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怡红霸主到被撵出府,袭人完美诠释“为他人做嫁衣裳”
01 袭人离府
关于袭人,红楼界有很多争议。但起码有一点,大家都承认:袭人没能嫁给宝玉,她后来离开了贾府。只有如此才能嫁蒋玉菡。
那么,我们就来探究下她离开贾府的过程。
这段故事是80回之后的,原本已不在了,留下的唯一线索是脂砚斋透露的:她离开时曾对宝玉说:“好歹留着麝月。”
虽然是很简单的一句话,但结合怡红院的丰富背景,我们还是能探究出不少东西来。
1、“好歹”二字透着浓浓的不舍和不得已。
2、说明环境吃紧,怡红院的旧人已经离开的差不多了。就剩麝月一个时,才能说好歹留着她。
3、既然能留着麝月,说明事件发生时,并非家破人亡、流浪谋生。
按照大家已知的贾府命运,被抄家后一败涂地,男丁或下狱或流放。宝玉经过被营救、被特赦而获得自由,但出狱后居无定所,靠接济为生,甚至到了乞讨冻饿的地步。这生活,绝没有再用奴婢的道理。
那就是说,袭人离府、留下麝月,都发生是贾府被抄前。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宝玉还有家,为什么袭人必须离开呢?
也就是说,别管哪个时间节点的事,只要贾府尚在、尚能使用婢女,哪怕只用一个呢,那个人不应该是袭人吗?
简而言之,既然麝月能留,为什么袭人偏偏得走?
可见,袭人离府并非形势所迫,既非经济紧张,也非抄家遣散。而是某种人为因素造成的。
来看脂批的原话(第二十回):
闲闲一段儿女口舌,却写麝月一人。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
从中可以看出:1、宝玉宝钗已结为夫妻;2、袭人在宝玉婚后离府,此时宝玉根本没有出家。3、袭人不愿离开,但又不得不离开。
OK,既然如此,随便拍拍脑袋都想出来了——当然是新上任的宝二奶奶,把袭人给打发出去了。
02 新女主人
世人皆知袭为钗副。当初黛玉晴雯都在时,宝钗和袭人利益一致,迅速结成同盟。袭人为了实现金玉良缘,可没少操心费劲。
而宝钗对她当然也是格外推崇。一度俩人热络的不要不要的,深更半夜都要把袭人叫去。那时候俩人估计一天不见面,都“思念”的发慌。
可是晴雯黛玉相继下线了,金玉良缘已然成功。这时候她俩还能热络吗?
此一时彼一时,敌人既然逐个消失了,那剩下的便是最大的敌人,不火拼还留着过年吗?
论形势,贾府经济日渐紧张,裁减人员是大趋势。
论实际,宝玉婚前需要袭人,婚后她毫无用处。她会的,宝钗全会,她不会的,宝钗也会。她既无出色基因,也无出众技艺,留着她来养老吗?
论历史作风,王薛两家的女子,历来只用自己人,绝不容留外来者。薛家甚至根本没出现过姨娘这种物种。
论治家理念,宝钗崇尚简配,最好屋里空荡荡像雪洞,丫鬟有一个就行了。丈夫是负责读书上进的,有小厮跟着就差不多了,其他都是多余的。更关键的是,莺儿玉钏这些重要的人,还等着安插位置呢。
至于宝钗的人品,就不必多说了,反正你们自己想吧。
【注】脂砚斋为什么说“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因为他主观上非常偏爱宝钗、袭人。凡他一动主观感情,就会出现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低级错误,这种例子举不胜举。
譬如这里若客观剧透,他不提宝钗,只说袭人即可。拉出麝月来力证宝钗为人,是怕读者腹诽宝钗。但这恰恰说明袭人的事,跟宝钗有关。
同理,袭人再嫁有损名声,还有竹篮打水的尴尬。为维护袭人形象,就硬说“虽去实未去也”。
详见《脂砚斋:名为曹公知己,实则三观不同 》
03 霸主之累
新婚女主清理少爷旧时枕边人,这事原本就是惯例。贾府也好,其他贵族也好,哪家哪户没经历过?
