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十大寿又称伞寿、杖朝

中国八十大寿又称伞寿、杖朝。

伞寿是古代的一个年龄称谓,指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杖朝源于“八十杖于朝”的说法,意思是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关于中国古代老人年龄称谓如下:

1、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2、还历寿:61岁的寿辰。

3、从心之年:70岁。

4、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5、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6、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7、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9、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10、中寿:指80岁以上。

11、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12、上寿:90岁为上寿。

13、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4、期颐:指百岁高寿。

15、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16、双稀、双庆:140岁。古稀指70岁,因此双稀是70岁的两倍140岁。

扩展资料

中国的寿文化

“寿”的观念早在《尚书》中已有记载。《尚书·洪范》提出“五福”的概念,即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寿”排第一位。

在《说文解字》中,“寿”本义为“久”。但中国“寿文化”有一个最独特的地方,就是虽然人们追求健康长寿,但并不是一味地依赖天地神灵,去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不老。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对“寿”的追求就转移到了自己身上,并且很快与社会道德规范相联系。

《礼记》屡屡把“寿”与“礼”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告诫世人要孝亲敬老,一方面则暗含了社会上人们对长寿的尊崇与渴望。

此礼可以说与中国文化共生,奠定了中华礼仪的精髓。与之相关联的“敬老孝亲”观念,经过孔子“仁寿、孝亲”、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发挥,以及历代帝王的提倡,在社会中形成敬老养老的风尚,且随着历史发展内化为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

在古代,人有上、中、下寿之分,100岁称上寿,80岁称中寿,60岁称下寿。所以年轻人庆祝生辰,只能称“做生日”,不能称“做寿”。50岁或60岁以上者庆祝生辰,才可称“庆寿”。

60岁(花甲寿)

旧时年满60称“花甲”,认为60岁的人真正达到了寿数,故寿庆要大办,称花甲寿,一般由寿者儿孙出面张罗。诞日之前,子女还得把丧葬用的一切准备好。所备之物,其名以'寿'字起首,如'寿衣'、'寿材'、'寿坟'。

'六十三,鲤鱼跳沙滩'。六十三岁被认为是兆凶之年,为捱过这一关,有人买条鲤鱼到阿育王寺放生池里放生。

'六十六,阎罗大王请吃肉'。六十六岁是杀年,女儿烧六十六块肉给老人吃,认为能化凶为吉。若吃素以烤麸代之。

70岁(古稀寿)

70岁寿诞称古稀寿,因为杜甫《曲江》诗里有“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 稀”的诗句,所以,人们把70岁叫做古稀之年,把70岁生日做的寿仪叫做古稀寿。

80岁(过大寿)

从60岁生日开始,凡逢整十如60、70、80岁生日时举行的寿礼,皆称之为“过大寿”,同时也特指80岁生日时举行的寿礼庆典,所以又叫作“庆八十”,且不分大江南北,流行在全国大部分地区。

做“九”不做“十”

在为老人做寿时,民间有做“九”不做“十”、做虚(岁)不做实(岁)的习俗。也就是说遇到50、60、70和80等整十岁寿辰时,要将其提前到虚岁49、59、69、79岁时来举行。到了整十生日时,反而无所表示。因为民间认为“十”有到头、到顶的意思,“十全为满,满则招损”,这当然是不吉利的。所以人们将整十的寿辰提前到虚岁逢九的寿辰来做,“九”与“久”谐音,以表示寿还没有尽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