了解,西方的画廊对中国的藏家也知之甚少。以至于当中国藏家去到西方画廊时,连价格也不敢去问;而国外的画廊也不太敢把自己的作品卖给中国的收藏家。常青是当时第一个做这件事情的画廊,洛伦佐回忆说:“这可能是中国第一批接触国外市场的当代艺术收藏家,也是西方的画廊开始了解中国的收藏家。”

2008年,米开朗基罗 · 皮斯特莱托个展

在那一次之后,常青在中国的商业开始慢慢打开了局面。不久之后,他们卖出去了第一件西方艺术家的作品:来自西非的帕斯卡尔·马尔蒂纳·塔由。中国的藏家也开始慢慢地对常青的艺术家感兴趣,成为了画廊的朋友,经常跟艺术家一起吃饭、聊天,也经常去圣吉米那诺总部那边看常青的展览,常青与中国的收藏家建立了很好的友谊关系。

常青画廊分别位于:圣吉米那诺(SAN GIMIGNANO)、北京、法国穆林(LES MOULINS)、哈瓦那(HAVANA)的空间外景

十五年,常青画廊的在中国的“常青”之路

十五年来,常青画廊一直在支持并挖掘着中国艺术家。这与画廊北京空间的总监(白飞德)飞飞有着直接的关系。

常青画廊三位创始人与北京空间总监白飞德(左)

2008年,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 -《行走的雕塑》,常青画廊北京总监白飞德和大家共同在798艺术园区参与“行走的雕塑”行为表演

艺术家庄辉与常青画廊的合作,就离不开同飞飞早年的相识。2003年,意大利策展人莫尼卡在北京“东京画廊”策划一个《都是我》的群展,参展艺术家大约有20余位,庄辉是其中之一。记得当时他与策展人约在一个上午,去中国美术馆对面的装裱店为所有的作品配外框,莫尼卡带来了当时还在北京“东京画廊”工作的白飞德,二人彼此结识。

2017年,庄辉个展“祁连山”

2004年,“常青画廊”在北京的空间开幕,庄辉便应邀参加了画廊的开幕“趴”。当时画廊给庄辉的印象是大空间、国际化、这在早年是发生在中国当代艺术行业中的大事件;2006年,庄辉又参加了画廊的群展《持续的对话》;2017年,庄辉的个展“祁连山”在常青画廊开幕。

洛伦佐与艺术家孙原&彭禹

与孙原&彭禹的合作同样也与飞飞有关,有一天她领着洛伦佐来到孙原&彭禹工作室,就约定了展览。对孙原&彭禹而言,虽然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合作的约定,但就像一种气味相投,他们相互就信任,不必多说什么,孙原&彭禹感觉任何事情都处理的很舒服,充满爱意。在之后的十多年里,他们参加了多个常青画廊的群展,2014年,由孙原&彭禹策划的大型群展“不在图像中行动”在常青画廊开幕,成为当年引起巨大轰动的一场展览。

2019年,孙原&彭禹威尼斯双年展展出作品《难自禁》

除此之外,常青对艺术家的支持也是不遗余力的。2019年,孙原&彭禹参加威尼斯双年展,虽然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人跟他们约定了展览,但是一切细节都不容易,常青画廊担任了沟通的角色,展出作品《难自禁》在这个展览中是一个很大的项目,技术和建筑都很有难度,而常青画廊完美地帮助艺术家完成了所有的细节。

2019年,常青画廊中国十五周年展览现场

不仅是画廊的总监和员工,画廊的老板们也会亲自参与到最基本的工作中。洛伦佐是一位爱艺术如生命的画廊主,他自己就是一位会画画的艺术家。他会亲自参与每一次画廊展览的布展。画廊北京空间的十五周年特展,他从上海飞到北京,落地后直奔画廊,第一件事情不是休息,而是自己搬了一把梯子,在帕斯卡尔·马尔蒂纳·塔由的作品前调整灯光,1个小时才被工人发现,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画廊的老板。

2019年,常青画廊ART 021展位现场

画廊参加ART 021艺博会,他不仅亲自手绘了一张展位图,还与工人、同事一起布展了三个小时。一件一件地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2019年11月11日,结束了上海艺博会的行程,洛伦佐来到北京,参加画廊十五周年的开幕庆典。前一天,画廊的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个展在北京太庙艺术馆开幕。与此同时,卡普尔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个展也于10月25日开幕,在北京刮起了“卡普尔热”。

2019年,安尼施·卡普尔太庙个展现场,艺术家卡普尔(右三)为嘉宾导览作品

在太庙的开幕式上,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跟大家分享了一个故事,他第一次见到安尼施·卡普尔的作品就是在2007年常青画廊举办的卡普尔中国首次个展,当时那个展览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说到:“如果不是当时的那个展览,就不会有今天在中央美术学院和太庙的个展。”

洛伦佐与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在太庙个展上合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