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味道:来一口北京春天的炸酱,绝赞!

国人的“根情结”极重,居于他地再久,也会溯及故乡风貌,家乡饮食,因此有“客家人”一说。
很多时候,这一客,便是数百年,也还是抱持着我为那乡人的信念。
这一点,表现在饮食里尤甚。
北方人南迁没了面吃,也还要磨米为面以解乡愁。
从这理儿上讲,我不是北京人,也不是河北人,更不是湖南人。
坏了,我到底是哪里人?
寻不到可见可述的根了。
但我并不担心,“根情结”没有因此荡尽,反而愈发的鲜活,在不自觉中坚守。
出生在帝都,成长在京城,不管古有的习俗上我是哪里人,反正我是在这儿出生、长大,养成了无数的习惯,如标识般印刻在身上。
常年天南地北的跑,练就一张吃天下的嘴,盛天下的胃。
婆婆时常开玩笑:我这儿媳妇胃口好,去哪儿都能吃饱。
婆婆不知道的是,跑得越久,家的想念越丰富,胃是最先响应的。
想老北京的炸酱,哪怕没有面条可搭配,也还期盼捧一个刚出锅的大白馒头,一掰两半儿,抹上炸酱,按紧实,一口下去香得忘乎所以!
如果,再赶上一颗半肥半瘦炸得半焦的肉丁儿,那就给个神仙也不换了。
说至此,就不得不讲讲京城食文化里的酱,北京人对于酱的偏爱,丝毫不亚于东北人之于大酱,延吉人之于辣酱。
只要是生长在北京,你就躲不开关于酱的传说,吃面有炸酱面、芝麻酱面,吃馅儿甭管是饺子、包子、大盒子,和馅儿的时候来一勺儿黄酱,必定是老口味里不可或缺的神来一笔。
而炖煮之味里面,或多或少都会下入酱来提味儿。
出差在外,我经常被胃提醒,家乡口味久违了。
也许旁的人会说,如今经济极大繁荣,到哪儿都能吃天下,还不能喂你一碗炸酱面,塞你两个大馅饼啦?
此处强调,地道的家味儿,只能奔回家才会有。同样是吃一顿饺子,山东也好,东北也好,虽是馅料相似,却吃起来总觉得差那么一丁点儿。
差了什么呢?厨房小白如我,一开始真是琢磨不透。
而咱家厨神在我研究良久而无解发问后,秒回答案:差什么?差那一口儿酱。
哎!太对了!外面的饭菜有放酱的,有不放酱的,只是放不放都差的是咱们家这口儿酱。
不同于东北酱的咸,不似河北酱的浓,也不同于河南酱带着果香。
京城酱里独有的发酵味道,特别有复合感,就这么一抠抠儿的距离,吃起来差之千里。
出门在外,想家是什么样子的?
别的都太抽象,只有家里饭桌子上的味道才最真切。说不太明确,但非常清晰。
老妈炸酱,黄酱配甜面酱的比例,就是家味的细节。
老公煮茶叶蛋,澥一丢点儿酱投进去,味自别样。
婆婆炖肘子,下入锅中的一勺酱,足以成就粑烂够味儿的家之感。
逢年过节,闺蜜、同事、朋友过来小聚,分别时每人一罐老公亲制,逐个装瓶的炸酱,是他足足用掉两个来小时的小火干炸。
对于北京人来说,这比每人给一瓶茅台更能亲密彼此的感情,也足以慰藉每一颗京城酱心。
说至此,必须要告诉大家,疫情趋缓,春节已过,出差的日子又迫在眉睫。
这一次出发,行李箱里多了一个必备品:我家厨神亲自炸制的酱。
跟老辈子儿学的配比,他自己研发的火候,剩下的,就是我游走天涯的品尝了。
我想,这些足以让旅途更加轻快,让工作更加的容易,让秀恩爱更密集,您就等着朋友圈里我各种的晒吧!
文:晓彤
图:网络
—— E N D ——
如果你这篇觉得“好看”,请帮我点“在看”或转发
俺的视频号已上线,欢迎你来帮我点点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