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班家长讲坛:编程思维与文学创作(改变/励志)

同学们好!很高兴见到大家。

咱们是老朋友了,很多同学可能认识我,尤其是王xx同学。我是王xx的爸爸。

我也认识很多同学,虽然不能认全,但是是我熟悉大家的名字。包括转学过来的一些同学,比如孙xx,孙xx,孙xx……

活跃下气氛啊,我逗你们呢,其实我真记得。我怕你们紧张!

还有xx,xx,xx,对了吧!

从二年级到六年级,每天放学时,我都会在西门隔着一道栏杆看着你们。看着你们排着队有说有笑地度过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眨眼间,你们从一脸稚气的小朋友变成了阳光少年。能够见证你们的成长和转变是一种荣幸,我看着你们每个人都觉得很亲切。

今天,我更加荣幸能以这样一种形式和你们见面。感谢张老师的信任,给了我这个机会。

我很珍惜这个机会,因为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小学毕业了,在场的所有人即将开启新的征程,以后可能很难再见。

所以,我急切地想为你们送上来自“老”朋友的离别祝福,希望风华正茂的你们一路高歌向前,心有所向,身有所往!

煽情完毕,说正题。

我更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些有用的启发或者说是改变——哪怕是很小很小的改变。

我们听说过“蝴蝶效应”吧?

蝴蝶效应讲的是“小的改变会演化成超乎想象的改变”。你们小小的改变可以影响自己的人生以及未来世界,因为你们掌握着改变的权力,而未来是属于你们的。

我今天要聊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改变”。

不瞒大家,这是我第一次站上讲台长篇大论说这么多话。可以说,这将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次改变,也会是很美好的一次经历。

改变很容易,也许只是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或者是自己脑子里闪过的一个念头或冲动。

改变也很难,要突破各种束缚,有时需要勇气和魄力,有时需要有坚持下去的毅力和决心。人类对未知都会有一些本能的恐惧,战胜恐惧的方法是面对它、经历它。

经历之后,你会从容地说:不过如此,just so so!

我来之前也紧张、恐惧,当我站在这里没有退路时,我发现自己还挺享受的。

不得不说,这种突破自我的感觉真的棒极了,就好像破茧成蝶!你们有机会一定要体验一下。

大家觉得阻碍毛毛虫变成蝴蝶的束缚是什么?

没错,是茧。

但是也不是。

别忘了,那是它自己编织的茧啊!阻碍自己改变的其实往往正是自己。

大家再想想,又是什么力量和勇气让毛毛虫战胜自己呢?(提问)

我觉得是它对天空和自由的渴望吧!要想变得更美,要想在花丛中自由飞舞,它必须要有所改变!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经历挣扎和痛苦,但是一切付出都值得!

人也有茧,而且需要终身破茧。我们的茧是什么呢?

遇到困难时、需要突破自我时,我们可能会有用不完的借口和理由。这些借口和理由就是我们一手编织的茧!

那些看上去让我们舒适安全的环境、思维、习惯(网瘾、游戏),也可能是我们的茧。

咱们的听写打卡群名有个蝴蝶,大家留意过吧?现在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了吧?

改变可以很小,比如举手发言,比如像我一样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小改变也有大意义。千年大树始于一棵种子的改变。

我走上台就是一个小改变。从台下到台上,看上去只是提升了一个台阶,可是对人心理层面的提升却远远不止。哪怕我说得一塌糊涂,站出来这种行为也是一种成功!

对不对?

改变可以很大,比如改变维持很久的学习方式、思维模式、习惯或职业。接下来,我要为大家讲述我改变职业的故事。

我最初的职业是程序员。

有同学说我是黑客,我要澄清一下,我不是,我没有,别瞎猜!!

黑客是见不得阳光的,我不一样,我曾经也是个阳光少年。后来,后来我就被晒黑了。

如果“黑”指的是肤色,那么好吧,我欣然承认,我是。

大家想知道程序员是怎么工作的么?想象中的程序员是这样工作的么?(ppt),或者更疯狂——瞪着眼睛盯着屏幕,嘴巴微张,十个手指快速敲击键盘,代码在屏幕上唰唰地滚动。

想错了,其实是这样工作的:经常处于思考状态。想一会儿,改几下,想一会儿。想不通,拍脑袋,薅头发,撞墙……

所以程序员秃头是有道理的啊,这是用秀发在编程。

请看程序员的演变过程。

我从业19年了,我的发际线还好,秀发还在。所以,大家参照这组图片再看看我,能推理得到什么呢?

