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学者姜宗福:用《甲骨文新学》破解三星堆之谜

2021年3月20日,考古学家在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新发现了6个“祭祀坑”,出土了世界上最大的黄金面具(半张,约280g),及大口尊、青铜罍、丝绸残留物等500多件重要文物,再次将三星堆的话题引爆:

三星堆的铜人为什么酷似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完全一副埃及或西亚人的模样?出土的5000多枚海贝皆非产自本土,竟来自印度洋?

为什么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含有大量的放射性成因铅(在我国极少分布),而周围却并无铜矿?

华夏人并无黄金崇拜,为什么三星堆人特别喜欢头戴黄金面具?

长143厘米、直径2.3厘米、重463克的金杖,是不是古蜀国国王的权杖?为何如此酷似汉谟拉比法典石碑雕塑上授予的权杖?

据专家透露,迄今为止三星堆并未发现文字,只发现了七个酷似文字的符号,这些符号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三星堆出土了许多金蟾,是不是传说中的海神、风神和瘟神禺强?

三星堆还出土了众多的象牙,最长的1.8米,一般的1.6米,这样的长度连现在大型非洲象都难以达到,何况身材短小的亚洲象?

金沙遗址目前已出土12尊此前在中原文明中从未出土过的被捆绑的裸体男性跪像,这些人是用来祭祀的,还是被吃的?

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大立人,人像高1.8米、通高2.62米,如此巨大的青铜雕塑是如何铸成?为什么会双目突出,两耳招风,身穿三件套西亚风格的织锦外套?

二号祭祀坑还出土了八棵青铜神树,其中修复完整的一棵高达395厘米,与《山海经·大荒北经》里记载的“若水”和“若木”有什么关系?

特别令人惊讶的是,1967年在湖南岳阳出土的湖南牺首兽面纹尊,与三星堆出土的大口尊无论是器型还是纹样,都惊人相似,未必岳阳和三星堆还有什么联系?

三星堆文化究竟源自中华本土,还是源自古埃及、古希腊或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

这一连串的疑问困扰了国人整整35年。为了解密,今年的考古发掘更是汇集了最顶尖的学者,动用了最先进的考古设备,多学科联合作战,结果却依然遗憾,以至于更多的人宁愿相信三星堆为外星文明。因为我是搞古文字研究的,隐隐觉得三星堆的秘密就隐藏在那七个神秘字符的后背。我搬出拙著《甲骨文新学》,尝试着利用破译甲骨文的方法将其逐一拆解,没想到奇迹发生了……

六个字符记录了一场惨烈的战争

三星堆一共出土了7个字符,其中六个刻在一尊人头玉尊的颈部。过去我们的古文字学家错误地认为甲骨文是商朝用来占卜的象形文字,将数量少、不成句,但年代早于甲骨文的古陶文被认定为陶符,人为地割断了二者的联系,使得早于甲骨文的古文字的破译变得非常困难。我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发现甲骨文并不是象形文字,也不是一个个独立的文字,而是可以拆分的兼顾象形的语言单位。通过对登记在册的所有已出土的甲骨文进行极简拆分,最终得到了一、丨、丶、s(乙/く)、冖、丿、囗(丁)、凵、∧9个象形表义叙事字母,认定中国的古陶文、甲骨文、金文为同一种文字,都是以这九个形象表义叙事字母为工具,根据叙事需要,按照上下中左右等不同方位,兼顾形象地排列组合叙事形成的,长长短短的语言结构,短的相当于单词,长一点的像短语,再长一点的相当于句子,最长的好比一个段落,刻在陶器上称陶文,刻在甲骨上名甲骨文,刻在青铜器上即金文。随着岁月的搓合,这些叙事结构凝固成为一个个储存了海量信息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即单字。我将这套理论用于三星堆神秘字符的破译,很快便得到了看似合理的结论:

第一、二个字符×、∧分别对应甲骨文五、入;

第三个字符由正、反s组成,表义两条河流,指三星堆遗址范围内的鸭子河和马牧河,图形与两条河流的布局、流向完全吻合;

将第四个酷似半Q的字符拆开,即丨、又(右手),楷书为尹,表义右手拿着长棍(权杖)的君王;

第五个字符酷似甲骨文“宜”,与睡虎地秦簡·日甲23所书宜字相似度极高,基本可以释读为宜;

将第六个字符拆分,得到冖(覆盖)、爪、反“爪”、一,表义将某人的双手捆在一起,(用土)覆盖殉葬。

接着我们将这六个字符连在一起释读,得到了这样一句话:五次攻入位于鸭子河、马牧河之间的(三星堆),浴血奋战,手持权杖之人将宜双手捆在一起,(用土)覆盖殉葬。这个结论与鼎、尊等器物铭文“铭记器物主人功勋”的功能是吻合的。问题是:侵者(胜利者)何人?被灭国殉葬者(宜)又是何人?难道古蜀人在三星堆建立的都城名“宜”?

