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说:原谅我生性平淡,却历经高光

一不小心,中国进入了荔湾时光。

光之所在,

一方面是揪心,

荔湾的分分钟钟纠缠着大家的爱心;

一方面又是信心,

在广州式排队和淡定中

坚信荔湾能力、广州力量。

6月3日,我又高光了。

我的高风险孩子白鹤洞街道、

东漖街道、钟南街道被实施封闭管理。

有人戏称,“准备封村啦,不过这条村叫芳村”。

去年我为大家接力加油,一月武汉,二月中国,

三月世界,四月黑龙江,五月吉林,六月北京......

过了一年,喊到自家门口啦!

大家也为我加油。

江西南昌发布

#南昌拌粉为广州肠粉加油 

让人想起2020年的“为热干面加油”。

在这样坦诚真挚的加油声中,

也有人为我抹阴霾。

广州市内某高档住宅区业主群,

有业主公开大肆嘲讽我,

更是狂言我荔湾区为贫民聚居地。

我笑了笑。

迫切希望疫情好转的心情可以理解,

但给我打贫穷的地域炮,

并指责我千百年来的饮茶叹世界,

那就跑偏了,

忽视了此次疫情超乎人们想象力的严重性。

我想说的是,
原谅我生性平淡,
但也曾经历高光。

我是荔湾区

我是荔湾区,

是广州老三区之一,

位于广州市西部,

是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域,

也是老广州的发祥地。

拥有“一街两路”——

上下九商业步行街、

康王路和中山七、八路

三个重要的商业地带。

我看似平淡无奇,

但人们说起“千年商都广州”时

基本上就指的是我。

很久以前,我可是“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

于是我被叫做“荔枝湾”,说我“水秀花香”。

我还有一个更为人知的名字,叫西关

所谓西关小姐,东山少爷。

人们常说“体味岭南到广州,

没到荔湾就没到过广州”

可见荔湾对岭南文化的影响之深。

因为历经岁月沧桑,

所以我一直传承岁月,雕刻时光。

“三雕一彩一绣”也是我们荔湾区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能够叫我一声低调的实力派吧。

这里说的三雕是指牙雕、玉雕和木雕,

一彩一绣是指广彩和广绣。

另外,我这几位主修建筑的孩子,

他们成绩也不得不炫耀一下。

陈家祠

陈家祠,岭南建筑的代表,始建于1888年,

是广东各地陈氏宗族共同兴建的“合族祠”。

由于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华丽精湛的雕刻工艺,

让他成为岭南祠堂建筑之最。

恩宁路

恩宁路,有名的骑楼街,

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

经过岁月的冲刷,街道变得沧桑,

充满岁月的痕迹。

▲省级非物遗项目西关打铜代表性传承人苏广伟。现在恩宁路的很多老字号都已经消失,但仍然还能看见很多打铜铺在经营,故恩宁路也被称为“打铜一条街”。打铜工艺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在恩宁路一带兴起。

修葺之后,老街焕发新生,

“旧”和“新”充分结合,

更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还有粤剧博物馆,

亭台楼阁处处显露出岭南情调,

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让我倍感骄傲。

我只想承包广州的胃

都说民以食为天,在外地人眼里,

除了天上的飞机,地上四条腿的桌子,

广州人啥都吃,

甚至还笑称“广州人吃福建人”。

其实我们老广并没有那么饥不择食,

只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美食的眼睛。

坊间有句老话:食在广州,味在西关。

老广的胃,就藏在我的街头巷尾。

不得不晒一晒我手下的宝藏美食街

宝华路

这里有陈添记,宝华面店,顺记冰室,泮溪酒家,

传统美食店几步一家,

逛到天黑也不一定品得完哟。

龙津西路

全国人民都认识的“荔湾阿婆”就经常到这里的龙津市场,

那么津津面馆、有口福第一马蹄粉也别错过啦。

大颗饱满的云吞,

加了虾米和韭黄的大地鱼汤头,

咸中带甜。

千层的马蹄糕棕白相间,吃到真的有口福呀。

中山八路

最后走到主干道中山八路,

点份烟火气的干炒牛河,

来份饭后甜品红豆双皮奶,

甜甜蜜蜜。

还没吃够?