有同学说:我以前帅过吴彦祖。

恭喜这些同学,你们已经具备了逻辑推理能力,很有程序员的潜质!

可是,我是不会承认的。因为我是一个低调的人。

其实还能得到两种可能:1.我可能不是一名合格的程序员,还不够努力,我是个假的程序员;2.这组图是错的,太绝对、太夸张,胡扯。

大家一定要有质疑精神,我今天说得也未必全对,只能给同学们当作参考。

为了让大家初步感受编程,我给大家讲一个程序员自黑的段子。

说有一个程序员下班了准备回家,突然收到了老婆大人的微信:回家时买两个西瓜,如果碰到卖西红柿的,买一个。

现在,问题来了,同学们请猜一猜,程序员买了啥回家?(提问互动)

答案有两种可能,一是买了两个西瓜,二是买了一个西瓜。

没错,没买西红柿。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在代码的世界就是这样理解的。程序员的语言里,默认任务是买两个西瓜,“碰到卖西红柿的”只是是否变更任务为买一个西瓜的判断条件!

写成代码就是

if……

then

……

end if

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满脸无辜的耿直程序员正跪在家门口一边抓头发一边嘀咕:我没错,根本没有bug呀……

大家千万不要因为这个段子就觉得编程会让人死板。我反而比较喜欢这个段子,觉得执行过程中蕴含着一些很好的思维方式,值得探究。

我们来做个游戏,重现刚才的段子,对其深挖,将耿直进行到底,看看这瓜怎么买才更合理。

大家不要纠结于段子里老婆大人为啥这么能吃,又为啥这么爱折腾人。能吃是剧情需要,折腾人是生活常识。

我们假设窗户这头是公司,教室门口是程序员的家。现在还需要一些道具,我们请第一小组派出两名男同学扮演西瓜摊,一名女同学扮演西红柿摊儿。

有请道具组登场。

各摊位注意,请在程序员下班回家的路上自由摆摊儿。

各位摊主是否有一种错觉呢?这好像不是程序员下班了,明明是城管下班了嘛!

老王今天不卖瓜了,来买瓜,咱们看看这瓜怎么买更合理。

现在我是下班儿的程序员,我看不到路上所有摊位,只能看到正路过的。我怎么买呢?

情况一:先遇西红柿摊,继续走,遇到西瓜摊买一个。(理想情况)

情况二:先遇到西瓜摊,直接买两个,路上无西红柿摊儿,回家;路遇西红柿摊儿,回家,门口扔一个(土豪,浪费资源)或者自己留一个(弄虚作假,欺骗领导)。

情况三:遇到西瓜摊儿,过,有瓜我不买,诶,我就是玩儿。遇到西红柿摊,返回买一个西瓜;遇不到西西红柿摊儿,返回买两个西瓜。

情况四:遇到西瓜摊,买一个,继续走,如遇到另一家西瓜摊,记下位置后继续走。遇到西红柿摊儿,直接回家;遇不到,回最近的西瓜摊买一个,回家。

其实这些思路都正确,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因为自身情况不同,外部环境也不同,做到量力而行就可以的。

不考虑金钱,不怕拎西瓜累,那就直接买两个,回家浪费一个。

不考虑时间,不想拎西瓜,那就走全程,遇到西红柿摊后再回就近西瓜摊买一个,没遇到西红柿摊儿就回就近西瓜摊儿买两个。

通过这个小游戏,我们发现完成一件事情竟然有这么多的思路和方法。小事不小。

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考虑到,然后从中寻求最优方案。

其实学习和编程是相通的,都要讲求效率,力争花最少的时间和运算解决问题。

编程可以让人思维严谨、有逻辑、有条理。

我从事编程这么久,最宝贵的收获(财富)不是知识、技术,而是这些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管同学们未来是否从事这个职业,我都希望大家get到这种思想。

思维方式是相通的,可以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自由迁移。

我们来举例学以致用,把思维迁移到生活中。比如我想炒个鸡蛋,如何省时省力?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呢?

是先开冰箱拿鸡蛋么?

不是!是先起锅烧油!

只要按这个顺序操作,炒鸡蛋一分钟内可以完成。大家回去可以试试。

你们可以把这些思维应用迁移到学习中,我自然也可以把它用到新职业中。

(以前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编程久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提升还是下降?

