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日子这样过儿
完全是一个偶然,检阅自己的收藏,发现很多属于古人餐具,由餐具联想到古人的饮食习惯,有许多不得不说的故事。
资料表明,古人一日两餐。第一顿饭叫朝食,时间约在上午九点左右;第二顿饭叫铺食,也就是下午四点。因为灶具笨重,对灶火的管理较为困难,所以古人晚饭吃得很随便,一般就是将朝食的剩余热一热,填进肚子里完事儿,没有太多的讲究。这是一种十分实际的生活习惯。现在中原许多省分的家村还是一日两餐,晚餐吃剩饭而不再另做。
一日两餐与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习惯暗合,这样劳动自然没有午睡的时间,如想昼寝必在两餐之间,一觉睡下去,恐怕把下午的什么事都耽误了。所以,午睡在过去被视为恶习,是懒惰者的行为。孔子见宰予伏案昼寝,不由大怒,叹曰:“朽木不可雕也。”这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见了学生白天睡觉,发出那样大的火气。
古人吃肉多用刀俎。肉煮得熟了,用刀子扎出来,放在砧板上。这砧板就是古人的俎了。然后将俎移到席上,拿刀切着吃。所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难理解其中的意思。吃饭呢?春秋战国的时候还没筷子,主要是用手捏。《礼记》有“共饭不泽手”的句子,也就是说与人一起吃饭,要把手洗干净,不要让别人感到肮脏。
上面讲的,都是小康人家的饮食习惯,如果真正到了像《史记》里说的“饥者甘糟糠”,恐怕又是另一种情景了。
往事堪怀却模糊。中国的饮食文化可谓深矣大矣,而且还潜藏着广博的人生知识和哲学内含,我辈果能认知一二,也当知足了。
古陶,让你现在的生活更有意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