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除湿升阳的好方
一个除湿升阳的好方
湿为万病之源,且湿近似于水,水属于阴,故湿为阴邪。
湿邪侵及人体,入于脏腑经络,最易阻滞气机,从而使气机升降失常,行动乏力。
湿邪侵袭人体,还必困于脾,使脾阳不振。由于脾实四肢,清阳亦实四肢,故若湿盛,身体便像竹杆儿撑水箱,沉重到连起床和躺卧都艰难。
出自清代医书《嵩崖尊生》的黄芪芍药汤,补脾益气,舒筋活络,除湿升阳,可消此种症状。
组成:黄芪,炙甘草各6g,升麻、葛根、羌活各1.5g,白芍0.6g
方中黄芪甘温,补气健脾,为君药。
炙甘草甘温,坚筋骨,长肌肉,助黄芪补脾益气,助运中焦脾胃。
升麻升麻,升举透发,其所升举的,主要是脾胃清轻上升之清阳之气。金元医家张元素提出“若补脾胃,非此为引用不补”。
又通行三焦,有“诸药不能上升者,惟升麻可升之”之说。故升麻出场,助黄芪与炙甘草培补中焦,提升阳气。
大名鼎鼎的补中益气汤,也有这三味为人体之中焦运转,鞍前马后尽力。
升麻自己升举脾胃清阳之气不过瘾,又请来了个助手,这便是葛根。
葛根甘辛凉,升麻辛甘微寒,两味药都因甘味而补中焦脾胃,又因辛味而善于走窜,以其寒凉而散脾之火郁,共同人多力量大,将脾之清阳举高高。
两味脾喜喜的区别:
葛根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达到生津止渴、止泻痢之功。以此解肌发汗,风寒、风热表证均宜(风热上扰也是清阳不升的坏处之一哦)。
升麻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达到升阳举陷之功,又清热解毒。
也就是说,葛根偏于主外,升麻偏于主内。共同成长,共同升清,合作共赢。
祛风胜湿之霸:羌活。
本方所治之症不是因湿而起吗?羌活能祛风胜湿哦!
什么叫胜湿?这是一种去肢体、关节、肌肉湿气的方法。祛风胜湿,是指在治疗一些湿邪为患的疾病时,适当应用一些“风药”,像个鼓风机般,令湿邪散之快,化之速,疾病易愈。
羌活为辛苦温燥之品,正善祛风,又善胜湿。其性舒而不敛,升而能沉,雄而善散,尤善祛上部之湿,舒缓肢节疼痛、肩背酸痛,项强筋急等。
不仅祛湿,更将湿多引起的身重,起床与躺卧艰难作了一个比较精准的打击。
关于白芍,本来是健脾胃,除湿升清阳的,为什么要加入疏肝理气,柔肝养血的它呢?
其一自然是因为肝藏血了。脾胃所主的运化,是需要血行来推动的,所以脾胃把水谷精微物质转化成血,储存于肝脏,利己又利它,以免肝血虚,脾胃的升清功能受到抑制。
其二,白芍还有酸甘化阴,降脾火的作用,以助同样可抑脾火的升麻和葛根更好战斗。
其三,白芍还有一个好哥们炙甘草,若是它俩到一处,具有柔缓筋脉的作用。但因此方毕竟因湿而组建,故白芍用量极小,就像一个戏的小配角,默默辅助前方部队干培补脾胃中焦,除湿升阳,舒筋活血的大事。
加上君药黄芪的指挥,四肢也由此有力,身体变得轻捷,起卧得以正常。
一个问题:黄芪芍药汤如何服用?
