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前不为人知穷困潦倒的画家:常玉

他和梵高一样,生前不为人知穷困潦倒,在死后的几十年里长久不被人知,如今作品一票难求。

就在今年 5 月 27 日佳士得的晚间拍卖上,他的《白瓶花卉》3000万起拍,最终6500万港元成交。

这画面洗链简洁,突显花卉主题,流畅易懂。而花瓶背景及大片的乳白,其空灵的韵味更是一般西方绘画所未及之处。这也是常玉的绘画为何能赢得中西方的共同肯定与喜爱之处。

这个价格对于常玉的作品,不算高。只要拍场上出现常玉作品,就会引来瞩目 。

第一次初识常玉(SanYu 1901-1966),是在一本杂志的内页封面。这是常玉2011年破纪录的作品《五裸女》,现在仍占据着常玉拍卖作品成交价格的No.1。

《五裸女》1950,油画纤维板 120×175 2011年5月30日罗芙奥“现代与当代艺术”专拍,成交价 1.28 亿港元,创下当时华人油画最高成交纪录。

红色的背景,裸女站在金黄色的地毯,上面缀着中国牡丹,且有一些装饰性的图案,裸色的身体被黑线勾勒着,西方构成的图式,却散发着浓浓的东方气息。

2016 年香港佳士得 250 周年秋拍上《瓶菊》以 9100 万的港币落槌,含佣金成交价高达 1.0358 亿港元。

《瓶菊》油画纤维板 1950 年

2015 年佳士得“亚洲二十世纪艺术及当代艺术”夜场拍卖,《菊花与玻璃瓶》成交价 8188 万港元。

《菊花与玻璃瓶》油画纤维板 1950

2014 年 4 月 5 日的苏富比春拍“现当代亚洲艺术夜场”,《聚瑞盈馨》以估价待询的形式上拍,最终成交价为 8076 万港元。

《聚瑞盈馨》1958 年参选法国“ Jansonne 三年展”的作品

常玉生平不参与任何艺术组织,也没有发起过任何艺术运动。他生前的作品,从未出现于国内,只在欧洲和美国展出过。我们对于常玉的认知,大部分来自于上面拍场上的高价作品。

跟随赵熙 学习5 年,常玉打下了以“毛笔水墨”勾勒西方裸体素描的手法基础,也将中国文人意趣根植常玉之心。

《牡丹》 1921 ,水墨水彩双面画,背面为徐悲鸿《驯狮图》,这是常玉现存最早的画作

1918 年常玉去日本投靠二哥,并短期学习绘画,亲眼目睹了日本现代绘画的风起云涌,还接触了现代艺术。当时,裸体画在中国并未受待见。这次经历开阔了他的眼界,才有了后来他著名的裸画系列,

1920 年,常玉 19 岁,响应蔡元培的“勤工俭学”的浪潮,他与徐悲鸿、林风眠、潘玉良等人去了法国。常玉除了中途回国一次,便未踏入中国故土。

来到巴黎后,他不屑于进入正规的美术学院学习,选择崇尚自由的大茅屋学院学习绘画。这非常符合常玉的性情。他想要脱离被束缚的环境,他要到巴黎实现一个宏愿:“我要张大了我这经过训练的'淫眼’到东方去发现人体美……”

大茅屋学院是一家私人学院,以新奇的教学模式和开放的交流气氛而闻名,吸引了当时一大批崇尚自由表达的人。佛里兹(Friesz)、布德尔(Bourdelle)、贾科梅蒂(Giacometti)、札甘纳(Eadkine)等许多知名艺术家都曾在此任教或工作过,其他著名的艺术家潘玉良、吴大羽、庞薰琴也都经常出入此处。

这个学院真的很自由:无论什么人,买了门票就能进入画院参加速写班,每天下午 2 点到 5 点,或坐或站,对着模特画画。第一小时慢写一次,第二小时慢写两次,第三小时画速写,模特每五分钟换一次姿势。学院里没有老师,只有负责掐着时间号令模特换姿势的班长。

常玉就在这种轻松氛围下,画了不少女模特。

身在西方的常玉,改不掉也不愿意改掉用毛笔画画的习惯。面对速写,他不是像西方艺术家那样用炭笔或钢笔,而是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便勾勒出身形饱满的裸女。

裸女,这是常玉钟爱的主题之一,常常同个题材反复画。他笔下的裸女都有着粗壮的大腿,被徐志摩戏称为“宇宙大腿”。

他这个时期的作品,画面淡雅,粉嫩轻盈,轻松自在。

《四女裸像》 123 x 141.5 cm 油彩 纤维板

《双裸女 》1929,油画画布

从常玉整个人生来看,这是常玉人生中最为享受的时期。每个月富足的生活费,他可以在咖啡馆里一边看《红楼梦》或拉着小提琴一边画画。打网球、撞球,登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迅速地融入巴黎市民的日常生活,结交朋友,开拓视野。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上,显现出他内心的纯白无暇与无忧无虑。