后来我不想了,索性发起挑战,把我的一个爱好变成新职业。)

目前,我正在尝试挑战一个新职业身份:童话作者。

写童话和写代码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可以获得美的享受,都需要逻辑、条理、细心,都需要不断改进完善。

所以我觉得我这种过度还是很自然的,不跳跃。

然而区别也很大。前者通常只能取悦自己、感动自己;后者却可以取悦别人、感动别人而且更离不开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所以我更喜欢当童话作者。

相比于“作者”,我更喜欢它的全称“创作者”三个字。创作听上去就神圣了很多,显得高大上了些。

然而创作并非高不可攀、遥不可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纵情创作并享受其中的乐趣和成就感。

我听到过咱们班里流传的恶搞版《赠汪伦》:李白乘舟不给钱,船夫一脚踢下船……

还有《望庐山瀑布》,又是李白的诗,不能放过李白么?

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直流三千尺,摸摸口袋没带钱。

虽然我们不提倡这类恶搞,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一种创作,很有趣,同学们津津乐道。如果同学们因此而走上创作道路,那么老李也就含笑桃花潭了。

发现没有,当你创作时,你就是上帝。你可以利用文字跨越时空让诗仙李白变成穷鬼!你可以创造故事角色并决定他们的命运。这就是创作的魅力。

当我们体会到这种乐趣后,肯定不想在篡改歪诗上浪费过多时间,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对你们来说,我觉得写作文、写日记就是一种基础的创作,是在训练写作基本功。

如果你已经不在满足于命题作文,你完全可以自由地创作小故事或小说。

和大人相比,你们是有优势的,比如说你们与生俱来的想象力、纯真的童趣、还有活泼的跳跃性思维。这些宝贵的东西完全可以甩大人几条街。

在你设定的世界里,你的想象力可以像海里的鱼,可以像天上的鸟儿,像草原上的野马。

请注意,前提是你可以设定一个世界。你的世界有水鱼才能游,有空气鸟儿才能飞,有草原野马才能跑。

简单地说,你要有素材,要言之有物。光有这些还不够,你还要能驾驭文字、能够流畅地表达出来。

你就好比是一名厨师,你要有切菜、颠勺之类的基本功,更要有原料,这些是基础。想要做出美味儿的或者独特风味的菜品,你更需要的是想象力、经验、灵感。

我又不自觉地用做饭举例了,我可能是个被耽误的厨子。

你们年龄小,阅历少,欠缺的是素材,解决办法是阅读。这么重要是事情,张老师强调了肯定不止三遍,我就不多说了。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阅读分两种:一是阅读书籍(也包括电子读物),二是阅读生活或叫观察生活。生活才是大课堂,艺术来源于生活。

读完了直接就能创作么?还不行,要思考、吸收、加工。

大脑就是我们的加工厂。

最终输出的成品是否被人喜欢还取决于产品的外在包装和内在品质。

如何提升成品质量呢?多写、多练。强化训练才能百炼成钢。否则就会“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就是倒不出来!”

其实创作秘诀总结起来很简单,三个字就是:读,想,练;六个字就是:输入,加工,输出。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是关于某位同学进行创作的。这位同学不愿意透露姓名,我用某人代替。

那是在九年前,某人还在上幼儿园。

上学的路上,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一个遛狗的老大爷,那个老大爷一只手牵着三四只泰迪,另一只手拎着一个铁铲子。

我就问某人:你猜那个老大爷为啥拿个铲子?

她给了我很多奇葩答案,甚至于说老大爷喜欢溜铲子。

接下来的几天,我继续问那个问题,并让她仔细观察,用心思考,然后勇敢地尝试用最简洁的语言作为答案。

终于有一天,某人给出了合格的答案,在文学创作上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这么多年了,我一直记得那另我欣慰的两个字:铲屎。

哎呀……有些上头……我们还是聊点儿高尚的话题吧……

写出好看的作品,还需要一样东西,那就是灵感。

灵感很玄妙,通常可遇不可求,看缘分。尽管如此,寻找灵感还是有法可依的。

我觉得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灵感像开启思维的钥匙,我们就用找钥匙举例。可以主动出击,翻箱倒柜地找;也可以先忙别的,说不定它自己就出现在视线里了。