水煎服。此为一次之量。
升阳除湿防风汤〔除湿升阳,东垣〕
治大便闭塞,或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或有白脓,或血,慎勿利之,利之则必至重病,反郁结而不通矣,以此汤升举其阳,则阴自降矣。{昂按通大便有用升麻者,即此意也。}
苍朮〔泔浸四钱〕、防风〔二钱〕、茯苓、白朮、芍药〔一钱〕
如胃寒泄泻肠鸣,加益智仁半夏各五分,薑枣煎。
此足太阴阳明药也,
苍朮辛温燥烈,升清阳而开诸郁,故以为君,
白朮甘温,茯苓甘淡,佐之以健脾利湿,防风辛温胜湿而升阳,白芍酸寒敛阴而和脾也。{刘宗厚曰,饮食入胃输精,心肺气必上行,然后下降,若脾胃有伤,不能上升,反下流肝肾而成泄利者,法当填补中气,升之举之,不可疏下,此东垣发前人所未发也,此方见於玉机微义,东垣十书不载。}
升阳除湿汤
药物组成
用法用量
药理作用
各家论述
备注;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作“升麻除湿汤”。
阳汤/升阳除湿汤
升阳汤
治大便一日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时泄泻,腹中鸣,小便黄。
柴胡 益智仁 当归身 陈皮各三分 升麻六分 甘草二钱 黄芪三钱 红花少许
升阳除湿汤
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肠鸣腹泻,泄泻无度,小便黄,四肢困弱。
甘草 大麦芽面如胃寒腹鸣者加 陈皮 猪苓各三分 泽泻 益智仁 半夏 防风 神曲 升麻 柴胡 羌活各五分 苍术一钱 生姜三片 枣二枚。
升阳除湿防风汤治疗眩晕-苍术-肠澼下血-湿浊中阻-清阳不升-眩晕升阳除湿防风汤系金元著名医学家李东垣所创,出自《脾胃论·肠澼下血论》,由苍术、白术、白芍、茯苓、防风5味药组成。原本主治肠澼下血,“大便闭塞,或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或有少白脓,或少有血。”余在临床,除将其用于治疗肠澼下血外,还常将该方加味治疗湿浊中阻、清阳不升之眩晕,屡治不爽。., http://www.100md.com
3剂后,眩晕大减,行走已无飘感,能下床活动,胃中舒服,泛恶停止,饮食增加,身体困倦沉重感消失,舌苔渐化,脉缓有力。上方有效,原方又服3剂,眩晕消失,舌苔转薄淡,脉滑,遂告愈,至今未发。
升阳除湿防风汤,脾胃论
苍术(泔浸,去皮净,四两) 防风(二钱) 白术 白茯苓 白芍药(以上各一钱)
上件 咀。除苍术另作片子,水一碗半,煮至二大盏,纳诸药,同煎至一大盏,去渣,稍热服,空心食前。
如此证飧泄不禁,以此药导其湿;
如飧泄及泄不止,以风药升阳,苍术益胃去湿;
脉实,胀,闭塞不通,从权以苦多甘少药泄之;
如得通,复以升阳汤助其阳,或便以升阳汤中加下泄药。
升阳除湿汤
甘草、大麦蘖面(如胃寒腹鸣者加)、陈皮、猪苓各三分,泽泻、益智仁、半夏、防风、羌活、神曲、柴胡、升麻各五分,苍术一钱。
用法用量
上㕮咀。作一服,水三大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同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服。
功用主治
1、功用:升阳益胃,除湿止泻。
2、主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肠鸣腹痛,泄泻无度,小便黄,四肢困弱。
