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这个祠堂有十六副古对联,副副精彩!
田心王氏古祠堂联赏释
王恒卿
原田心王氏宗祠,座落于湖南省邵东县杨桥镇两顺村荷阿岭右侧山麓中,座南朝北,始建于乾隆年间。于乾隆14年己巳(公元1749年动工),越庚午辛未于乾隆17年(公元1752年壬申)告竣。历经149年风雨剥蚀,至光绪27年辛丑(公元1901年)在族人冬至祭祖时发现墙体裂隙,门窗遭蚁蛀,似有倒蹋之危。于是便在族人的同心协力之下,及时乐捐重建。经一年半时间的努力,又于光绪29年(1903年癸卯告竣)。重建后规模较前扩大了佷多,为三进六纵,大小百多间。前端东西两侧是槽门,中间有两米多高的院墙,院墙中间用石灰砖瓦堆成一座山字形牌墙,长约3米,高约2米5,对着大门,东西槽门各一排三间锁形屋,院内有一块大空坪,空坪两端靠近槽门。与围墙处植有四季常青的柏树两株,经过五十余年的成长,到1958年柏树被砍伐时已长成十几米高、两人合抱的参天大树了。当地至今还存有此二树剖成的柏香。靠槽门的柏树附近立有两个两米高且有0.4米见方的栓马桩。走进槽门两端,可见到一字排开的用料石砌成的有三道大门的大排楼,正大门为双龙抢宝的大理石石雕门框,两扇实木门板,门板背面装有自动门锁,石门上方用油灰堆书了“王氏宗祠”四个金光闪闪的凸形大字。大牌楼墙体上雕满了24孝的全套人物图像,其雕刻工艺非常精湛,人物栩栩如生。两端耳门上方分别堆着“入孝”“出悌”的大金字。耳门连通第三第四纵。上一步台階便进入前厅,祠堂前厅为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地一层用作进出祠堂的通道。第二层为一5mX8m的戏台,戏台两边各有一5米见方的化妆室。两个化妆室各有一道1.5米宽的通往第二厅的走廊,走廊两端装有实木扶手。第二厅为会客厅,长宽为15mx6m,供平时聚会或看戏用。厅内置放着两条30Cmx10m长的大秦凳供来宾休息用。二厅正中有一游厅,约4米见方,游厅入口处门上高悬“三槐堂”黑地的金字牌匾。字迹苍劲有力,熠熠生辉。游厅两侧各有一内天井,旁有走廊。上三步台階通达第三厅。此厅为一字排开的三座大厅。正中一间为6mx7m的主厅,主厅两旁各为6mx4m的昭穆厅。三座大厅堂上均装有木制神龛,神龛金碧辉煌、端装大方,非常豪华。其余几纵都是附属生活用房,如经理室、客房、仓库等,专供族人住宿用,大小近百间。由于解放后该祠堂被转作学校用,其后又被逐渐改成教室、办公用房,就这样化整为零,完全不见祠堂原貌了。
田心王氏,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壬戍)六修族谱时,已有男丁万余人,到2008年八修时,已达两万多人,此外,在湖南填四川时迁出的人数更多于邵东人数。祠堂虽已面目全非,幸好祠堂对联尚有记载。现收录于后,并做简析,以飨读者。
一,财门
1/
柏拟武侯庙;
槐培晋公庐。
此上联以武侯庙与武侯庙之柏入手,先不直接写主题。这种修辞手法叫“兴”。既先言他物,以引出此物。既以“柏拟武侯庙”引出“槐培晋公庐”。这也是由于中国历史上的诸葛武侯也是大名鼎鼎之人,堪与我晋公匹配之故。晋公者,名王祜(读hu),(亦说名祐,说法不一,但通过现代研究姓氏的专家以大量的史实考得出实乃叫王祜)。乃辅佐过北宋宋高宗与宋太宗两朝朝政。由于辅佐有功,死后被宋太宗封为晋国公,简称晋公。“庐"本指简陋的房屋,这是本联作者对该堂之谦称。本联以武侯庙做陪衬,从而引出晋公庐。
