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 | 荥经寻古

下榻荥经新八景之七星园酒店
不去不知道,以前只知荥经有砂锅。去了才知道,小小的荥经县城文化底蕴厚重,文物古迹众多。全县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9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是名副其实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6月初,我们一行14人自驾荥经,寻访昔日茶马古道驿站及深山古刹。
荥经县隶属于四川省雅安市。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置县名严道,唐武德三年(620年)改置荣经县,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荥经县。
荥经(严道)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荥经砂器的原产地,是古代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荥经更是传说中人文初祖颛顼的故乡,颛顼从这里走向中原,成就千古一帝大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善寺
荥经老街和乡镇上铁匠铺随从可见
我们荥经之行的第一站是开善寺。
开善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寺殿古建筑。开善寺现仅存正殿一座,建造于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是瓦屋进山路线上香客们第一朝拜地,也是全国唯一的辟支佛道场的起香殿,寺名“开善”即“从此归佛行善”之意。
开善寺正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均约14.5米,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八架椽屋用四柱,前后檐和山墙面均施斗拱,式样复杂,做工精细,前檐阑额上精雕刻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等图案,庄重,气派,保留了早期古建建筑风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之清代公兴茶号

姜家大院的裕国兴家祖训
姜家大院门窗的雕刻《西厢记》
图左为姜家十五世传人姜世民
从开善寺出来往左走几百米,便来到了姜家大院。
姜家大院最初由明末一徐姓土司修建,清道光年间卖与姜家先祖,几经改建,成为川藏线名噪一时的“裕兴号”茶厂旧址。历经500余年来的风雨洗礼,这座古老院落如今格局犹存,散发着古朴庄重的气质。
姜家大院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整体呈长方形。门窗雕刻戏剧人物和故事,包括花草,动物等图案,并且在图案上覆盖金箔。雕刻工艺精致细腻,造型准确生动,既反映了当年房屋主人的追求与理想,也反映了我国忠孝礼仪、福禄寿禧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蕴含了鲜明的川西民宅特色。进入大院,门口便高高悬挂着“裕国兴家”的楠木牌匾,字体遒劲敦厚,雄健流畅。裕国兴家,既是姜家大院当年的立身之本,也是往昔川藏线茶马古道的文化精髓。
这么大一座宏伟建筑,怎么1949年以后没有被收归国有?姜家十五世传人、如今尚在的姜世民老先生虽然双眼几近失明,但头脑清晰,记忆如初。他向我们道出了实情:原来姜家一直从事茶业,后因四川军阀混战,川军刘文辉部金沙水路封断,进藏道路被阻,姜家茶业自此家道中落,故家庭成份划为商人。如果被定性为地主,不仅姜家大院会被没收,而且说不定人也会被“敲砂罐”(四川话,枪毙的意思)。
离开姜家大院,心情有些沉重。重农抑商是历朝国策,中国商品经济不发达,无不与此有关。
新添古镇街景
下午,我们开车来到离荥经县城8公里外的新添小镇,这里与姜家大院一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新添驿站)所在地。
新添小镇街道依山傍水,上南下北,宽约二丈,改造前中间有一条约一米宽的石板似一条长龙贯穿全街,石板两边用4厘米大小的碎石铺设而成。街道两边房屋全部是木结构,榨檐石整齐排列,门面紧紧相连。街头和街尾曾有石牌坊,宽约6米,高约5米,中间有两扇大门,牌坊上面用木头建造,盖琉璃瓦。街头牌坊石柱上刻着诗:大云上下接高峰,阴风急汲吹破泷,望疑长江波作浪,石坡相遇晚钓翁。该诗生动描述了当时驿站的街头景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峰寺
云峰寺内的藏经阁
云峰寺内尊贵的“中国桢楠王”
次日,我们来到西蜀名刹云峰寺。
深山藏古寺,此话不谬。自古名山僧占多, 云峰寺就位于荥经县城外4公里处的青龙乡马耳山。占地近百亩,坐东向西,三面环山。该寺背倚荥经最高山峰马耳山(古称云峰山),左有青龙坡,右有白虎岗,旁临马耳山封顶圣洁积雪化作的潺潺溪流九龙溪泉,面对天然“四大天王”巨石,使寺庙正好坐落在这恰似座椅的风水宝地上。又因首殿门前左侧有一玲珑滴翠的太湖石,故而在历史上该寺又名太湖寺。
云峰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四川有名的禅宗道场,建筑宏伟,独具特色,福、禄、寿、喜、忠、孝、礼、义等儒、佛、道中国三种传统文化巧妙融合于建筑结构中,被称为巴蜀名刹、严道奇观。
这座绝嚣世外的千年梵刹,幽静、古老,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元军焚烧杀戮,晚清乱世,战火烽烟,几经兴衰,却依然香火绵延;这是一座绵延巴蜀佛光的佛门净地,见证了中国四川佛教弘法的历史脉搏;这也是一座清雅古朴的禅宗道场,坚守着丛林清规,晨钟暮鼓、梵音缭绕。
历史上诸多名士、文人墨客在此留有足迹,名士黄云鹄、画家张大千、红军将领罗炳辉、许世友、原西康省主席刘文辉等均曾至此。特别是全国著名高僧清德大和尚荣膺云峰寺方丈后,使云峰寺在佛教界名声大振。寺内山门外的松涛、鹤舞以及寺内梅、竹大字皆为清德所书。可惜的是,清德方丈圆寂后,一直无德高望重者主持寺庙,致使云峰寺自此衰落。
古刹最吸引人的,是寺内由186株参天古树组成的古桢楠园林,其中有两株树龄达1700余年,被誉为“中国桢楠王”的千年古楠绿冠凌空,如擎天之柱,直冲云霄,需七、八个人才能合抱;长满青苔的裸露根盘如群龙虬结,铺展于地;古树上附生着多种植物,有的树上还有附生兰草,即珍贵的“树兰”。
荥经县博物馆