然而, 好景不长。1930 年,大哥经营的丝厂受到日本生丝倾销中国的巨大影响而倒闭,第二年慨而离世。哥哥的去世,使他失去经济来源,生活急转直下。同年,他于 1925 年在大茅屋工作室遇上的妻子,他与一生中唯一的爱人玛素·夏绿蒂哈祖尼耶(Marcelle Charlotte Guyot)以离婚告终(之后常玉终生再未娶)。

左:常玉,《马素像》, 1928 年,铅笔纸本。右:马素·夏绿蒂·哈祖尼,约 1925 年

家境的变化引起心境的变化,而心境一一流露于常玉的笔端。他从“波西米亚王子”式的富足生活瞬间跌入到温饱线的底端,加之性格高傲,坚持自己的风格不从俗流,加上他与欣赏他的画商亨利·皮埃尔·侯谢(Henry PierreRoche)决断,断了自己稳定的经济来源,日子愈发难捱。

侯谢曾是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乔治·勃拉克(Georges Braque)的经纪人。从 1929 年至 1931 年,侯谢收藏了常玉的 111 幅油画和 600 幅素描。

常玉(右下)

决断的具体原因未明不得而知。估计与他的“公子哥儿脾气”有关,常玉不能容忍画商凌驾于自己之上,但他要的“平等关系”很难实现。人家请常玉画像,他约法三章:一先付钱,二画的时候不要看,三画完就走,不提这样那样的意见。答应这些条件的就画,否则坚决不画……”

“不合作”态度使常玉和画商乃至整个艺术市场渐行渐远。但他像杜尚一样,“即使要饭,也不回国”。平时以绘制彩漆屏风和器物谋生。

从这些历史资料我们可以判断,失去哥哥的常玉对侯谢很依赖,加上他从小被宠溺的个性,独立特行的性格,与商人侯谢的冲突越加明显。1932 年侯谢断绝了与常玉的合作关系,仅合作了 3 年。

因为生活的变故,常玉的画风也开始出现变化,作品里早期明亮素雅的粉红赭黄等色调逐渐变淡变暗。

30 年代起,他开始以油彩创作盆花, 平面化空间与简化造型建立起强烈的常玉风格。

《绿色背景的百合花》91×65cm 纤维板油画 1940 年代

从 1942 年开始,常玉的艺术创作进入“黑色时期”。他开始钟情漆黑,线条虽劲朗,画面的氛围却始终挥不去沉郁惆怅的情绪。

50 年代的作品,也是目前流行在拍卖行上的天价作品——常玉在盆花作品中,融合中国传统文人的情思,这些静物花卉画除了刻写着他的人生变故之外,他还将东方美学与西方素材完美融合,成了这时期常玉情感的最佳见证,也成就了拍场里最高价格的作品类型。

《花中君子》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以 2812 万港元成交

高风亮节的菊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繁华雍容的牡丹、清雅平安的竹子、 苍劲挺秀的梅花、玫瑰、常春藤等历来都是文人画家热爱的题材,也是他寄托情感的对象。

这些花儿在常玉笔下以西方手法的呈现,却不失中国文化的含义,寓意深厚。讲究的构图、肯定的笔法、出彩的颜色与细节,显得作品格调极其高雅。

《盆栽》131x72 cm 油彩 纤维板

吴冠中曾说 “常玉画了那么多盆景,盆景里开出绮丽的繁花,生意盎然;盆景里苟延着凋零的残枝,凄凄切切,却锋芒毕露。由于剪裁形式构成的完整饱满,浓密丰厚的枝叶花朵往往种植于显然不成比例的极小花盆里。我觉得常玉自己就是盆景……”

《青花盆中盛开的菊花》

这些盆花,永远静静地,孤独地矗立着,颇有残花败韵、强撑姿色之意。花盆中盛开的菊花
这些盆花,永远静静地,孤独地矗立着,颇有残花败韵、强撑姿色之意。

《磁州窑瓶内的白莲》 155×81 cm 纤维板油画 1950 年代

常玉还习惯在盆面题字,尤其特别偏爱宋代诗词。

《盆栽》油画 纤维板 128x72 cm

《盆花》油彩 纤维板 156x78 cm

他也将工艺符号入画,如象征富贵的金钱纹、代表长寿的万寿纹、喜庆节日最爱的红色金色组合等,营造出独特的韵味。

和候谢决裂之后,他几乎断了自己在法国艺术圈的前途, 他不得不重新寻找战场。 1948 年,他带着 29 幅作品辗转到纽约,住进了摄影师罗伯·法兰克(Robert Frank)位于东 11 街 53 号的寓所,一待就是 2 年。与此同时,也来美国推广他发明的“乒乓网球”。

《草原漫步》1940 年,油彩纤维板 , 49.5×64.5 cm

晚年的常玉,可以用凄凄惨惨戚戚来形容。而晚期的动物题材,完完全全是他内心的写照。早期的动物像,温馨可爱,到了晚期,动物描绘的越发渺小。当时德国流行的表现主义,展现大自然与生存竞争冲突力量,大型的动物如马、鹿、狼、老虎、豹等成了常玉笔下的常客。渺小的动物消失在偌大的空间里,这些渺小的动物正是他自己的化身。

《荒漠中的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