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京剧所谓的“九大头牌”“十大头牌”之说

近来,看到某些京剧院团或喜欢京剧的网友,在宣传上、发文中,总喜欢标榜、宣染什么有几几大大头牌之说,如北京京剧院有“九大头牌”,原武汉京剧团有“十大头牌”…等等,不一而足,令人贻笑大方。

实际情况是,过去京剧班社只有挑班的班主(即老板,如过去称梅老板、马老板、筱老板…等称呼,即由此来)挂牌演出才能称为头牌,早年如梅兰芳、麒麟童、马连良、尚小云、高庆奎、言菊朋、程砚秋、荀慧生等,全具票房号召力;四十年代如谭富英、奚啸伯、楊宝森、张君秋、新艳秋…等,不胜枚举。所谓“头”牌,就是第一。一个班社,或之后的一个院团,哪会有九个、十个“第一”的?

以前各班社,头牌以下依次是也只能是二牌、三牌,演员的“牌”实际上只有在班社里挂名演出才有他所谓的“牌位”!挑不了班、也搭不着班的“角儿”,在家闲坐着,连班都没有,哪儿这块头牌的位置啊?搭班也是一样,必须搭进某个班,才有你的“牌位”。

演员牌位高低取决于与头牌合作的密切程度和重要性。比如旦角挂头牌,那么一般来说与老生的对儿戏比较多,那就得老生来挂二牌;而一些名旦专演自己的本戏,小生地位更重要,那就要考虑小生来挂二牌;要是武生、花脸挑班,旦角的牌位就比较低。也就是说,搭别人的班,牌位不是搭班的人说了算,而是挑班主演说了算,这在京剧班社也算是约定俗成的惯例。除非谈好俩人同时做老板,赚赔俩人一起扛,那就是“双头牌”的班社,不然的话,搭别人的班,又说自己不是二牌,可能吗?

京剧中也有挂并牌的,那是班社中为了保证班社合作关系的稳定,也表明对合作演员艺术和叫座能力的肯定,通常会在刊登广告(剧场外霓虹灯广告、戏单、报纸演出广告)时使用并列的格式,以示笼络。这表明头牌的谦让或者对配演的提携。但是这个“面子工程”并不改变合作者在班社中的实际地位,实际老板还是老板,二牌还是二牌。

五十年代,北京京剧团当时确有“四大头牌”之说,那是因为马、谭、张、裘四位都是四个班社老板兼头牌,刚经政府组织合併成北京京剧团,那意思是聚原四位头牌大咖于一堂来作号召,显示该团演员艺术水平、艺术成就、艺术地位和剧团演出实力。

至于现在说什么北京京剧“九大头牌”,完全是牵强附会,自塗自粉,无非显示该团“实力”而已。至于说什么原武汉京剧团有“十大头牌”之说,更是无稽之谈,完全是胡编乱造、无中生有,所列十人,仅高百岁、陈鹤峰两位早前有过组班经历,实际影响有限,而其余八位,更多是属搭班二牌甚至三牌演员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