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龙:线上超市购物之客户旅程管理

这是流程+研习社的第324篇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新来的朋友别忘了点击上面的蓝色(流程研习社)加关注,通过【书与文章】查看所有【历史好文】。欢迎投稿 630011134@qq.com,参与众筹写书计划,送《人人都要懂流程:全员流程文化导入手册》签名书,详见:关注公众号 → 书与文章 → 众筹写书。

有一家生活超市,在我们当地还比较大,有不少连锁店,线下的口碑还是不错的。最近推出了线上购物,并且通过一家新超市开业造势,各处宣传线上业务,同时推出满减券、每日折扣商品等等。开始第一步走的比较成功,开业时线下超市人头攒动,各处张贴的二维码一时间吸引了很多用户采用这种线上购物的方式。

我也试了试,但我的线上购物经历可以用五味杂陈来形容,出现了以下现象:

一、关于购买的体验

大约5次购物里面有3次,下单后给我打电话说,你要的某某物品没有了,你看看怎么办?然后我问应该怎么办,她说要么取消订单,要么减掉没有的商品同时退回差价。

第一次还好,我觉得可能是刚开业太火爆,但后面还是有这种情况。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假如一单里面我买10个东西有2个是必需品,如果是其他可有可无的货也就罢了,但如果是必需品没有了,用户会是什么感受?

果然,我和同事交流这个案例的时候,他就有一个真实案例。车钥匙的电池不行了,正好当时超市正在推广线上活动,他手里有满减券,超市显示有货,他就下单购买了。除了买了电池,还买了一些常规日用品、零食,大约花了100块钱左右,结果,就是电池没有货,而且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可能是超市人员自己认为电池几块钱的东西,用户不会在意的,竟然没有给他打电话告知无货就直接送货了。最后,好在我同事比较好说话,收了货然后让对方退了电池的款。我们聊起此事时,他说,“我再也不从这家买东西了”。用户就是为了这个必需品才买的,结果就是这个没有。次数多了,也就不信任了,用户自然就流失了。

建议:1、做好库存分析和预警,达到预警线了,即时调整线上商品。2、为避免线上下单到拣货期间商品被购买清空,最好线下的折扣和线上的折扣是不同的商品。3、确实没货的时候,应该主动给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哪有问用户应该怎么办的。

二、关于收货的体验

有一次送货,预约的时间是晚上6点到7点,但到了8点还没到,打了电话问,说快到了快到了,结果到了9点还没到,再打电话,原来是因为系统坏了,改成手动派单,最后好不容易联系到了送货员才送来。

系统出现问题可以理解,但是超时的时候并没有主动和用户联络说明情况,万一用户不在家呢?而且,很明显第一次打电话问询的时候,只是例行公事的应付一下。

建议:1、尽量避免超时,预计超时很久应主动联系用户,可考虑小额满减券进行补偿,外卖的准时宝也可以借鉴。2、电话坐席人员进行严格的sop培训。

三、关于退换货的体验

有一单我买了两箱牛奶,送货员送到时,我发现其中有一箱生产日期马上就过期了,我问怎么办,送货员说让我打电话联系换货,会有人上门取。于是我联系超市,说让找另外一个人,再打一直占线,后来超过9点之后联系不上了,直到第二天才联系上人。

为什么会送快到期的商品(商品页面并没有说明)?为什么要通过电话进行退换货?如果电话退换货的话,为什么没有专门的退换货电话坐席?超过9点打不进电话可以理解,但为什么没有语音告知这个时间无法服务?

建议:1、退换货直接在IT系统中进行。2、制订货物生产日期临近标准,比如超过保质期三分之二的不发货,需要处理的快过期产品应该在购买页面进行说明。3、电话服务系统亟待改进,电话坐席人员进行严格的sop培训。

从流程视角来看,以上情况集中在两个流程,一和二是订单交付流程,三是退换货服务流程。但如果进到企业进入深入调研,深层次的问题应该不仅仅是流程本身的问题。

至少目前可以推倒出,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是不是还仍然停留在口号,有没有行为标准化?线上业务有没有进行标准化培训?配套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是否到位?等等。

整体来说,我觉得这家生活超市大胆推出这个模式很好,符合未来趋势,疫情之下也有需要,再加上人们线上购物往往会为了凑单而买些非必需品(有满减券的时候更明显),业绩是有保障的,市场是有空间的。但如果以上几点问题不解决,几次糟糕的购物体验后,客户粘性会快速降低,只会大量流失线上客户,甚至影响线下口碑。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谋求生存之路,不断探索创新,这必须鼓励,墨守成规的企业最终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最后被淘汰。对的路一定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变革之初各种问题集中暴露很正常。但如果企业高层没有对问题的敏感度,不能够快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问题,那就非常危险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