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处处皆修行——《论语》悟读【369】
人生处处,皆为修行。
《论语》第十四篇第四十三章:
【原文】
阙党(孔子在鲁国所居地名,又叫阙里)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译文】
阙里的一个童子,来向孔子传话。有人问孔子:“这是个求上进的孩子吗?”孔子说:“我看见他坐在成年人的位子上,又见他和长辈并肩而行,他不是要求上进的人,只是个急于求成的人。”
【悟读】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此联是周恩来同志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写的一副自勉联。字面意思是成就大事须和有忠心诚信的人共谋,治学须摆脱桎梏,另辟蹊径;深层意思是交友须慎重选择,读书须注重实践。从无字句处读书,还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学习做人。
生活是最好的大学,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无时不刻不在考验着我们。点点滴滴,都是一种修行。
“居于位”,据《礼记.玉藻》:“童子无事则立王人之北南面。''可见居于位的意思是不合乎当时礼节;“并行”,据《礼记.曲礼》“五年以长,则后随之。"可知童子和先生并行,亦不合礼。
一个小孩给夫子捎话,看似小事一件,在夫子看来却是极大之问题。夫子从阙党童子的言行举止上判断出他不是一个追求上进的人,而是一个急于求成的人。
其一,夫子特别注重礼制,强调长幼有序。除了在家中须讲究孝讲悌以外,公共场合更须尊敬长者,注意自己的礼仪礼节。
其二,一个真正追求上进的人,一定会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在外的呈现就是待人谦逊,处事恭敬,行为举止,中规中矩。
夫子见微知著,也是告诉我们不要忽略生活中的小事,点滴皆是一种修行。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传统文化中,察其行,知其人,是有着深刻道理的。
深度悟读本章内容,本章夫子的话题,其实涉及到一个教育的大话题。
如何为人处世?为何读书?传统文化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字。国人的教育目的素来是为了做人,而非生活。这是因为在“读书明理”以后,各种智慧智识的开发,更易掌握谋生技术和智识。
惜乎现代人的教育之基本目的,仿佛只是为了谋生。家长们打着爱的名义,揠苗助长,急功近利,爱之反而害之。
生活的意义,一般而言,第一直接目标是谋求生存,第二终极目标是追求幸福。此亘古不变之生命真谛。任何违背生命真谛的行为,都是本末倒置。因此,做人的教育,始终应该摆在教育的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