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故宫,历代帝王祭祀华山的神庙
P01
西岳庙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城东2.5公里处,距华山8公里,其始建于汉代,为历代帝王祭祀华山之神的要地,西汉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建集灵宫于黄甫峪口,东汉时迁于现址,后改称西岳庙。西岳庙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全局规模宏大、古香古色、非常珍贵的大型建筑群落,其庙宇宏敞,建筑巍峨,古朴壮观,有“陕西小故宫”之称。1998年至2002年,省政府拨款3000多万元,对毁坏、失修的绝大部分建筑进行了整修、加固或重建,恢复了西岳庙原有的风貌。
P02
西岳庙是明清建筑风格的宫殿御苑式古建筑群落,其轴线与华山主峰形成一线,布局为坐北向南长方形的重城式大庙,朝向华山主峰,主要建筑沿着南北轴线左右对称。
P03
照壁.灏灵门前有一座长30米、高6米的琉璃影壁,壁上原刻有九条形态各异的行龙,周围有石栏杆环绕。影壁距灏灵门约14米,东西为出口处。两侧各有一座南北向的木牌楼和铁旗杆。
P04
西岳庙的第一道大门名灏灵门,又称连三门,是西岳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为历代皇帝或钦差大臣祭祀岳神的场所。整个大殿坐落在凸字形的须弥式月台之上,回廊环绕,飞檐高耸,斗拱密布,高大宏伟,气势雄弘,金碧辉煌。大殿正中门楣上悬有“灏灵殿”金字匾额,门上有青石匾一方,上书“敕修西岳庙”;门左右有一对威武雄壮的石狮和镌有满汉两种文字“官员人等在此下马”的下马石。
P05
P06
P07
午门是西岳庙的第二道大门,由五个大门洞组成。在石砌砖券的午门之上建有面宽七间,进深三间的“五凤楼”,为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两端有陪楼,其间穿廊相通。陪楼两侧有用条石筑成的马道,用以登城。五凤楼是西岳庙主城的南大门,其两侧有城角楼与之相对,使整个南城墙上布满楼阁宫阙,宏伟壮观,富丽堂皇。
P08
P09
P10
P11
P12
P13
棂星门是西岳庙的第三道大门,是一座七开间过街牌楼式的大门楼建筑,其中三间为高大的门楼,而突出中间门楼最高,每间又隔一砖砌硬山夹壁屋作耳房,共四间。整体外观如同一座雄伟壮丽的七楼八柱型牌楼。其精妙之处是斗拱密布,在较长的拱头昂首上雕刻的九条龙头,显示出庙宇的等级之高。
P14
P15
P16
因此,棂星门有西岳庙“九龙口”之称。入棂星门,院内中心石牌坊耸立,为清式四柱三开间五层牌坊。其采用圆雕、透雕、浮雕、线雕等多种技法,刻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富贵事物的诸多图案。立柱北面刻制的楹联,阐明了华山神所辖范围和职司。
P17
P18
P19
金城门,面阔5间,进深两间,六橼屋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带回廊的殿堂式建筑,其名取“关中之固,金城千里”之意,是西岳庙的第四道大门,位于灏灵殿之南,为正殿门。门前,花木扶疏,风景清幽。金城门内气氛森严,庄严肃穆。
P20
进金城门向北为金水桥,亦称望仙桥。桥为石拱三孔,为明代所建。桥上有石栏杆,雕有石狮和各种珍禽异兽、花卉草木。桥下原有一泓清流,引自南山河流,用以浇灌庙内花木和防火,惜早已断流。
P23
P24
金水桥向北,是西岳庙的正殿——灏灵殿,即帝王或遣使行祭祀礼仪的地方。殿由68根大柱、9根大梁和13个大檩承托,面阔7间,进深5间,为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式建筑,四周有迴廊环绕,飞檐高耸,斗拱密布,高大宏伟,金碧辉煌。灏灵殿坐落在一个“凸”字形用石条砌成的须弥座式的月台上,东西长44.3米,南北宽43.7米。月台前有踏道,中间一条最宽,雕刻有“二龙戏珠”图案,专供帝王行走,称“御道”,道旁有“华山全图”和“西岳全图”石碑。
P25
大殿东西两侧有对称的歇山顶重檐御牌楼和攒尖顶八角亭,与正殿互相映衬,愈显气宇轩昂。
P26
P27
P30
P31
P32
P33
灏灵殿的后面坐落着一座寝宫,这里是西岳华山神居住的地方,也是古代帝王外出巡幸时的行宫,体现了“前殿后寝”的传统宫殿式布局。作为一个独立的院落,这里四周有护城环绕,乃整个西岳庙安全保卫的核心区域。
P34
绕过寝宫,穿过后宰门,就进入了御花园,这里是整个西岳庙建筑群的最后一个单元。优雅惬意的环境,与之前气势磅礴、等级森严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游览气氛瞬间变得轻松。
P35
P36
P37
P38
P39
P40
P41
P42
在此碑的后方雕刻着《恳圣颁愿碑》,记载了陕西巡抚毕沅上山祈雨之事: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陕西大早,时任陕西巡抚的毕沅奉旨上山祈雨,随后果然灵验,甘雨连降三日,陕西的旱情全面解除,并且惠及周边的省份。毕沅奏请乾隆皇帝赐书,感激西岳神的降雨之功,乾隆欣然题写“岳莲灵澍”四字。
P43
在西岳庙建筑群的结尾处,矗立着一座高大万寿阁。1931年,冯玉祥驻军于西岳庙,把军火放在万寿阁中,军火库意外失火,万寿阁不幸被毁。2000年,按照原来的面貌,重新修建万寿阁,登临其上,南揽华山,北眺渭水。回头俯视下方,西岳庙建筑群的壮丽景象一览无余
P44
P45
(文字资料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