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未艾!“抹茶复兴”将大规模带动中国抹茶品牌的发展

真 香 警 告

细腻清香的抹茶冰淇淋、浓郁醇厚的抹茶巧克力、香甜可口的抹茶酱……清新的茶香加上抹茶特有的微苦,不知虏获了多少人的心。抹茶虽然起源于中国,但在明朝时几近消亡,而后被日本茶道发扬光大,受到全球人民的喜爱。近日,2018首届贵州梵净山国际抹茶文化节(以下简称茶文化节)的举办刮起了一股“复兴抹茶”风。

抹茶是茶行业内与食品工业结合得较好的一个种类,与红茶、普洱茶、乌龙茶等茶叶相比,有着成熟稳定的跨界优势。国外抹茶产业起步早发展快,抹茶产品细分,从上游供应到下游零售都有相对成熟的品牌,日英美等均有较为大型的抹茶粉供应商。而国内的抹茶产业基本还在萌芽阶段,但是随着茶行业的发展,如今也有很多的中国企业在抹茶的制作和加工方面,做出了很多的革新和完善。

△关茶

△吴裕泰抹茶冰淇淋

中国国内抹茶主要的应用渠道70%用于加工食品,15%用于烘焙,15%在茶饮领域。在过去的一年中,抹茶势头火热,专业做抹茶的品牌超过150多个,尤其在茶饮界,全国一线城市出现無邪、西尾、甘兔庵、关茶等多个抹茶专门店,多位抹茶供应商表示其销售量增长率在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00%,但到了2018年,星星之火却渐渐平静了下来。中国抹茶行业发展的弊端也渐渐显露。

❶定位高端。抹茶市场的盈利模式探索不足,单就目前的抹茶品牌来看,高成本的原料导致产品售价高于普通茶饮店。

❷产品结构单一。单一的品类难以形成复购,与普通茶饮店相对比,顾客对于抹茶的需求并不大。

上游合格的抹茶原料供应商少,而下游的品牌商也没有成气候。

看似已经平淡的抹茶市场,专门店的数量却还在逐渐增加。截止2018年10月1日,对北上广深、南京、杭州、厦门、苏州等8大抹茶热门城市的抹茶专门店再次进行统计发现:门店数量并未明显减少,其中北京更是出现明显增加。抹茶的市场依然在。

铜仁市委、市政府在2017年提出的“世界抹茶之都”战略决策部署,将解决中国抹茶品牌发展的上游供应问题。

1

2020年:10万亩抹茶原料基地

铜仁茶产业经过多年来坚持不懈发展,茶叶基地面积达到189万亩,位居全省第二位。过去5年,铜仁的茶叶产值以每年15%的增速发展,到2017年,其茶叶产值达到80亿元人民币,具备发展抹茶产业的规模和原料优势。根据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铜仁市抹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中,明确目标任务,到2019年末,全市专用抹茶基地达到10万亩;到2022年,建设高品质抹茶原料基地10万亩以上。

△贵茶集团抹茶遮青

2

2020年:总产量达4000吨

以规模化、标准化著称的铜仁产业园以及贵茶集团斥资6亿打造的生产基地在本次抹茶文化节中首次对外公开展示,惊艳亮相。吴裕泰董事长赵书新在参观时表示,“我们去过很多国内的茶企,贵茶厂房、设备、设施让我还挺震撼的,特别是这套抹茶的流水线,我觉得在茶行业里头确实是首屈一指的。”

该基地引进日本最正宗的抹茶工艺和自动化的生产线,旨在打造国内最大茶产业综合开发项目、全球最大的抹茶生产基地,包含年产3000吨的红宝石、绿宝石精制项目、4000吨的抹茶精加工项目、1000吨的固体茶粉冷冻干燥,2亿瓶灌装茶水分离饮料及1万吨欧标大宗茶生产共计5大项目,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综合性现代茶产业园。计划在明年建成100条碾茶生产线,届时,年产量将达2000吨的规模;到2020年,达到碾茶生产线200条以上、抹茶生产线10以上条,年产抹茶4000吨以上。这条生产线是铜仁抹茶之都最有亮色的基础。

3

生产干净的欧标抹茶

2018年5月1日起,GB/T 34778-2017 《抹茶》新国标开始正式实施,对抹茶的术语、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与贮存等都作出了规定。而借由此次抹茶文化节,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也在活动开幕式上发布了“贵州抹茶”地方标准。

贵茶远销泰国、越南以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且超过500项茶叶指标达到或超过欧盟标准,所生产的抹茶也均为欧标抹茶。“欧标”指的是欧盟国家对进口茶叶的卫生及污染物的限量标准。“欧标抹茶”是将抹茶出口到欧洲的准入门槛,会对抹茶提出相对更高的要求,但并非对抹茶产品质量等级规定的标准。贵州以14万亩欧标茶园作为基础,沿袭日本传统抹茶生产工艺,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完善的品控体系,使得生产出来的抹茶全部通过欧盟安全检测标准。

贵州省农委、省茶办常务副主任胡继承表示,“干净茶是建成'抹茶之都’的重要保障,贵州严格守护茶叶质量安全,在全国率先禁用水溶性农药,茶园禁用农药参照欧盟标准,实现茶园施用农药源头把控,全面推行茶园农药专营制度。经过十多年高速发展,贵州为发展抹茶产业夯实了原料中心的基础。2017年底,贵州茶园面积717万亩,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15.6%,以贵茶集团为代表的抹茶生产企业,已经遍布江口、湄潭、凤冈、瓮安等20余个茶叶主产县,为大规模的抹茶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抹茶文化节的圆满落幕,“中国抹茶之都”、“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抹茶文化研究中心”、“中国高品质抹茶基地”牌匾均落户铜仁,也成为中国抹茶发展史上重要里程碑。

撰文 / 余洁云

编辑 / 余洁云

责编 / 萧 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