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礼吾:清朝高考考场的几幅奇联

清朝高考考场的几幅奇联

刘礼吾

现在的“高考考场”,按行政区划说,它只是以县为单位的考试场地,所以它只相当古代封建朝廷的府县一级的“试院”。但按照考试级别(省命题)或阅卷级别、录取级别(以省为单位)说,它又相当于“贡院”。因此,高考考场虽然都是借用了县市首府所在城镇的中学为之,但在高考的这几日里,自然也就不同于往日的“学舍”,多了几许神圣与庄严,也就相当于古代会试的考场——贡院,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国家或皇帝即开科取士的地方。正因如此,考场对联也自然成了文人驰骋才气留名古今的地方,就连贵为天子的乾隆也一展才气,为云南贡院亲撰并题写了大门对联:

  立政待英才,慎乃攸思,知人则哲;

  与贤共大位,勖哉多士,观国之光。

乾隆真不愧是乾隆,你看他一张口就大气磅礴地以最高统治者的口吻,教训考官们:国家等待英才去治理,你们要在思想上谨慎,要知人善任,为朕选取有用之才,这才称得上明哲。下联则以君王之尊,礼贤下士之态,鼓励考生们:朕要与贤良之才共同治理国家,贤良之才越多越好。观国之光,出自《周易·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本意是观国之风光,宜于作国王的宾客。对联这里借用为治理国家而成为国君的臣僚。从这里可以看出,联旨与撰联人的身份是多么的贴切,还可以看出乾隆深厚的汉学功底。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甘肃贡院的两付对联,一是左宗棠居然以自己三次参加会试落第的往事写于联中,以告诫考生务必珍惜考试机会。另一是吴可读的长达192字的长联,虽有大观楼长联的影子,但它是贡院绝无仅有的长联,值得欣赏。

左宗棠题甘肃贡院联:

  共赏万余卷奇文,远撷紫芝,近搴朱草;

  重寻五十年旧事,一攀丹桂,三趁黄槐。

吴可读题甘肃贡院长联:

  二百年草昧破天荒,继滇黔而踵湘鄂,迢迢绝域,问谁把秋色平分,看雄关四扇,雉堞千寻,燕厦两行,龙门数仞,外无弃九边桢干,内无遗八郡楩楠,画栋与雕梁,齐焜耀于铁马金戈以后,抚今追昔,饮水思源,莫辜负我名相怜才,如许经营,几番结撰;

  一万里文明培地脉,历井鬼而指斗牛,翼翼神州,知自古夏声必大,想积石南横,崆峒东矗,流沙北走,瀚海西来,淘不尽耳畔黄河,削不成眼前兰岭,群山兼众壑,都奔赴于风檐寸晷之中,叠嶂层峦,惊涛骇浪,无非为尔诸生下笔,展开气象,推助波澜。

甘肃在清康熙二年前隶属陕西省,虽于康熙二年朝廷颁令自为一省,但一直到光绪元年才成立贡院独立乡试,期间经历两百余年。故吴可读联劈头起句“二百年草昧破天荒”,极赞甘肃乡试第一遭。左宗棠也因此为它写联。史载参加甘肃首次乡试的人数较以往增加二三倍,多达3000余人,每生3卷,共约万余卷。所以左宗棠联以“共赏万余卷奇文”起句,远近的人才(紫芝与朱草)都囊括其中了,记其人才之盛,大有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之慨。下联则以“五十年旧事”为续,指的是自己五十年前原是湖南贫士, 清道光五年左氏首次参加科举考试,又经过六年的艰苦奋斗,才于道光十一年应湖南乡试中第18名举人。又过六年,三次参加会试均落第而归,“三趁黄槐”即指此。黄槐,即槐花黄了。此联上联抒写甘肃分闱而试人才济济,寓喜于文字之中;后写个人失意旧事,屡败屡考,不坠青云之志。以己之经历告诫士子务必珍惜考试机会。也只有左文襄公有此才情与胆略撰写出如此的贡院对联,这在古代试院、贡院对联中是绝无仅有的。至于吴可读的长联,就留给大家欣赏,也就不在此饶舌了。(理悟斋主于岳麓山下之云栖谷)

【作者简介】刘礼吾,号理悟斋主。邵东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绿汀文萃平台微信号  LTWCHJL1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