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里,再出发
□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掌中淄博 记者 董娜 通讯员 刘晓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6月10日,我市“千名干部进名校”第九期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专题研修班,第十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专题研修班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结业。结业式前,研修班举行了“尖兵论坛”,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新胜出席并讲话,副市长贾刚主持。两期研修班共8名学员代表,围绕研修班主题作了交流发言。
一个个观点,一种种思考,在探索中开辟新思路,在发展中探寻高质量发展的答案。
“以'美丽环境、美丽产业、美丽人文’,引领发展、反哺生态。” 沂源县委书记王义朴描绘了一幅未来发展的蓝图,“我们将学习借鉴浙江经验做法,深入挖掘各村文化资源,重点支持、重点打造传统古村落、文化底蕴深厚和具有明显文化优势的村庄,示范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实现自我突破,唯有不断学习。对于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模式,唤醒了市妇联主席、党组书记于康梅对“乡村美学”的深度挖掘。她认为,美学经济前景广阔,可以从“美学+党建”“美学+产业”“美学+核心价值观”多维度切入文旅工作,经济发展中调整角度,发现资源,整合创新。
“我们是带着'为什么是浙江’这个问题跨入浙大的。通过课堂授课,现场教学,我找到了答案。” 对市水利局局长、党组书记王龙辉来说显然不虚此行。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他表示,接下来,要充分发挥好河长办综合协调职能,压实各级河湖长和河管员责任,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有效转变。
发展没有落后之分,落后的只是思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党组书记满军说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在他看来,浙江的经验来源于末梢,发挥于基层,助推于专家,得益于重视,成就于坚守。将基层实践升华为制度创新,以市场理念荡涤困惑阴霾,走出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成长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或许不同。
对于研修班的117名学员来说,虚心问道,萃取真经,不断成长,不断创新,达到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的效果。
回顾12天的培训课程,没有枯燥的讲解,没有刻板的说教,学员们带着责任、带着课题、带着思考而来。一批拥有丰富理论经验和创新实践的知名专家、教授相继走上讲台,给学员们上了一堂堂启迪思维、精彩纷呈的课程。课堂讲解+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学员们近距离、多角度感受到了浙江的发展态势和思维理念。
除此之外,研修班利用晚上时间设置了多次分组讨论和思辨研讨,两个班围绕“特色文旅小镇建设”“数字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协同推进”“建立有效生态补偿机制”等“小切口”专题,大家深入交流、集思广益,掀起了“头脑风暴”,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研修成果,也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重点。
“通过学习培训,大家切身感悟到了山东与浙江、淄博与杭州的差距。表面上看,这种差距体现在数字指标、创新路径、体制机制上;深层次看,是胸怀、格局、境界上的差距;归根到底,还是差在思想理念上,这是制约淄博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李新胜指出,大家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把思路和打算转化为推动淄博高质量发展具体措施,要有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切实用学到的新知识、新理论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浙江也曾经历过污染困惑,最终在铁腕整治中实现了涅槃。同样,在发展的进程中,淄博优势有之、短板有之,底蕴有之、不足亦有之,这些问题必须在发展中回答,亦在发展中解决。
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重要拐点期,正处于老工业城市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的关键期,只有思想破冰才能实现行动突围。贾刚表示,清醒认识当下问题,是找到激发活力的新抓手。对于培训的后续工作,他强调,要通过述学活动,把个人的所学所思所悟分享给本单位的同志们,发挥培训的最大效益,切实做到“一人学习、多人受益”。要及时回顾整理所学课程,结合岗位实际认真撰写学习报告,向市委交出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确如浙大校歌所唱,学无止境,要用求是精神开启发展的新格局。结业意味着新征程的开启,作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研修班的学员纷纷表示,定将铆足干劲,“消化”所见所学,借鉴发展良方,积极开拓思路,为淄博凤凰涅槃、加速崛起作出新的贡献。
从“浙”里,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