方剂释义本方用于治疗湿邪困脾之泄泻。湿邪困脾,脾气不升,中气下陷,故而泄泻无度,不能自已;湿邪壅滞于肠道,气机不行,故见肠鸣腹痛;湿热下注,故见小便黄,或带下过多。脾主肌肉,脾虚则肌肉失养,加之湿邪困阻,故见四肢困弱;舌淡胖苔白腻,脉滑数为脾虚兼有湿热之象。方中重用苍术为君,以其辛香苦温,人中焦燥湿运脾,使湿去而脾气复健,运化有权;臣以升麻、柴胡助清阳上行;羌活、防风祛风胜湿,猪苓、泽泻利尿以渗湿,陈皮、半夏行气燥湿化痰浊,上药共助苍术燥湿之功,神曲、麦芽导滞以和中。泄泻无度,故用益智仁温中止泻,姜、枣和营卫,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升阳除湿之功,使脾运得复,湿邪得去,诸症自除。
方剂运用
1、本方主要用于治疗湿邪困脾之泄泻。临证以泄泻,肠鸣,不思饮食,四肢困弱,舌淡胖苔白腻,脉细滑为辩证要点。
2、现代常用于慢性肠炎、慢性胆囊炎、萎缩性胃炎、妇人带下等属湿邪困脾者。
加减化裁
腹痛者,加木香、藿香,元胡;饮食减少者,加神曲、鸡内金;神疲乏力者,加黄芪、党参。
重要文献摘要
《脾胃论注释》:方中升麻、柴胡助清阳上行,羌、防、苍术祛风以胜湿,猪苓、泽泻利尿以渗湿,陈皮、半夏行气以化湿,六曲、麦芽导滞以和中。泄泻无度,近于滑脱,故用益智仁温中止泻,甘草保护津液,姜、枣和营卫,共奏升阳除湿之功。
胃肠病伴疲劳乏力、四肢冰凉怎么治疗?——升阳除湿汤
日常工作中,「升阳除湿汤」是我的常用方剂,该方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的《脾胃论》中名方,由苍术、柴胡、羌活、防风、升麻、神曲、泽泻、猪苓、炙甘草、陈皮等组成,具有升清降浊、化湿醒脾之效。原方用于治脾虚湿盛,不思饮食,泄泻无度,小便黄少,四肢困倦之证。
近期治疗一男性病人,五十岁、患者觉得四肢困重、冰冷(我们这里是初春时节),疲倦、乏力、胃胀、呃逆、口腔气味较重、脉濡缓,隐痛,胃镜提示糜烂性胃炎(胃窦),舌苔滑腻,脉濡缓,服用过一些中成药,西药为抑制胃酸类药物和胃粘膜保护剂等,觉得效果不是很明显,自觉胃部难受,希望用点中药改善他的病情。辨证为脾虚失运、湿浊内盛,治宜发散祛邪、开郁畅气、燥湿化痰。
在升阳除湿汤基础上加减:柴胡10g、升麻5 g、葛根15 g、茵陈10g、白芷15g、羌活10g、苍术10g、陈皮10g、法半夏10 g、猪苓15 g、羌活10 g,防风5 g,草豆蔻10 g,厚朴10 g,枳实20 g,佩兰10 g,告知肠鸣会增多,大便次数会增多1-2次,让其不用担心,服用14日后症状明显缓解,嘱其继续用药。
分析:该患者湿浊壅盛,湿遏脾阳,故脾阳不振,运化失司,久而久之,导致溃疡糜烂发生;湿邪郁遏才是其因湿邪可兼夹风,表里均可见,可充斥于人体上、中、下三部,即湿弥漫人体的表里内外;湿浊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的脏腑,另一方面脾失健运产生内湿,两湿相合使人们患病增多。所以治疗一方面直接化湿渗湿,另一方面应醒脾开胃升清,清气升浊气自降。
我以前过脾肾阳虚,那么湿遏脾阳与脾肾阳虚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简单来说,湿遏脾阳者,虽然可见四肢冰冷,但由于三焦不通,所以多手脚冰凉而无汗,脉轻取细微,重取滑利,舌苔滑、厚腻,治疗上需要升阳除湿;对于脾肾阳虚者来说,常见四肢冰冷、有汗,脉细微弱,舌淡胖,苔薄,治疗上需要温肾健脾。
脾胃升阳除湿;治疗泄泻
升阳除湿
宣肺升阳除湿汤加减治慢性肺心病合并感染
升阳除湿茶
荷叶3克,玫瑰6克,黄芪6克,甘草3克。煮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