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关古城
前不久,下乡中午路过县城外,一小碗酸米饭,几筷子碗托(地方美食),不算吃完饭的我,打了个招呼就顺着老城的街道走去。高温下从南到北,就已汗湿衣衫。流连在记忆中的一些地方,返程的同行小伙子已经找寻过来。大中午,街道上几乎没有行人,我把老城的一些特征摄入镜头,它会再次变成我们的记忆。
偏关县古称林湖、始称偏头关、偏头寨,五代置偏头砦,元改偏头关,清改称偏关县。因东连丫角山,西濒黄河,东仰西伏,故名偏头。县城位于山西的西北边陲黄河边,处于黄河南流入晋的交汇处。县境东西长60千米,南北宽58 千米,全县总面积1682平方千米。县城虽然不大,但偏头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它是明代长城外三关之首,偏关也为"三晋之屏藩"、"晋北之锁钥"。现存的关城为明洪武十三年(1390年)所建,明宣德、天顺、弘治元年、嘉靖六年、隆庆年间均有修建。
偏头关城形状不规则,东西长1100米。东、西、南三道城门均建有瓮城。城高10米处砌砖石,南门至西门一带,砖石大部犹存。西墙、北墙多为夯土墙,东部城墙已毁。明代,北方城堡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而建,所以不设北门,也就是不给敌军入侵留下方便之门。东南一公里,有一座凌霄塔,系明代建筑。
偏头关关城(南)
偏头关关城(北)
二道街
三道街
鼓楼以南主街道
大观店
大十字街东
大十字
大十字街西
鼓楼(南)
鼓楼(北)
万府街
鼓楼以北主街道
太虎坡
新台子
西城门已毁,这个位于西关街北口的门洞,是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建造的出水门洞。西关街出水北门俗称水梢门(音)。
上图为出水口南,下图为出水口北。
东城门也已毁,这是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在城东制高点建造的“点将台”,后于明末清初战事平息的时候,将入东门街台洞改为“文昌阁”,成为小型庙宇。因为方位东面为青龙位,主文运,所以设“文昌阁”,或“文昌庙”。也是“瞭望台”。
上图为门洞西,下图为门洞东。
关城的城墙南门至西门处基本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