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

在竖琴轻柔的伴奏下,一只长笛吹起了优美、澄澈的主题。这是歌剧《卡门》第三幕前的间奏曲,作者是法国作曲家比才。说起这段音乐,还有一段值得回忆的往事。

那还是在我幼年的时候,家里有一台熊猫牌收音机,每天唯一的娱乐,就是晚上吃完饭后,全家人围坐在收音机旁,听新闻,听音乐,听电影录音。至于都听到了什么,我早已忘记了,唯有这段甜美、悠扬的旋律,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记忆中。由于当时年龄尚小,并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音乐,只是觉得听了便神清气爽。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西方古典音乐被视为洪水猛兽,收音机里除了两报一刊社论、革命样板戏,就听不到什么了。然而,这段旋律却神奇地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不论是在农村的田野里战天斗地,还是在工厂的机床旁挥汗如雨,就是在军营里拔正步、练刺杀的时候,这段旋律都在默默地陪伴着我,在我革命意志坚如铁的心里,始终涌动着这样一泓清泉。

文革结束了,当这段旋律又出现在收音机里、录音带中,我终于知道了卡门,知道了比才,知道了这段旋律的由来。

我常常想,这段旋律在中国的遭遇,到底说明了什么呢?

佳丽世界,是文艺青年的家。

不管她在哪里,我总在她的隔壁。

(0)

相关推荐

  • 音乐教父罗大佑《恋曲1990》,旋律响起,唤起多少人的记忆

    音乐教父罗大佑《恋曲1990》,旋律响起,唤起多少人的记忆

  • 歌声伴我去远行

    歌声伴我去远行 作者:赵素兰 对于音乐,我觉得,语言的尽头是音乐,这是对音乐最好的诠释了.一件事情,当你用语言无法表达时,可以用音乐来表现,因为音乐能表现比语言更加强烈的感情. 我对音乐最初的记忆,也 ...

  • 老广儿时的记忆 门前的黄皮树

    老广儿时的记忆 门前的黄皮树

  • 美食故事(音频)丨汪会芝:儿时的记忆-摊煎饼(山东平邑话)

    后来, 吃过很多美食, 可记忆中的味道, 总是无可替代的 提起山东的特色吃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煎饼卷大葱.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山东人都爱吃煎饼,也不是山东所有的地方都爱吃煎饼.但是,巧了,俺们就是那部 ...

  • “儿时的记忆”:瓦罐子怕拍

    瓦罐子怕拍 在过去的东北乡村中,瓦罐子是干什么用的? 在那时,老百姓家里的坛坛罐罐中,瓦罐子并不多,多用来煨汤.熬药和野外装水,方便生活之用. 瓦罐子,一种用泥土烧制的罐子,挺粗糙的,价钱也不贵,属于 ...

  • “儿时的记忆”:泥草房怕烧

    泥草房怕烧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北乡村里,老百姓住的房子多为泥草房.山墙是用黑土加麦秸秆打成的,而房盖上铺的是高粱秸秆.巴帘子和草苫子等易燃物品. 屋里搭有南北火炕,火炕中间有烟道,直通屋外的烟囱. ...

  • “儿时的记忆”:院子土墙怕倒

    院子土墙怕倒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北乡村里,家家户户住的是泥草房.房子四周是一个很大的院套,院墙是用黑土掺上小麦秸秆一榔头.一榔头捶打出来的,墙不高, 一米左右.房子前面院墙开有小门,上面有一个用破 ...

  • “儿时的记忆”:酸菜缸怕碰

    酸菜缸怕碰 酸菜,一种在秋天时用东北大白菜腌制的食品,是东北老百姓冬天主要的蔬菜. 每年到了秋天,东北乡村老百姓家里可热闹了.人们从大地里收回大白菜,拉回家里放置在院子里的一角,开始晾晒,使得大白菜蔫 ...

  • “儿时的记忆”:大黑锅怕砸

    大黑锅怕砸 在过去的东北乡村里,老百姓家里都有一口大黑锅,用来烧水.做饭.炒菜.蒸干粮.有的时候家里冬天喂猪的猪食还得用这口铁锅来加热. 对于老百姓家里来说,一口大黑锅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 ...

  • “儿时的记忆”:柳罐斗子怕漏

    柳罐斗子  柳罐斗子怕漏 我记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北乡村里,柳罐是用来从带辘轳把的土井里往上打水的工具,它是用细柳条编织而成的. 在过去那个特殊的时代,木桶不抗摔,容易破碎,铁桶当时还是很珍贵的, ...

  • “儿时的记忆”:大酱碟怕歪

    大酱缸 " 大酱碟 大酱碟怕歪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东北乡村老百姓家里的炕桌上,只要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吃饭时家家桌子上都会有一个大酱碟,而且里面盛满了自己家做的 ...

  • “儿时的记忆”:油瓶子怕摔

     油瓶子怕摔 油瓶子是啥玩意? 在我模糊的记忆中,油瓶子仿佛离我已经很久远了.我在试图找寻和搜索那过去年代中的记忆,好像印象并不是那么深刻,但是恍惚中对于油瓶子我还是有一些刻在脑海中的记忆的. 在上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