此联看似简单、通俗易懂,实则全联都是用典。如“武侯庙"、“槐"、“晋公庐"等都含典。把读者带进了我三槐王的姓氏起源中去了。三槐王氏之所以称三槐,三槐里藏着一个优美动听的故事。说的是我三槐王氏之开派祖一一晋公王祜,因生前并未封公,故在他老去之前,在自家堂前亲手栽下三棵槐树,并断言其后裔必出三公者。(三公:既周代时司马、司寇、司空三者合称三公)。后来,果然其子王旦便做了宰相,并在以后代出宰相和宰相一类的朝廷高官。此联以流水对的形式娓娓道来,在对仗上也非常工整帖切,毫无做作之感,足显联作者的娴熟撰联之功。
2/
天下半司马;
池中双跃鱼。
本上联言我王氏家族中历来人才济济。光在司马一职中就占了天下一半。(当然这只是个概数,但至少于之不相上下)
下联之“双跃鱼”泛指在一个家庭中,一次有过兄弟或父子同时登科及第者,比喻为双跃鱼。跃鱼者,(鲤鱼跳龙门也)。此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概言王氏家族中之先贤们奋发图强,傲立于世,以至能涌现出很多辅国兴邦的栋梁之才。这下联既是写实,也是联作者对王氏后裔们的殷切希望。
二,耳门
3/
葭管飞灰,时承大祭;
槐庭春酿,侯值方兴。
“葭管”,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以葭管制成。“葭”芦苇也。葭管上有十二孔,分别代表一年中的十二侯。古人还用芦苇烧成灰,谓之葭灰。在年初将葭灰填入葭管的十二个孔中,然后将带有葭灰之葭管藏于密室中,待代表那个气侯的葭灰飞出来了,就说明那件事该做了。假如代表冬至的那个孔中葭灰飞出来了,就该举行冬祭了。
下联之“槐庭”,既是三槐王氏之门庭。意思是说,我们三槐王氏春天酿的用来举行冬祭的酒已飘香了,也是举行冬祭的时间到了,该举行冬祭了。
4/
斗转星移,足徵光远;
肴佳酒旨,尽是祭馀。
“斗转星移”指时间,“徵”,征的繁体字,“光”既“光华”、“光辉”也。
此上联意思是:通过时间的推移和大量史实足以证明,我们王氏的光辉闪亮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
下联则说现在用来祭祀先祖们的美酒佳肴已经准备就绪,可以举行祭祀了。
此联说明我们王氏家族对祭祀祖宗非常重视。俗话说,祭如在,这也是用来教育后裔们要重视对祖宗的敬奉,以慰先贤。此联暗示了一个家族或个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先,每年都要举行相应的纪念,并要代代相传。
三,戏台下柱联
5/
满堂冠冕排当面;
十部笙歌在上头。
“冠冕”既衣冠楚楚的而且是社会上很有身份之人。“笙歌”此指戏曲。
众所周知,祠堂里的戏台是分上下两层的,地面一层只有几根大柱子支撑着楼上的戏台。这样好将地下层做为出进祠堂的通道。
此上联是说,坐在下面一层看戏的都是些很有身份的仕宦之人。
“当面”既指前排中间。“十部”则概言其多。此联说明了唱戏和看戏的热闹场面和王氏家族的风光场景。
6/
楚楚衣裳,当行出色;
洋洋音乐,高唱入云。
“楚楚”整齐之意。“当行”(行读做hang),行当也。既指演戏的那一行。此上联意思是说,在当时社会上,这个戏班的服装是首屈一指的。而下联的洋洋则指盛大的场面。高唱入云是说唱得非常好。此联盛赞了该戏班里不但服装导具都很好,而且有强大阵容和出色的演出。
全联以盛赞戏班和戏来表现我们家族的兴旺。因家族有钱有势,故能请到一流的戏班,唱出一流的戏来。
四,戏台上柱联
7/
唱乐府辞,画壁犹传绝句;
歌清庙什,成均且弄洞箫。
