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 ——从斯德哥尔摩到哥本哈根
@这里是瑞典 Followlocalsweden
“Far out in the ocean,where the water is as blue as the prettiest cornflower,and as clear as crystal, it is very,very deep;so deep,indeed,that no cable could fathom it:many church steeples,piled one upon another,would not reach from the ground beneath to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 above.There dwell the Sea King and his subjects.”——译文:“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又是那么深,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要想从海底到水面,必须有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一个地联起来才成。在那里住着海王和他的臣民。”这段文字摘自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它通俗易懂,脍炙人口。
小时候,阅读安徒生童话时喜欢做梦,又怕做梦,毕竟,梦,像小美人鱼变成的海上泡沫,遥不可及。当下流行着一句话,很现实:“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小时候,我的梦想是长大了去童话王国丹麦旅游,看小美人鱼铜像,没想到1995年8月的一天,我的梦想真的实现了。
那天,我从瑞典斯德哥尔摩坐轮船抵达哥本哈根,第一站,便是寻找小美人鱼铜像的足迹。在这之前,有必要先来认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它,坐落于丹麦西兰岛东部,与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隔厄勒海峡相望。小美人鱼铜像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东北部的长堤公园。远望这个人身鱼尾的美人鱼,她坐在一块巨大的花岗石上,恬静娴雅,悠闲自得;近距离观看,小美人鱼神情凝重,郁郁寡欢,纯洁善良,低眉沉思,仿佛在诉说着她和王子凄美的,没有结局的爱情故事。铜像周围是碧海、蓝天、船只以及空旷的视野,充满了神秘的浪漫气息。这里,游人如织,人们从世界各地来这里一睹她的风采,要么抚摸,要么拍照,依依不舍。落花无意人有情。人们同情她,热爱她,不知为她的善良落下了多少怜爱的泪水。
此时,你稍加注意便会发现:吉菲昂喷泉、圣阿尔班教堂、卡斯特雷特城堡等景观都分布在小美人鱼铜像的周围,且相映成辉;而阿美琳堡宫、腓特列教堂、新港等风景也在步行可到达的范围。
小美人鱼铜像于1913年落成以来已有106年历史,由丹麦新嘉士伯啤酒公司创始人卡尔·雅可布森出资,丹麦雕刻家爱德华·艾瑞克森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完成。铜像高约1.5米,基石直径约1.8米。有人说,来哥本哈根旅游,一定要看小美人鱼铜像,不看,则不算到过哥本哈根。小美人鱼铜像既是哥本哈根的象征,也是丹麦童话的灵魂。
提到嘉士伯啤酒公司,传统的送酒马车是哥本哈根街头的一道风景。那天,我有幸在哥本哈根街头邂逅了嘉士伯啤酒公司的送酒马车。马,英俊、帅气;人,热情、大方,而我,记忆里则多了一份珍藏。据了解,嘉士伯啤酒公司创立于1847年,是丹麦正真的老字号,已有170多年的历史。产品销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1876年,嘉士伯啤酒第一次出口到中国,如今中国许多城市都在销售嘉士伯啤酒。
与送酒人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嘉士伯啤酒公司长期参与足球赛事的赞助,并连续数十年成为利物浦足球会的胸前广告赞助商,成为利物浦足球会的经典标志之一。
平日里,我喜欢观看足球,喜欢关注丹麦足球队,偶尔也写写观后感。历史上,1896年丹麦队获得第一届奥运会冠军;1992年丹麦队上演了“安徒生童话”,夺得第九届欧洲杯冠军;在历届世界杯足球比赛中,丹麦队曾2次打进16强、1次进入8强。
哥本哈根的美食。这里的美食远近闻名,如各种新鲜蔬菜、鱼类、蛋类、肉类、奶酪、沙拉、面包等融合、叠加在一起,色香味俱全。最有名的是丹麦三明治、丹麦酥等。而我乡音难改,最终选择在一家中餐馆就餐。其中一盘红烧牛肉90瑞典克朗,一壶清茶30瑞典克朗,一盘土豆泥、一碗米饭价钱已忘记。听当地的一位朋友讲,丹麦人已经解决了土豆“麻”的问题。我想,如果把这种技术引进到国内该多好啊,我们就可以跟“麻”土豆说声再见了。
邂逅中餐馆,让我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
离开中餐馆,下一站,要去哪里呢?——安徒生铜像是哥本哈根的另一道美丽的风景。游人们,或是驻足欣赏,或是拍照留影,亦或是迟迟忘归。只见,安徒生西装革履,头戴礼帽,左手住拐杖,右手拿着一本书,双目远眺穿梭的行人。
在哥本哈根一雕塑前
一路走来,人们不禁要问,哥本哈根到底有多美丽?——1959年郭沫若访问丹麦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五月晴光照太清,
四郎岛上话牛耕;
樱花吐艳梨花素,
泉水喷去海水平。
湾畔人鱼已入梦,
馆中雕塑浑如生;
北欧风物今观遍,
民情最美数丹京。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渊源、建筑风格、艺术特色和文化气质等。从斯德哥尔摩到哥本哈根,两个城市竟然如此相似:都是首都;都拥有公园、喷泉、铜像、皇宫、市政厅、教堂、足球、啤酒、美食、博物馆等,而我觉得,两个城市最相似的地方还体现在分别拥有两个世界名人:诺贝尔和安徒生。他们的身世也是惊人的相似:少年时接受过的正规教育少,喜欢文学,终身未婚,且献身于各自喜爱的事业等。他们的历史功绩使这两座城市惊艳无比,叹为观止。
在哥本哈根一公园喂鸽子
安徒生(1805—1875),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城一个贫困的家庭,是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诺贝尔(1833—1898),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是瑞典化学家、发明家等。1895年,诺贝尔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单看诺贝尔文学奖,自1901年颁发一百多年以来,丹麦、瑞典获得者不乏其人,比如,丹麦有三人:卡尔·耶勒·鲁普、亨瑞克·彭托皮丹、约翰内斯·威廉·扬森;瑞典有七人:西尔玛·拉格洛夫、魏尔纳·海顿斯坦姆、埃里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帕尔·费比安·拉格奎斯特、埃温特·约翰逊、哈里·埃德蒙·马丁逊、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文学是没有国界的。这些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不仅属于他们的国家,也属于全世界,就如同《安徒生童话》和诺贝尔奖一样,它们属于全世界。
从斯德哥尔摩到哥本哈根的双城之旅,令我终身难忘:那么多美好的遇见,那么多美丽的风景——
两国之旅开启了我不一样的人生轨迹,我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了!
作者简介
胡盈兰
简介:胡盈兰,女,1965年生于兰州。英语本科学历,擅长英语,喜欢文学,2014年开始文学创作。曾于《兰州晚报》发表文章《兰州瓜果》《庆阳刺绣》;于《兰州日报》发表文章《仁寿山》《奔腾的兰州——从兰马主题梳理兰马足迹》《给回族姑娘马亚的一封信》等;并于微信公众平台二月风文学社、作家平台、陌上草根、拇指兰州、最瑞典等发表文章《妈妈的针和线》《No.24》《你好,旧时光》等7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