古蜀国的来历

古蜀国起源于何时,始终是谜。唐代李白在《蜀道难》中唱道:“蚕虫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意思是说古蜀国国王蚕虫、鱼凫开国以来,由于四周都是高山,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所以不为外界所知。唯一了解他的线索为《史记·五帝本纪》的一段话:“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两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作为黄帝之子,尽管遭遇贬谪,却不可能没有封国,昌意降居若水所建之国,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古蜀之国呢?三星堆古文字中被殉葬的“宜”与西陵氏国所在的宜昌之宜又有什么联系?

通过对“嫘”“祖”二字甲骨文的解构可知,黄帝取嫘祖之前,且人中最早建宗庙(冖)用磨制石器将肉分割并煮熟后祭祀祖(且)先名“宜”的部落,在今宜昌西部建都,本名宜,因宜多高大山陵,名宜陵(中原人歧视南方部落,蔑称夷陵)。又因都城位于西部高大山陵,故名西陵,其部落首领由此得名西陵氏。西陵氏取畾(雷)人之女喜得千金,《山海经》里称畾(雷)祖(且),谓其为畾(雷)、且(祖)部落之后。因为畾发明了养蚕,故另加义符“糸”(蚕丝)名“纍”(累),称纍(累)祖,为突出其母系部落特征,另加义符“女”名(嫘)祖。嫘祖远嫁黄帝生玄嚣、昌意,二子争帝,被黄帝分别贬至江水、若水之滨。二子昌意于若水(雅砻江)建都。若水之地盛产木棉,取若水之名名若木;因繁花攀枝,又名攀枝花,与《山海经·大荒北经》里“赤树、青叶、赤华(花)”的描述完全一致 。三星堆出土的层层开花之青铜神木即若木的造型。

昌意立国之后,其后裔先迁岷山(今四川茂县北叠溪),再迁三星堆鸭子河南岸马牧河两岸。史载,战国周烈王姬喜八年(公元前368年),蜀王杜尚封其弟为汉中侯,置藩属国(今四川广元昭化镇),国名苴(且人中最早种植青麻的部落名苴),印证了古蜀的先人与宜(陵)的血缘关系。之所以三星堆古文字里出现了“宜”,而且明确惨遭杀害的古蜀王就是宜,是因为其祖先嫘祖的确来自宜(夷)陵,其后人所立之国因此名宜。

许多人会问,为什么三星堆里蜀王的青铜头像是一目纵向直立,两目纵(向前鼓)出的凶神形象?原因是嫘祖为崇拜雷神的雷人后裔,古蜀之人皆敬雷神。在古人的心目中,雷神是专劈坏人的执法神,人们害怕雷神分辨不清误判误劈,将其想象成双目眼珠鼓胀外凸能看千里的的纵目之人,是为千里眼;还不放心,又将其耳想象成招风之耳,希望其耳顺风细听八方,谓之顺风耳。还不放心,又从生活中木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单眼瞄线判断更准确得到启发,凭空想象雷神生有第三只眼,直立眉间,左眼、右眼主观察,纵目司职识破虚妄,死盯目标。古蜀人贵为雷人后裔,便在眉间画一纵目效仿雷神,不怒自威,吓破敌胆,古蜀王因此成了东晋《华阳国志》里描述的“蜀侯蚕丛,其目纵”的模样。甲骨文由此以直立之目、匍匐之人和蚕虫之虫组合为“蜀”,指因崇拜雷神(面上)眉间描直立之目、象祖先嫘祖一样擅长养蚕的古代部落及其首领,爵位为侯,谓之蜀侯。

那么,究竟是谁灭了这雷神的后裔、古蜀的王国呢?

综合卜辞里“贞,王勿乎妇好往伐鬼方”的记录,和《竹书纪年》“妇好率军西出,斩白首两万余”的记载,目标指向了一个名叫鬼方的国家。

蜀人,从人到鬼的角色转换

鬼,原本和妖魔鬼怪之鬼没有任何关系,不仅是活生生的人,而且还是炎帝神农的后裔。

炎帝神农之前,人类起源于非洲。人类进化之初,为草食动物,这一点从人体的肠胃及猿类极少食肉等特征可以得到印证。随着进化成人的数量激增,蔬、果已无法满足人类的需要,原始的农业便诞生了。非洲古猿的一支迁徙至温暖的古印度,然后进入四季如春,鲜花盛开的今中国云南,进化成为中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元人与元人部落为争抢地盘,频繁发生战争,一支被迫迁往甘青高原,因其来自鲜花盛开之地区,故名华(花)人,首领为华胥氏。因甘青高原天气寒冷不适宜农作物生长,华人被迫捕食动物,演变成为游牧民族。另一支迁往贵州、四川、湖南交界的古黔中郡地区,以稻为食。其首领发现惊蛰雷鸣,天气转暖,暖风(,凡)吹拂,岩屋(,厂)屋顶的冰雪消融,汇成涓涓细流(,く),适合春耕,人们将发现这个农时规律的部落首领及部落称之为辰()。古元人生活过的沅水流域因此留下许多含辰的地名,如辰水、辰溪、辰阳等。辰人最早将野稻(,艸,艹)驯化成为稻谷,人们以“艸”()“辰”()“又”()组合,称最早于严冬过后电闪雷鸣的惊蛰季节动手插秧种稻的原始部落首领为农(,農)。由于农是最早受电(,申)闪雷鸣启发确定农时的人,人们感激他,死后隆重地祭祀(示)他,以“礻”(示)“申”组合,称之为神,合称神农。神农在世时常燃起炎炎大火烧荒造田,故以炎命名;又尊其为帝,称炎帝。