那就在“荔枝湾”两岸寻觅

炸鱼皮、艇仔粥、濑粉吧,

边欣赏水乡风景,

边感叹荔湾人真有口福呀。

泮塘路的“鸡仔饼”“蛋挞”等粤式美食,

还上过中央电视台的推荐呢。

正所谓

人间三餐,不过一碗烟火,

能承包老广的胃,

我甚是荣幸。

我曾经历的高光

在疫情之前,我也多次登上世界舞台,成为焦点。

佛法西渡

现在的下九路,

有一个被称作“西来初地”的地方,

因为这里乃是印度僧人菩提达摩

从海外来广州登岸之处。

在相近时期,佛教在国内传播开来。

“天子南库”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政府实行“一口通商”,

广州城是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

外国商人来华交易,

都要找指定的商行,

作为贸易的代理。

这些指定的对外贸易行店,

就是“十三行”。

由于当时商行手握特权,

富甲一方,

时人又称十三行为“天子南库”

沾了十三行“世界聚宝盆”的光,

我荔湾区当时风光无限。

一场突发大火,

更是暴露了十三行的“富有”。

数家商行和住户被烧毁,

大火熔出的白银多达400多万两。

当时还被传“洋银熔入水沟,长至一二里”

你要问我真的有这么多吗?

我只能说时间太久,不记得了

沙面与鸦片战争

沙面,老城的一片小沙洲,

仅0.3平方公里,

历代作为国内外通商要津。

明朝时在这里设立华节亭,

管理外商货物进出,

清中叶在这里设立西固炮台,捍卫广州

道光年间,这里先后经历

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

留下了抗外御侮的历史痕迹。

但没能挡住列强将沙面据为己有的野心。

沙面从此被强占为租界地,

四周挖出一条小河涌(即现沙基涌),

这里自此沐欧风而建。

现在的沙面岛上,仍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

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

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

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

六二三事件

六二三马路,在1926年以前名为沙基马路。

在过去,这里发生了一件令人悲痛的事情。

1925年6月,广州工人为声援上海工人

发动省港大罢工。

23日,10多万工人、商人、学生以

及持枪的黄埔军校学生举行集会,

要求达到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

当下午3时游行到沙基西桥口时,

双方发生冲突,

驻扎在沙面的外国军队

随即开枪攻击游行队伍,

造成50多人死亡。

次年,为了纪念“沙基惨案”,

沙基马路改名六二三马路

并在沙面东桥桥头

竖立“毋忘此日”纪念碑。

这是我们应当铭记的历史。

孙中山在荔湾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身影遍布全国,

其中不得不提的一座城市是我们广州。

他在华南西南地区

一共组织过十次武装起义,

有3次都以广州作为根据点。

孙中山还于1893年1月在

广州荔湾区冼基(在今十八甫南路)

设立“东西药局”、开展医务。

将中西医学相结合

每日10时至12时设义诊,不收分文,

对贫病者一律施医赠药,深得民心。

白天鹅宾馆

白天鹅宾馆建设时正值国家开展改革开放

是全国“三个第一”的国家五星级宾馆

其位于荔湾区沙面岛的南端,

面朝白鹅潭——羊城八景之一“鹅潭月色”所在地。

宾馆引入很多崭新的管理模式,

被形容为“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播下的一颗成功种子”,

并为中国宾馆业往后的发展

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酒店是广州市的地标之一,

故经常出现在不同的影视作品中。

其中包括《似水流年》、

《省港旗兵》、 1989年羊城贺岁万家欢。

心声

我荔湾区从来不追逐什么名利,

只是默默向世人分享美好。

这次疫情,

将荔湾甚至广东

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各种话语像雨点般落在我们身上。

我无意历经高光,

只希望疫情的阴霾早些散去,

让我热爱的人们早日回到怀抱,

享受那简单的一盅两件,漫步街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