写作文时通常要主动找(酝酿)灵感,甚至可以用憋来形容。很多人恐惧作文,感觉自己就想闯进教室里的麻雀,慌乱地飞来飞去找不到出路。

这种被动可以理解成等,但不是坐等,要做好准备、善于思考才能抓住机会。语文第15课,我们学过的,华罗庚就是这样说的。

灵感就藏在“读想练”这个过程中,做好这三点,邂逅她的机会可以增加,捕捉她的能力也会加强。

如果你有了灵感和创作的冲动,一定要及时写下来否则过后你会有丢了东西的遗憾。

因为时过境迁啊!环境和心境都在变化,体现当时情境的作品才是鲜活有灵魂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书法很厉害,其中王羲之的《兰亭序》最为珍贵,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无价之宝。如果你看过兰亭序的图片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里面有很多涂改甚至错别字!(就这?就这?)

单看卷面甚至还不如我们小学生。

想象中的天下第一应该非常完美才对啊?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那是神来之笔,是王羲之在兴致正酣时创作的。特定的创作背景催生特定的作品。那种通神的状态和迸发的灵感可能一生只能遇到一次。)

资料记载,当天王羲之和四十来位名仕在兰亭饮酒作诗。有人提议将当日做的诗汇编成《兰亭集》,并请王羲之写序。王羲之当时酒意正浓,情致正嗨,于是拿起笔来畅意挥毫。

大家可以想象这样的画面:老王一手端酒,一手拿笔。咕嘟一口酒,唰唰唰几笔,诶妈呀,写错了,去他的吧,划掉,继续,爱咋咋地!写完把笔一扔,仰天大笑,快哉!快哉!

洒脱吧!

大家看出来了没?老王的本意是先写个草稿呀!

第二天,老王酒醒,想把序文好好地正儿八经地再写一遍,可是怎么也写不出草稿的精妙和神韵了。他不信邪,一连重写几遍,仍然无法超越。

他这才明白,这张草稿纸就是自己一生的巅峰之作。他更想不到,这不光是他的巅峰,这是世界书法的巅峰。

(这个故事还可以引发我们关于完美的思考,不完美也是一种完美;刻意追求反而不完美!)

有人说“灵感就像划过夜空的流星”,我很认同这句话。灵感是思想的火花儿,一闪而过。她就是一束光,可以照到心底,在心底的角落里可能有一眼休眠的泉水等待被唤醒。当我们的心蠢蠢欲动时,你就能体会到什么叫文如泉涌了。

同学们应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些宝贵的回忆就是灵感的种子。

我小时候没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大多趣事都忘记了,很遗憾。只有一些印象特别深刻的留在了心底。

我有一篇童话叫《这是什么树》,这棵树的“种子”来自我小学时代捉弄小伙伴儿的恶作剧。

那段记忆有一天突然在脑子里破土发芽了,于是我赶紧给它浇水,把它变成了一个童话小故事。

你们想不想知道那个恶作剧怎么玩儿?

大家的求知欲很强啊!可是我不能直接告诉你们,我怕张老师打我。但是我们可以看看这到底是什么树,因为那个恶作剧就藏在这个故事里!

附:《这是什么树》(音频)

长颈鹿种下了一棵小树,每天都为它浇水。

“这是什么树?”一只跑步路过的长耳朵兔子问。

长颈鹿摇摇头,继续浇水。

一天天过去,一年年过去,小树已经比长颈鹿还要高了。

“这是什么树?”跑步路过的长耳朵兔子问。

长颈鹿摇摇头,继续浇水。

有一天,长耳朵兔子看到长颈鹿静静地站在树下发呆。长耳朵兔子抬头看树,那棵树竟然开花儿了!小小的花朵密密麻麻地挂在枝头,洁白如雪。

“哇!”长耳朵兔子惊叹着问:“这是什么树?”

“你过来……”长颈鹿扭头看着长耳朵兔子。

长耳朵兔子靠近了几步。

“再近些!”长颈鹿用命令的口吻说。

长耳朵兔子又靠近了几步,一直来到长颈鹿身边。

长颈鹿神秘地笑了笑,一头撞向树干。

“咚!”

树枝震颤着,花朵纷纷扬扬飘落,一直落到长耳朵兔子身上。

“哇……”长耳朵兔子仰着头再也说不出话来。

晕乎乎的长颈鹿傻笑着:“听说你喜欢看雪,这是送给你的树……”

全文完,感谢欣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