凤姐一结婚就把贾琏旧人都揪出错来;夏金桂一结婚先收拾香菱;就连菩萨一样的李纨,屋里人对她毫无帮衬之力时,也要永别贾府。
从制度层面而言,通房丫头在没正式成为姨娘前,还不算妾,可以被买卖、交换、配小子、驱逐。而她们的人事管理权归谁呢?当然归女主人。
古人以“开脸”为成婚礼,某些通房丫头也经过这个程序,又叫做“过了明路”的,如香菱和平儿。这种算已婚,反之算未婚。
开脸的通房丫头,人事管理权也归女主人,但需要征求男主人的意见。未开脸的通房丫头,是纯粹的丫鬟,连跟男主商量都不需要。
袭人就悲催了,上述两者她都算不上!因为通房丫头被称为姑娘,晴雯和她吵架时说的明白:
“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
所以,处理她不需要动用任何心机,而是女主人光明正大的权利。姑且莫论宝钗人品如何,换其他任何女主,若不处理袭人,反而滑天下之大稽!
为什么?因为袭人在怡红院称王称霸太久了,存活下来的丫头,竟然都是她的徒弟。这种心理层面的惯性慑服,往往比制度比规则更好使。
可是慑服的威力,是统治者的护身符啊!只能专属使用,绝不允许分散。每一个准备做当家奶奶的女主,都明白这道理。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不清扫袭人这种地头蛇,如何能立威,日后又如何管家?
袭人在怡红院深耕十几年,其中路程真不简单啊——
一个外来户,跟一群根底深厚的家生子竞争,逐渐脱颖而出,谈何容易?
再撬掉老上司李嬷嬷,压倒其他张牙舞爪的老嬷嬷,独占怡红院大管家之位,又是何等功夫?
【注】详见《袭人与李嬷嬷的矛盾里,暗藏了多少红楼悬案? 》
再从大花痴宝玉眼皮下,硬生生干掉一群心爱美女,甚至干掉贾母培养的嫡系,这又需要何等胆识?
可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怡红院霸主之位,闪着耀眼的金光,袭人被吸引而来,最终也被吞噬而去。
渺小的个体,往往活得很不爽,上有遮挡,旁有竞争。等到做大做强独占风光,终于活爽了,眼前眼后都没障碍了,不过也彻底暴露于天地间了。
放眼一望,原来周边早成了荒地沙漠,电闪雷鸣暴风火烤,不找你找谁?
人世间的事情,大抵都是这个道理。可惜能看明白的太少!
04 男主人
袭人到底爱不爱宝玉?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卓语就不议论了。反正,她没少在宝玉身上花心思是真的。
费了那么多心思、体力、劳力,日夜悬心,呕心沥血的,却跟宝玉渐行渐远。
宝玉早期对袭人是无条件信任的,到什么地步呢?任她欺骗任她耍,甘之如饴。
尤其是,他一听见仕途经济就心头窝火,管你是谁,立马翻脸不认人。可有一个人却能对宝玉说“混账话”,还能让他屈服,那就是袭人。
然而这情形没维持多久,后来悄悄发生了变化。宝袭之间,话不投机的时候越来越多,宝玉不再绝对信任袭人,他要给黛玉送帕,就专门支开了袭人遣晴雯去办。
再后来,宝玉跟袭人之间不但没有了亲密关系,连热络话都没见过。袭人更像是怡红院的监工,一个老嬷嬷的角色。宝玉对她敬则敬矣,亲则渐远。
怡红院被血洗后,宝玉对袭人的感情其实已降到冰点。
许多人不以为然,看上去宝玉也没做什么,日子不是继续往下过吗?非也!生活恢复平静,不代表宝玉内心平静。
抄检运动由王夫人发起,这是领导行为,宝玉只能接受。何况宝玉没有绝对铁证,只凭怀疑,能做什么?加上他的博爱秉性,自然是希望赶快息事宁人,剩下这几个别再出事就好了。
遇上宝玉这种大暖男,袭人可以不断的去试探底线,伤害宝玉的心灵。以至于最后就不知底线在哪儿了。
情感的消亡都非一蹴而就,而是一点点消磨掉的。关系有时候看似还在,实则已经死了。只等着最后一击,彻底碎成粉末。
80回宝玉向王一贴讨要疗妒方子,电视剧里拍的是为香菱讨要,其实书中可没这么写啊!去想一想:宝玉再心痛香菱,也要避嫌滴,他如何把方子塞给夏金桂喝?根本不现实的!
