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无法招降的五位明军将领,第三位差点活捉皇太极
皇太极时期,清军五次绕道入寇中原,前锋居然直抵黄河沿岸,深入山东境内,而明军却丝毫不敢抵抗,简直是得了“恐清”症。如此一来,诸如李永芳、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洪承畴明将等纷纷向清军投降,做了贰臣。但是,明军也不乏勇猛善战且意志坚定之名将,他们拒绝清廷的高官厚禄,成为抗清的中流砥柱,第三位差点活捉皇太极,第二位击败清朝两位亲王,第一位实在太厉害了。
第五位、郑成功。1645年,清军攻破南京后乘胜向福建进军,此时意志不坚定的隆武朝将领郑芝龙率队北上降清,但其子郑成功不愿追随,而是带领部众出走厦门、金门,继续抗清。经过几年的积蓄,郑成功在东南沿海建立起一支十分强大的武装力量,尤其是水师部队,堪称当时东亚第一舰队。1652年,郑成功指挥水师在漳州海面击败清军,焚毁船只几十艘;1653年,郑成功引诱清朝名将金砺出海决战,大破之,取得海澄战役的胜利。此时,清朝向郑成功抛出了诱饵,许诺给他漳州、泉州、厦门、潮州等地,并授予官至,但郑成功不为所动,直接拒绝。1658年,郑成功率领舰队大举北伐,接连攻克镇江、瓜洲,兵锋直抵南京,可惜各路抗清力量配合不得力,攻取南京之役失利了!
第四位、史可法。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后,由于太子下落不明,明朝宗室为了皇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甚至差点引起武装冲突。此时,深孚众望的史可法联合马世英、阮大钺等在南京拥戴福王朱由崧继位,是为南明弘光帝,局势也因此而暂时得以稳定。由于高杰、刘良佐、黄得功、刘泽清等江北四镇将领之间矛盾重重,且相互不配合,以致清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兵临扬州城下。面对豫亲王多铎率领的十余万清军,手中仅有一万兵力的扬州守将史可法丝毫不畏惧,而是组织军民坚决抵抗。多尔衮、多铎早已闻知史可法大名,于是便连续写书信劝其投降,但丝毫不起作用。1645年5月,清军攻破扬州后,便大肆屠杀,酿成“扬州十日”之惨案。
第三位、曹变蛟。作为崇祯朝第一良将曹文诏的侄子,曹变蛟也是骁勇善战之辈,从剿灭农民军到出关参与松锦大战,曹变蛟均立下赫赫战功,堪称名将。崇祯十三年(1640年),正当李自成等农民军差不多被剿灭干净之时,清军在辽东大举进犯锦州,守城将领祖大寿连连告急。此时,崇祯下令洪承畴督师蓟辽,率领八大总兵,十三万精锐,出山海关救援锦州。由于崇祯催促作战,致使洪承畴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略计划得不到实施,以致作战失利。为了挽救战局,曹变蛟组建敢死队突袭正黄旗大营,差点将皇太极活捉。遗憾的是,由于曹变蛟兵力不多,当清军大队来援之时,只能撤退,功亏一篑!松山失守后,洪承畴、曹变蛟均被俘虏,但曹变蛟不愿接受投降,以身殉国!
第二位、李定国。1646年,张献忠在西充战役中被肃亲王豪格击毙,其手下的两员大将孙可望、李定国等率残部退守川滇黔边境,继续抗清事业。1649年,李定国被南明永历皇帝封为西宁王,并让其统领明军精锐部队,主持对清作战。1652年,李定国在桂林战役中击败清军定南王孔有德,迫使其自焚而死;不久,李定国出兵北伐,在衡州战场击毙清朝敬谨亲王尼堪,天下震动。正当李定国着手北上之时,孙可望因嫉妒其军功而搞内部分裂,李定国被迫退回广西发展,复明大计就此破灭。永历皇帝死后,李定国拒绝投向清廷,临终时对其子说:“任死荒徼,勿降也!”
第一位、袁崇焕。自从努尔哈赤宣布“七大恨”起兵反抗明朝以来,可谓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直到他遇见了袁崇焕。虽然现在很多人都说袁督师是降清的代表,故意让皇太极绕道蒙古打到北京,然后里应外合,夺取大明天下,这纯属扯谈,不再赘述!沈阳、辽阳、广宁失守后,辽东一带人心惶惶,朝廷大臣也都希望退守山海关。此时,袁崇焕单骑巡视塞外,放下豪言:“给我钱粮,一人足矣守辽东”,何等壮哉!1626年,努尔哈赤率十三万大军进犯宁远,并给守将袁崇焕修书一封,劝其投降,但毫无效果。宁远战役打得很精彩,仅有一万兵力且外援全无的袁崇焕居然将努尔哈赤击败了,气得努而哈赤直言道:“朕用兵以来,未有抗颜行者。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后来,其子皇太极也被袁督师击败,吓得不敢直接攻击宁锦防线!
您的关注、转载、分享、收藏是“纵横国史”创作的力量,您的评论、交流和指正是“纵横国史”进步的推力。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