荥经县博物馆在县级博物馆中独树一帜,馆内设有五个专题展厅:金石重器·严道拾遗、秦汉古韵·千秋万岁、思路茶马·古道传奇、红色文化纪念馆和周文纪念馆。
金石重器·严道拾遗:主要展览新石器时代石器、严道古城遗址、战国陶器、青铜器及巴蜀印章、严道封泥;
秦汉古韵·千秋万岁:主要展览木槨墓、崖墓、土坑船棺墓、砖室墓、“王邦”漆器、汉铜陶器、邓通钱等;
丝路茶马·古道传奇:通过场景复原的陈列方式展览,可近距离参观“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文化。
非遗文化:以荥经砂器为主,两千多年来,沧海桑田流转,但荥经砂器的烧制技艺却经世代坚守,原汁原味地存留了下来。
说到非遗文化,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有2000多年历史的严道古城遗址,是有名的荥经砂器原产地,被誉为“中华砂器第一乡”,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严塔下合影

荥经新八景的兰家山公园最高处的文严塔系2004年重建,“5.12”汶川大地震受损后修缮于2014年。据考秦慧王胞弟樗里疾受赐于邛崃为官,后移居至严道(荥经),故称严君,文严塔据传与此有关。
我们一行在文严塔下合影,洒酒一杯,祈祷众生平安。
茶马古道,马帮虽已远去。但是,因茶、马而衍生的古道、建筑和文化,并不因荥经之旅的结束而消失。
专题丨从流量到留量,如何高效践行短视频营销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0)

相关推荐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晋中介休云峰寺石佛殿

    晋中介休云峰寺石佛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翼家庄村绵山景区内.距介休张壁古堡南8.9公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峰寺坐落于绵山腹地,原称抱腹寺,唐贞观(627--649年)间敕建,明正德十一 ...

  •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杨艳萍 ‖ 支离的记忆和脉络

    支离的记忆和脉络 杨艳萍 这条街,不起眼,与中国无数个边远小县城改造后的街道并无二致,还有着一个在百度上一搜索便会跳出成千上万个相同词条但内容不同的名字--民主路.街道狭窄,两边从原址上进行改建和重修 ...

  • 中国最美黑砂——荥经砂器

    四川荥经县地处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荥经所产的砂器是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在两千年的不断变革中,荥经砂器从作为单纯生活用具的荥经砂锅,发展成为以砂器为载体的工艺品,在中国陶器史上留下了古朴美丽的 ...

  • 行走丨蜀河寻古

    早闻蜀河古镇之名,遂慕名到访. 午后的小憩,足以解去上半天舟车劳顿的疲乏.足足的热情,在对古镇的"古"无限好奇和遐想中启动了,不知疲倦的穿行于古镇小巷间寻找,追寻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 ...

  • 行走浙江 | 琐园古村有三奇,哪三奇?

    ●琐园古村有三奇 作者:陈荣高 琐园古村位于金华金东区澧浦镇,至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这里有许多传奇式故事,被称为"奇村". 奇村,奇在一个"七星拱月"的自然 ...

  • 粤东古邑,揭阳寻古

    揭阳是粤东的一个地级市,潮汕三市之一,大概也是广东省最不起眼的地级市之一,因为一说到揭阳,似乎没有什么能让人联想到的.说来揭阳建市的历史不长,1991年底才撤县建市,目前下辖榕城区.揭东区.揭西县.惠 ...

  • 寻古洛阳城

    [耍家儿说第231期] 在洛阳行走,必须要有一颗谦卑的心,这里到处都有先民的足迹,随便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就有可能和历史上某个大事件产生联系,让你肃然起敬. 前段时间小浪底调水调沙,墨格传媒派出摄制组前往 ...

  • 司马迁与“水利”词源(寻古探源) 张景平

    中国的治水活动源远流长,治水活动常常以"水利"之名概括."水利"一词可以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找到. 公元前132年,自战国时代即屡屡为患的黄河在瓠子 ...

  • 淮安寻古

    淮安位于南台岛北端,最北有一处沙滩石坝伸向江中,将闽江一分为二,右侧称为白龙江,左侧称为乌龙江.滔滔江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 淮安位置图 乌龙江和白龙江的分界石坝1 在石坝上远眺淮 ...

  • 大辽河上之一—三岔河寻古

    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1982年4月28日6.30,十八岁的我和父亲一行人从江汉油田经北京,乘火车抵达沟帮子火车站,踏上辽河这片黑土地.从此,他乡是故乡,至今已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犹记 ...

  • 北京中轴线上寻古狮

    在我国古建筑的大门口,通常会有一对石狮子.它们一公一母,威严庄重.狮子并不是中国本土动物,而是来自于西亚.非洲.那么,狮子为何会成为古建筑的一种身份符号呢? 早在汉代,黄河流域的中原人就向西探访交流. ...

  • 今日盛泽,要寻古访旧也不容易了

    寻古访旧虽不易,但总得将我所知道的盛泽名字的古之由来先梳理一下:清乾隆<盛湖志>有载:"盛泽古名合路.因春秋间吴越相争--盛泽与黄溪皆边城之地,可为吴,可为越,难为分析,故名合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