宝玉力所能及的范围,只有他自己的怡红院。所以疗妒方是用给袭人的!
你别不相信,作者给了暗示,王一贴先猜了用途:
想是哥儿如今有了房中的事情......
你看,房中之事是谁?作者明写过的只有袭人嘛。
就连夏金桂的悍妒、心狠手辣,都跟袭人互相影射。所以血洗怡红院和逼死香菱,两个事件才会紧紧相连。
你要是看过卓语以前的文章,就知道夏金桂和袭人都以桂花为生命符号。作者的意思是,这俩人的灵魂一样。
所以在这个时期,袭人如夏金桂一般的狰狞面目已经暴露,宝玉对她再没一丝爱。但他本性悲天悯人,对坏人也从不惩罚,他希望这是一种能治好的病。
这也是最后的一点情义了!
这点情义,显然危脆如薄纸。以宝钗的聪明,小小一手指就能戳烂。因为晴雯之后还有林妹妹,袭人胆子肥成了猪,她舍得不插手吗?宝钗只需要无意间透露那么一点........
所以你可以看到袭人与宝玉话别时的无奈——无力挽回的不仅是工作,还有跟宝玉的情感。如果还有一点点情义在,不应该哭求宝玉做主吗?
曾经的亲密无间、曾经的姐弟依恋,这些年里所有的恩爱,终于都化成泡影了!
脂砚斋提到“袭人出嫁后”,是否由贾府把她嫁给蒋玉菡呢?
其实无关紧要。不管她是被撵后沦落风尘,还是被婚配后沦落风尘,两个路径没啥区别。以当时的社会观念,被发嫁给优伶,是最残酷的惩罚,意义等同于卖进妓院。
所以,无论撵走还是发嫁,都说明宝钗拿住了袭人的大把柄。假如没有惩罚性质,发嫁给贱民,就是对贾府门楣、对宝玉的极大侮辱。
总而言之一句话,袭人是被捏出错来,灰头土脸弄出去的。
前面说过,人事管理权属于女主,她不求宝钗留麝月,却求宝玉,证明跟宝钗已经无法对话了。跟宝玉说,必然也要背着宝钗。
看似最后的关心话,实则也是对宝钗的反击,临行前向宝玉揭露下新媳妇的面目。
05 最忙的踩踏者
其实又何必揭露?宝钗以正妻之尊,撵走几个人理所当然。相比于袭人的业绩,只算小巫呢!
论起红楼梦里辣手摧花的女性,人们都先想到夏金桂、凤姐,热爱黛玉的会想到宝钗。其实你们都错了,排名第一的是袭人!
本书有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宝玉的丫鬟出奇的多,不仅规制上多,而且出场的特别多。比别人多一百倍的感觉。
有些丫鬟看名字很重要,但飘忽一次就不见了,比如媚人、可人、绮霞、檀云。还有些本来有戏份,走着走着莫名消失,比如茜雪和碧痕。这些人除可人死了,其他人都是撵走的。
那么谁有这个能力呢?看李嬷嬷的痛骂:
谁不是袭人拿下马来的!
再看袭人自己的宣言:
你们这起烂了嘴的!得空儿就拿我取笑打牙儿,一个个不知怎么死呢!
再看芳官最得意的时期,袭人做了什么:将醉酒后的芳官弄到宝玉床上,第二天再当众嘲笑芳官不知羞,貌似说笑间,就召开了个新闻发布会。
小戏子芳官,按赵姨娘说的,连三流奴才都算不上,实在是不入流的角色,也实在妨碍不了袭人前程。只不过年幼可爱,多得了些宝玉的宠溺。但这种宠,充其量就是个玩伴。
袭人却不这样想,宝玉除了她什么都不能有,即便是个玩伴。
对不入流的小角色,尚且动这么大心思,对媚人绮霞檀云茜雪碧痕呢?当然,还有血洗怡红院的一大堆姑娘呢!