后来,炎帝部落出现分支,其中一支崇拜雷神,迁徙至今贵州黔东南,所居之山由此得名雷公山。雷神打雷时,发出酷似连续钉钉子般的声音,故以四“囗”(丁,钉)相连命名为“田”(雷)。由于惊蛰打雷成了种田的农时标志,故以“田”(雷)借指农田。为了区别农田之“田”与雷神之“田”,古人以三“田”相连另造“畾”指雷,描摹雷声轰隆隆一阵一阵。后另加义符雨称靁,突出其有雷必雨的特征,简化为雷。这就是为什么传说中的雷神左手拿锲(钉),右手执锤的原因。迁徙至雷公山的这支神农后裔因此得名雷人,甲骨文上“田”下“人”写作。秦人观察到惊蛰雷击后冬眠之蛇(巳)钻出地面活动,因此另加义符巳写作。秦始皇统一文字,写作鬼。雷人因此成了鬼人,雷人建立的国家因此成了鬼方。鬼方的一支经湘西、恩施迁徙至西陵,与且人的一支宜人联姻形成新的西陵氏部落,部落首领将女儿嫘祖嫁给黄帝,生子玄嚣和昌意,昌意降若水建蜀国,后裔迁都三星堆。因鬼方之人崇拜雷,战时发出雷鸣般的吼声以震慑敌人;又戴狮、虎等吼声如雷的猛兽面具增加威慑,人们只要一听见雷鸣就联想起尸横遍野的战场,鬼便成了亡灵的代名词。

那么问题来了,妇好所击之鬼方是不是就是三星堆古蜀国之鬼方呢?

妇好所抗击之鬼方为侵占了鬼方的雅利安人

1976年,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的墓被发掘,发现了殉葬的白人头骨(即白首)。武丁之前,这些原本居住在乌拉尔山脉的白人,横扫欧、非、亚大陆,摧毁了四个文明古国中的三个,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这些白人杀人如麻,非常残忍,令商王十分恐惧,死后都怕这些白人的亡灵进入棺椁食尸,于是将墓穴挖成“”(行)字形状,然后将四面通道一一封死封死为“亞”,似乎只有葬入这种亚字形的墓穴才有安全感。亚因此成了商王墓地和令商王恐惧的白人的代名词。由于亚人所到之处,尸横遍野,引来群雅(鸦)啄食腐尸,故又名雅人,即雅利安人。

雅利安人因为崇拜太阳,所以特别喜欢象太阳一样闪着金光的黄金。雅利安人占领印度以后,为了寻找铸造青铜器的铜,经缅甸到达云南永善、巧家一带,发现了含高放射性成因铅的铜矿;尔后顺势侵入成都平原。经过多达五次进攻,血洗古蜀国,将蜀王宜扒光衣服,捆绑双手殉葬。因雅利安人金发碧眼,中原人视之如鬼,正好又占领了鬼方(古蜀国)之地,故沿袭故国之名仍称其为鬼方。雅利安人占领古蜀国都城三星堆后,修建了豪华宫殿,吸收古蜀文明,铸造了大批精美祭器,创造了辉煌的三星堆文明。接着图谋攻打商朝都城安阳,无奈秦岭、大巴山阻挡,只能取道汉中(出土了“亚伐”铭文的亚伐方罍),经今清涧县李家崖(出土了“鬼”字铭文三足翁),绕道山西进攻安阳。安阳告急,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临危受命,率军迎击。由于雅利安人长途奔袭,供给跟不上,大败于妇好,幸存者溃退至贝加尔湖至巴尔喀什湖一带。古蜀人乘机反抗,留守三星堆的雅利安人见大势已去,砸毁并掩埋所有祭器,作鸟兽散。古蜀人焚毁宫殿,迁徙至今成都苏坡乡金沙村,重建古蜀之国,国力大衰。这就是为什么金沙遗址较三星堆遗址衰败的原因。

至此,所有的谜底都解开了。那5000多枚海贝的确来自印度洋;古蜀人从事稻作,视除虫之蛙为吉祥之物,雅利安人统治古蜀之后,亦视之为吉祥之物,做成金蟾,祭祀神祖……至于岳阳和三星堆的关系,古籍《世本》一语道破天机:“陆终娶鬼方氏妹,曰女嬇。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啱(yán,芈)姓,楚其后也。”意思是说帝喾时代管理火政的官员吴回之子陆终,娶了鬼方氏的妹妹女嬇为妻,繁育了楚国的后代。三星堆古蜀为鬼(雷)人后裔建立的国家,岳阳古属楚,两地所铸青铜尊器型相似也就毫不奇怪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