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海南骑行3,海口到锦山镇-潘存故居
第一天,2021年3月13日,海口到锦山镇,70公里
下海文大桥后,沿文昌旅游公路往东。按照飞登路书指示,应该是14km平路,右转进入白石村乡道,再2km进入S203省道。
我们在旅游公路骑了大概3公里,看到一个指示牌,指向琼北大草原,在热带地区还有大草原?于是提前右转向南,在一条乡道上走了1km左右,进入203省道。文昌旅游公路是新修的大路,比传统的省道等级高了不少,所以这儿飞登建议走旅游公路,但旅游公路两边啥都没有,不像省道两边颇有人气。
前行不远路过蛟龙塘村,因村中有一个小水塘,据说以前有蛟龙飞出,《文昌县志》写成蛟塘村。
成樑(梁),指修建桥梁,语出《夏令》:“九月除道,十月成梁。”我一个老同事就叫这个名字
203省道也叫文铺线,该线由1927~1928年间兴建的文苑路、潭教路东段、文山路、菠梅路、湖锦路、二十八区公路等6条公路改建而成。当时铺前湾上没有桥梁,看起来是修路者的期望,现在实现了。
2公里后到隆丰村,这儿有集市和饭店,我们停下来打尖,比正常的午饭时间晚了近二小时,饭店里只有米饭和炒菜,没有米粉、面之类的,有点出乎意外,但我们没有问题。
第一次看到活的文昌鸡
等着炒菜上来时,向店主人询问琼北大草原的情况,他一句话就打消了我们的念头,他说那就是一个农田,和普通的农村没什么两样。他强烈建议我们去北面的木栏港,那儿有世界第二的“急水门”。我在地图拉了一下路线,要多绕20公里,只能放弃。
于是继续沿着省道前行,到一个路口,有指示去潘存故居。潘存不知何人?指示牌上说内进300米,但那个箭头所指方向没有路,以为要往前一段路再拐进去,等骑到前面的一条小路,发现不太对,用百度地图一查,就在那块指示牌下有一条岔路,但与箭头的方向正好相反。
箭头向左,路向右
回过头来,进入白沙园村,别有洞天。
潘存,《海南省志》与《文昌县志》都有传。
潘存,生于嘉庆二十二年(1818年)农历十二月初一,字仲模,别字存之,号孺初,清琼州府文昌县人(文昌县铺前镇港头村)。七岁入私塾,十二三岁能写一手好文章,被称为“神童”。清咸丰元年(1851年)乡试举人。不久应礼部试,循例授职,任户部员外郎,福建司主事。
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到咸丰三年攻下南京,与清政府分庭抗礼十多年,进士举人出身的地方官员折损近一半,同时半壁江山无法进行正常的科举考试,因此像潘存这样的公车也可以长期在京任职。
潘存在京30年,参加会试十余次未中,仕途屡荐不升。于66岁时辞官还乡,迁居白沙园村。
光绪九年(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军骚扰沿海一带,包括琼州海域。当时张树声、张之洞先后出任两广总督,委任潘存为雷州和琼州两州团练,训练水兵守卫海防,被赏加四品官衔。
其时,潘存草拟《琼州改建行省建议方案》,通过张之洞呈报朝廷,为历史上最早提出“海南建省”意见的人。
1988年,海南正式建省,追本溯源,潘存的地位上涨,其故居于2012年成为文昌市文保单位,2020年再升级为省保。
潘存回乡后,致力于兴学育才,曾在广东惠州丰湖书院、海南文昌蔚文书院、琼山苏泉书院任教,后同观察使朱亮生创建文昌县溪北书院,为发展地方教育作出重大贡献。
潘存生平酷爱书法、楹联,作品名扬中外。所作之字,中外名士不惜重价争购。尤东洋人见潘存书,仰之如泰山北斗云。日军侵琼期间,却将潘存故居拆毁大半,现仅存两间正屋。
潘存50尚未得子,后经宗人劝其纳妾,始举一男,73岁始得一男孙,喜不自胜,何恨天花流行,男孙竟而夭折,悲痛逾常,遂一病不起,于清同治癸已年(1893年)六月初八逝世于家,享寿76岁。
右边那张答谢笺上落款潘存后裔,潘存仙逝后可能还有孙辈出生
村里的环境非常...可以说豪华,遇到一位大哥,他很热情地邀请我们去那个大院子休息、聊天,那儿有几个人悠闲地躺在吊床上,轻轻晃荡。他说这些都是前面东坡小学的老师,村子里也有人在海口打工,生活条件优渥。他说附近还有很多古墓,若不是天气太热,他会带我们过去看看。
与几位晃荡的老师闲聊几句,到最后也没确定他们是否潘存的后裔,我感觉不像,谁知道呢?
离开潘存故居,路过东坡小学,这个学校与苏东坡无涉,后面几天,我们将会遇到很多叫东坡的地名。
向前2公里,203省道转而向南,与飞登路书重合,再1公里多,遇到珠溪河。和我们习惯的认识不同,珠溪河的流向是由东南向西北,最后西流汇入铺前湾。
过了珠溪河桥,在进锦山镇前,遇到一大群鸭子,在路边的水田中,不怎么怕人,我们走近了才有次序地游进水田中,长江中游一带推广鱼稻混养,下游有虾稻混养,应该是差不多的农业技术。
然后就抵达锦山镇,我们今天住锦恒宾馆,飞登推荐的酒店,很大的房间,可以把两辆车都推进去,90元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