血洗后宝玉道:
“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
你看,曾经一大群莺莺燕燕的怡红院,经过袭人坚持不懈的清理,最后留给宝玉的只有三个旧人。其他都是后补之流。
粗略算算,即便把不知名的小丫头们排除,她最少也要挤掉十几个冒尖丫鬟,再打压住四五个奶娘嬷嬷,才能独占宝玉。凭这战绩,全书她认第二,谁敢认第一?
宝玉的丫鬟为什么格外的多?如果把大观园视为贵族的世外桃源,那怡红院就是下层女孩的世外桃源。它是大观园的缩影,必须群芳争艳。
而总有一种人,负责摧毁世外桃源。袭人就肩负这个任务。
只不过,她真是白操了一世心!费那么多气力,都是替宝钗清扫障碍。想王夫人和宝钗何许人也?早看出她的秉性,最最适合为宝钗做嫁衣裳了!
06 正邪之辨
有意思的是,她摧残了那么多花朵,大部分发生于无声无息之间。浮出水面的两个失败者晴雯和芳官,自身又具有很多缺点,这就建立了层层谜团。
在琼瑶笔下,好人历来完美无缺,却一再遭到坏人的攻击折磨,这角色划分多清晰啊!但过于简单脸谱化,作品格调自然很low。红楼梦正相反。
在红楼梦里,真正芳香的、善良的、被残害的群体,作者偏偏只写她们缺点的一面。辣手摧花的,只写她优点的一面。会不会看,全凭读者自己。
我们的文化里有种怪论:好人必须忍辱负重,必须道德无瑕疵,尤其必须无个性。
一个敢于舒展自我的人,自带原罪,无论做什么,都不可能是好人。而像袭人那种处处低眉顺眼、重视舆论、收缩自我的人,自带好人标签。
放眼去看看红迷的评论,人们都是通过抨击晴雯张扬,来证明袭人人品无虞。且不论曹公本意如何,就算张扬有错,也证明不了不张扬就永不犯罪啊!
可人类就喜欢用本不挂钩的东西,来支撑自己的邪知邪见。
07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在红楼梦里,要论最残酷惊心的一个词语,莫过于“撵出去”。
金钏被撵跳井,司棋被撵撞墙。晴雯被撵出去,没支撑两天就气死了。足见在那个时代,这一招的杀伤力有多强!
大家都知道这招杀伤力强,但又都喜欢用这招。晴雯曾铁面无情的撵走坠儿,坠儿娘跟她理论,她说:
我叫了他的名字了,你在老太太跟前告我去,说我撒野,也撵出我去。
这些人自然不去“老太太”那儿告状,但会去“太太'那儿告啊。总之,晴雯一语成谶,后来也成了被撵者。
袭人撵走晴雯后,为解宝玉疑心说:
若论我们也有顽笑不留心的孟浪去处,怎么太太竟忘了?想是还有别的事,等完了再发放我们,也未可知。
你看,又是一语成谶。等金玉良缘办完,果然就该发放她了。
至于撵走了袭人的宝钗,未来会被谁发放,那就不好说了。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
这就是人间真相,极度深刻,极度悲催!
伟大的红楼梦是立体多面的。每个角度都有每个角度的领悟:
袭人的狠,让你看到表象贤良下的深层之毒。
晴雯的傻,让你看到张扬个性本质上的无害。
晴雯撵人是因为不能与恶为伍,袭人撵人是因为不能与优秀者为伍。两者本质截然相反,却又殊途同归,都营造了下层社会人踩人的局面。
踩来踩去,到底利益了谁?谁又算真的胜利了?
到最后,就回归到了宗教:与其如此,为什么不温柔以待万物,给每个个体都留点空间?
有时候他人对我们有妨碍,你可以和解、可以远离、可以改变自己,也可以不理他。消灭他,看似最彻底,其实是最差最蠢的方法。
最后这一点,便属于宝玉的博爱情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