“乐府辞”既乐府雅辞,是从宋人三十四首辞中选出来的,而且都是些上乘之作。“画壁”,指在壁上画记号。典出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时最有名的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位诗人在郊游时,来到一所酒楼赊酒喝,(因当时他们还未入仕,故无钱饮酒)忽然有十多位梨园子弟也来到楼上宴饮,他们三位诗人便坐到一个火炉旁观望,一会儿,又有几个歌女寻上楼来,声乐齐发,唱的都是当时有名的曲调。其时王昌龄便和他们两个伙计约定:在她们唱出的诗歌之辞中,看谁创作的作品被演唱得最多,唱者每唱一首谁的作品,就由谁在壁上画一笔以记之,最后以多者取胜。“绝句”,指五言或七言的诗句。“清庙”,肃穆清静之宗庙。“什”,古代十篇计为什。“成均”,古代最高学府。“洞箫”,既箫管下面有个洞的箫。古人制的箫有两种,一种是在下面洞里填上腊,一种则不填。
此联是说歌女们唱的都是代表当时最好的歌词,用以歌颂我们王氏家族的人文景观、优良传统及美好的家风。在她们歌唱时,还有正规的专业乐师以洞箫伴奏。
8/
竹里琴弹出阳春调;
缑山笛奏来白雪腔。
“竹里琴”是古代用弹奏方式演奏的琴。“阳春调”和下联的“白雪腔”既是“阳春白雪”之意。它代表的是当时最有文化品位的优美曲调。“缑山笛”是指用缑山之竹制作的土笛。
此联意思是说,由于演奏乐器的人都是些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所以既使是用最差的乐器也能演奏出最优美动听的曲调来。此联与上一联互相呼应。上下联都是写不仅戏班的戏唱得好,而且乐也奏得很好。
以上两联都是以赞美戏班的好戏和好乐来达到赞美王氏家族风光无限的效果。
五,寝室耳门联
9/
济济跄跄,骏奔有度;
雍雍肃肃,雁序无哗。
“济济”表示人多。“跄跄(读枪qing)”形容举止合乎礼仪且队列整齐。
“骏”,骏马一也。“雍雍”,从容大方。“肃肃”,严正貌。“雁序无哗”,象天空中大雁排成的阵脚一样华贵、威严,且没有一点杂乱之声。
此联是写礼生们在祭祀祖宗时的一举一动都很有仪态,快而不乱,严肃整齐又不喧哗。动作相互协调和谐、娴熟、神态庄严肃穆。表现了大家对祖宗们的尊重和崇敬之情。
10/
蒸尝下在无形而视;
宗庙中以有事为荣。
“蒸尝”,祭祀的通称,又为冬祭之特称。秋祭曰尝,冬祭曰蒸。“宗庙”本指天子诸候祭祀祖先之处,又做王室国家之代称。此乃指祠堂。
此联写礼生在参加祭祀祖宗时的场面。
此上联主要是给下联做陪衬的,并无过多实际意义,也是运用了比兴手法来创作的。下联的“有事”是指在一个家族中,每个人都要为集体、为国家效劳,故曰以有事为荣。同时这也是我们王氏家族的家规家风。如大家都懒于家事国事,那就叫无事了。
整个下联,言近而旨远,内含非常丰富,令人遐想。
六,各正柱联
11/
三元曾及第,论科甲功名,诸姓谁为翘楚?
槐荫正满庭,愿艰辛培植,大家庇厥本根。
“三元及第”是指在科考中,乡试、会试、殿试都得第一名的叫三元及第。也指解元、会员、状元三元。“翘楚”,指杰出人才。
本上联是说我们的先祖们曾经有过三元及第之例。要论科甲功名的话,在所有的家族中,于我们是无与伦比的。下联的“槐萌正满庭”。其本义是说三槐堂的槐树的荫凉已经覆盖了整个庭院。最重要的是他的引申义。既是说,我们三槐王氏历代先祖们所创造的丰功伟绩已庇荫着我们世代后裔。愿我们大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尽职尽责,谨守家风,去不断发扬光大这来之不易的光辉业绩和光荣传统。使之永远传承下去。
12/
晋国发祥,宰相勋和光北宋;
潭州启瑞,刺使事业显南方。
“晋国发祥”,是说我三槐王是以晋国公王祜为开派之祖,而王祜曾辅佐宋高宗和宋太宗两朝政权,是有功于朝庭的重臣。虽然其生前没有做过宰相,但死后被追封为晋国公。因晋公生前曾在庭前亲植三槐,并断言其后嗣必出三公者。果然其子王旦便做了宰相。故曰晋国发祥,宰相勋名光北宋。
“潭州启瑞”,乃指我发仁公来到潭州做了刺使后,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把本地区治理得政通人和,物阜民殷。故曰刺使事业显南方。
“刺使”相当于当今省长之职。
