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于无声处响惊雷 || 徐志杰(河北安国)
陈景润:于无声处响惊雷
文/徐志杰
编辑/落英小桥
原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陈景润教授因长期患病,于1996年3月19日与世长辞。1996年3月29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告别仪式,在一张大纸上有一幅书写的挽联,读之令人感慨万千:知交四十载,睿智忠勤,是非分辨,果然真诚、真爱国,为中华扬眉吐气;历克万千辛,坚韧朴实,纪律严遵,信乎脱世态、脱凡庸,愿来人继志攀登。
另一大幅从天花板垂下又拖曳到地面的长联,寄托着人们无尽的哀思:
景星有意顽强拼搏移动数学群山摘取明珠光寰宇;润物无声奋力奉献攀登科技高峰掬捧丹心照汗青。
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一生,是摒弃物质享受而呕心沥血地在艰辛的科学道路上跋涉的一生。陈景润早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5年回到厦门大学任教,1957年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他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77年被升为研究员,198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260多年前,德国数学家歌德巴赫提出一道简称“1+1”的数学难题,一直没有人能把它解开,成为一道世界性数学难题,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数学家。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是数学的皇后,歌德巴赫猜想是数学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它是刻画自然数的最基本的规律,就象牛顿定律是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一样,认识它是十分重要的。在数学王国里,陈景润是位思维清晰、逻辑严谨、勤奋至极的耕耘者,他对数学如痴如醉,他对解析数论的许多重要课题作了深入探究,他在华林问题、圆内和球内整点问题、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问题、小区间中殆素数分布问题、三素数定理中的常数估计、孪生素数问题和歌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独立地获得了十几项重要成果。
陈景润饮誉国际数学界的代表作是他对歌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他证明了每个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素数与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为“1+2”)。1973年,《中国科学》发表了他的证明全文,立即引起国内外数学界的高度重视。人们公认陈景润的论文是歌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要里程碑,是重要的数论方法——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这项成果被誉为“陈氏定理”载入美、英、法、苏、日等国的许多数论专著。随后,学者们在陈景润工作的基础上,至少给出了该定理的5个简化证明,足见陈氏定理影响之广泛。
陈景润的成就是他用心血铸成的,是他刻苦攻读与钻研的结晶,在他用筛法证明“1+2”之前,数论专家们曾普遍认为,要想沿用已有的方法(包括筛法)来证明“1+2”几乎是不可能的。而陈景润居然于无声处响惊雷,对筛法“敲骨吸髓;加以改进,使其效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几乎到了极限的地步,从而震撼了世界数学界”。
陈景润曾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与王元、潘承洞合作),何梁何利基金奖、华罗庚数学奖等重大奖励,陈景润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作45分钟报告的邀请,在“1+2”的伟大成就之后,他在歌德巴赫的例外集问题的工作(与刘健民合作)仍是目前最好的。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作家徐迟在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一文里,把陈景润的成就介绍给世人,徐迅曾用优美动听的文字赞叹陈景润的论文之美:“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些是人类思维的花朵,这些是空谷幽兰、高寒杜鹃、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他震撼了全国人民的心灵,陈景润成为科学与献身的代名词,激励了整整一代人奋发向上、刻苦攀登科学高峰。
在科学与真理的天空,永远有一片属于陈景润编织的彩虹。让科学、真理和艺术的花朵在我们心中盛开!
作者简介:徐志杰,男,河北省安国市郑章镇边庄村人,1952年生,中国当代作家诗人。中国文化名人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保定国学学会散文研究院院士,《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县市)赋》首卷编委,保定国学学会驻安国市工作站站长,国内多家报刊社特约记者、通迅员。中国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首届“人类贡献奖文化艺术类”金奖获得者,首届“奥运人文艺术杰出成就奖”艺术类金奖获得者,保定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本人曾荣获“人文社会科学突出贡献专家、优秀中华文艺家、杰出中国艺术家、百名中国当代文艺人物,21世纪十年环球文艺最佳华语艺术家,中华博学艺术大师,共和国史纪·人民杰出艺术家”首届中国艺术飞天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被授予中国艺术飞天奖杰出贡献人物荣誉称号,中国航天文化艺术中心终身艺术顾问兼特约创作大师。世界华人诗词艺术家,荣获世界孔子文学艺术奖,并授予世界孔子文学艺术和平大使等多种荣誉称号。
菊野文化传媒编辑部组员:
诗词: 大筱 罗学贵 北地梅香 钟华戟
诗歌:
钟金洲 槐花飘香 湘子 新新 五月雪
组稿:罗学贵 湘子 剧明水 伤木
石峰 明月心 秋实 李汉军 枫叶红
主播:
深谷幽兰 柳音 钟金洲 宴平乐 伤木
主编:菊野芳香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