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恋爱观使我清醒”

我们从小就缺乏感情教育。

学生时期,大人们不允许我们谈恋爱,可大学一毕业父母又急忙催促我们找对象,就像你刚拿了驾照,就逼着你开上高速。

于是我们将以往从言情小说、偶像剧等大众文化中接收到的许多关于恋爱的「教育」一股脑落实到现实中。

但其中有些爱的理念不仅没有助益,甚至可能会误导我们,导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需要收到「罚单」或发生一两次小型的「交通事故」,来达到自我修行。

有的人仅仅通过一段刻苦铭心的感情便明白了什么才是对的人;有的人通过几次恋爱经历,才确定了什么样的人值得继续交往;也有人遇见了再多的人,始终不知道如何确认,自己应该找什么样的人。

最近我发起了「你是从哪一刻开始确立了自己的恋爱观?」的征集。

现在我想把这些答案分享给你,或许可以给「刚上高速」的读者一些启示,你也可以找找有没有跟你相同的恋爱观。

自从上一段感情结束后,我开启了长达四年的单身生活。

从一开始的不安焦躁,到逐渐淡定自若,我越来越能够独处。

我也发现,越自信的人就越能够独处,越不自信才需要一个人不能离开她,等于说是在这个不能离开的人身上找到证明自己的一种存在感。

现在的我对于爱情已不再怀有强求的心,但我始终认为好的爱情就是近乎亲人的关系,不应该只是一个爱的关系。

因为爱得死去活来,它并不真实。

有过两次恋爱,但最后都是我提的分手,不是变心也没有第三者。

而是我还没有找到方法让别人进入我的世界,同时不降低我现有人生的质量和多样性,说白就是我还没有能力去好好谈一段恋爱。

恋爱说到底就是一种交换,我拿出一部分的时间、金钱和空间支配权,去换得对方的善意和偏爱,来提升自己的精神愉悦。

可在交换过程中,我逐渐感觉到自己失去了自我支配的能力。

如果你在一段关系中,也逐渐失去支配时间、金钱和空间的能力,要嘛对方不是对的人,要嘛你还没有能力进入亲密关系。

有过一段交往6年的感情,期间他对我还行,两个人的生活也算安稳,便也不去盘算以后,过一天是一天。

可时间走到第六年,彼此都30岁的节点,谈及未来、婚姻、金钱导致不欢而散。

对于交往了几年的情侣,千万不要觉得对方对你挺好的,就假装问题不存在。

既然选择了彼此,就要去面对世俗的琐碎,要去聊金钱观念,要去聊未来的可能与风险,要去聊彼此愿意做出的让步与界限,不要觉得有情可饮水饱便贪图于当下的安稳。

我爸妈的婚姻不属于自由恋爱的范畴,是那个年代的配偶分配。

于是他们的婚姻生活因为性格不合总免不了磕绊,我也一度因为这样不和谐的家庭对婚姻感到绝望。

有一次加班太晚回到家,见到他俩还在吵架,我一时也情绪失控了。

事后我妈来房间跟我说:「爸爸妈妈都是好人,就是因为不合适性格差太多,我呢大大咧咧喜欢开玩笑,你爸就死脑筋一个,你别因为我俩对婚姻有不好的判断,一定要找一个适合你自己的人。」

我想,就是在那一刻确立了爱情观,一定不选择无法体会或感受自己悲欢的人捆绑在一起。

我是一个很有活力的人,对于恋爱观的形成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节点,更多还是在成长中逐渐形成。

就好像经历了失败的感情,我也不会丧失追爱的信心和勇气,反倒让我更清楚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会在下次选择时更坚定,相处时更清醒。

没有恋爱时,生活里总有比谈情说爱更好玩的事儿,工作赚钱,到处旅行,花天酒地,根本没工夫为情所困,男人嘛,有也行,没有也行。

有的话,那我会希望下雨时我俩就打一把伞,没有伞我俩就撑件外套,没有外套,大不了一起淋雨;可如果他觉得两个人打一把伞挤,撑一件外套幼稚,一起淋雨丢人,那我就换下一个。

反正爱的时候不辜负人,一个人的时候也不辜负自己。

好像直到现在,我还在不断形成我的恋爱观。

恋爱观的应该不是一瞬间确定的吧,看过的书、听过的歌,目睹的红尘男女,都会对自己的恋爱观产生影响。

看《红楼梦》和《飘》,两种完全不同的爱情,到底是第一眼就能确认彼此的宿命,还是要经历真实苦难才能意识到的存在。

听五月天,好像牵手、害羞就是最纯美的爱情,听梁静茹,又要在爱情里安静等待。

看《老友记》,爱的人一定要是你为诤友,看《摩登家庭》,遇到了那个人在一起学习怎么磨合。

到现在看身边的人,或单身、或恋爱、或分手、或成家,各有各的孤独。

很多时候,我们的人生就是在一次次的「爱而不得」里走完了全程。

你要说没有遗憾吗,那肯定是有的。

但弥补了那个遗憾就一定有更好的结局吗,又或许与曾经的遗憾一步步和解才是我们一路走来成长的过程。

从最初坚持自己的不将就,再到心甘情愿的选择妥协,最后我们也明白了,该发生的始终会发生,我们只能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做到最好。

总会有一天,我们可以和一切握手言和,继续往前而不是沉浸在懊悔的情绪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