此联以直抒直入的写作方法,直接说明三槐王氏在北宋以后历朝高官中,都有其重位,赢得了世世代代的勋名光耀国家和氏族。
13/
三公爵秩崇,数十传勋名尚在;
槐荫庭皆满,千百载气象常新。
“三公”,指中国古代的三种官职的合称,前者指司马、司徒、司空。《周礼》中指太师、太傅、太保。“崇”,崇高也。
上联是说在北宋及其以后,象三公以上的官做了几十传,这样的好名声至今还在传说。一个家族的人在国家的最高层做了几十传的高官,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这是王氏家族中良好家规家风的结果。试想,要是官没做好,不仅朝庭不允许,就是全国老百姓的口水也会将其淹死。
“槐荫庭皆满”此乃是个比喻句。其本体意思是说槐树的荫凉已经覆盖了整个庭院。但此话的喻体意思非常之广。它是说三槐王氏家族的前辈们所谋来的福祉,都触及到了所有的王氏后裔,既使到千百年后的气象还是会闪闪发光,永不退色的。
14/
三冬香共焚,看红炉烟篆,上格先灵,清芬不减武侯柏;
槐夏名曾著,忆绿树荫浓,远垂后阴,遗爱何殊召伯棠。
“红炉”,香炉也。“烟篆”,焚香时绕着烟圈往上升的烟。“上格”,既高尚的风格。“清芬”,高洁也。“槐夏”,指整个三槐王氏。“遗爱何殊召伯棠”,“召伯”,(召读shao),召伯乃周文王之重臣,于周文王并称二公,既周公、召公。“棠”,指甘棠树,又叫棠梨。召公还有个“甘棠遗爱”之典故传于后世,至今常被引用。是指当官的在卸任后,由于其在任时廉政爱民,故老百姓舍不得他离开,还经常以各种形式纪念他。
此上联意思是说,我们在冬至祭祀祖宗焚香时,香烟在我们具有高尚风格的祖宗们面前环绕,那高洁之貌不亚于武侯之柏。
下联写我们三槐王氏曾经是很有名的望族,我们氏族的光辉历史象槐荫一样远远庇护着王氏后裔们,他受老百姓推崇的程度一点也不比甘棠遗爱逊色。
15/
三唐两晋以還,多居显宦,非天相我家,曷克臻此;
槐树竹篁之内,丕著宗功,故泽流当代,犹未艾焉。
“三唐”,既初唐、中唐、晚唐。“還”,以来。“相”,帮助。“曷”为什么。“克”,能够。“臻”,达到。“槐树竹篁之内”,既在历史的记载中。“丕”,大也。“著”,记载。“泽”,恩惠。“艾”,尽、断绝。
此联意思是说,从三唐两晋以来,我们三槐王氏能达到如此兴旺的景象,并不是靠上天庇佑才成的。
下联则说在历史上,以及其冗长的篇幅载着我们先祖们的丰功伟绩,值到如今还没有断流。
16/
三公望重,四杰名高,都是宗功祖德;
槐荫满庭,柏枝夹道,总由本固根深。
“四杰",指王勃、杨炯、盧照鄰、骆宾王四个才子。
上联是写三槐王氏在历史上做高官的人和王勃等才子,都是德高望重的,而且也是祖宗庇荫的。
下联则进一步证明了这些理论的存在。而且都是有历史渊源的。
此联是以递进的修辞手法创作的,上联写因,下联写果。
纵观以上诸联,每一联都以不同的修辞手法表现主题。观其作联风格,大致相同,写作水平则达到了最高程度,十六联可能全部出自一人之手,说明了此联作者不仅有非常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还有非常高明的文字驾驭手段,其想象力也非常丰富,而且平仄娴熟、对仗工整、语法修辞精当,楹联的生命力也很强。虽然不知道它是何年何人所作,但至今仍很新鲜,也是值得当今联家学习的。
由于本人学识浅薄,未能究其精彩,还望读者雅正。
是为释
2018.11.18
注:本文原始资料为族贤王谊洪提供,在此鸣谢!
王恒卿:
1947年丁亥腊月生,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邵阳市楹联学会理事,邵东县楹联家协会常务理事,桐江诗联社社长。
感兴趣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