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流轰脂技术——关于温度与脂肪的较量
脂肪是人体的储能组织,会把人体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多余的脂肪不断积累,会导致我们的身材走形,代谢失常,乃至引发疾病。这也是现代人选择科技手段瘦身,帮助身体恢复良好身形和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
在人体供能模式中,首先就会先消耗储存的葡萄糖,当葡萄糖消耗完了,就会将脂肪转换成葡萄糖(时间缩短、速度加快),以促使身体产生热能。人的体温需要保持在36.5℃左右,但是绝大部分的肥胖人群(特别是女性)很难维持在这个温度。而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体温低则血液循环慢,而血液是给我们人体带来营养,带走“垃圾”的唯一载体,血液循环慢了,代谢就慢,脂肪消耗就会变慢造成脂肪堆积,如此一来则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粒子流轰脂爆热46-48℃ 轰碎脂肪细胞
因人体是碳基生命体,组织结构在摄氏33~39℃是正常范围。人体表皮能耐受的最高温度为42℃(5秒以内),人体内部组织,能耐受的温度为46℃以下。超过46℃会造成蛋白变性,就是热致死不可逆损伤,出现组织凋亡,这是生理学观察测量的科学数据。脂肪组织,在温度达到46℃以后,只要持续5分钟,就会出现不可能的损伤,失去生理机能,也就是凋亡的组织了。人体免疫系统,也就是白细胞吞噬系统,会在这个变性组织周围形成包裹来吸收,这是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粒子流轰脂技术,是利用特定波长的红外线与射频的特异性吸收原理,将身体局部多余的脂肪进行溶解,使其发生液化,并逐步随着人体的新陈代谢排出体外,从而起到瘦身的作用。粒子流直接轰击脂肪细胞颗粒,能量靶向精准,瞬间爆热至46~48℃,脂肪细胞破裂,脂肪颗粒被粒子流往返轰击,产生热堆积效应,在40X80毫米区域内,形成脂肪消融传递蝶变。
粒子流无创穿透表皮 能量直击脂肪层
射频是高频震荡的电磁频,例如我们日常照明用的电,频率在50赫兹,普通的民用电视220伏50赫兹,就是指它电场的震荡频率。物理学家发现,把这个频率继续提高,会发现射频会变成一个正当的电阻,也就是说它不需要电线来传播,它变成一个无形的,能够在空气当中传播。人们看不见,但是置身于这个作用范围内的有机体比如肉、鱼、蔬菜在这个高频震荡的电场分子发生碰撞就会发热。
一定频率的射频可以穿透人体表皮,达到人体深部,也就是说射频具备穿透性,而这个穿透性不会对表皮产生损伤。在人类今天的物理学发展的技术当中,射频是相对来说最安全的能够穿透表皮到达深部组织的一种能量传输方式,这也是现代医学集中于射频研究的焦点。现代发展的激光医学如以激光祛斑为代表的光子嫩肤,通过不同波段的激光进行祛斑、点痣、去红血丝等,就是利用光学的技术,因为激光最大的特点是有选择特异性吸收。而射频不具备选择性,所以最早在开展射频医学应用时因为其不具备靶向,不能特定作用于某个组织所以受到一定限制。
同时,射频对人体组织的物理特性,比如人体不同组织如表皮、真皮、皮下脂肪、肌肉、内脏及各种内部器官等它的阻抗(电阻)都不一样,这与铜、铁、木头的导电性不一样原理相同,电阻低的组织会吸收更多的射频,同时温度越高的组织阻抗越低。通过进一步的实践证明,人体不同组织电阻差别很大,不同组织的特性有差异、温度有差异,通过射频医学的应用,临床价值也进一步被发现。温度越高的组织在同样的射频作用下它会优先吸收射频能量,因此,如果想要某一个特定组织更多的吸收射频能量,应该让这一部分组织温度升高,如果它的温度升高,它就会优先吸收射频,这是全球医学领域得到的最新成果。
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动态的把人体靶向组织温度升高,如今,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将特殊波段1060nm激光的红外线与高能射频的穿透性相结合形成了今天成熟的粒子流轰脂技术,并被广泛应用。通过有指引的靶向的利用光的技术让脂肪温度升高,在表皮温度不超过42℃的情况下皮下脂肪升温到42-44℃,脂肪层会特异性显现出来,同时高能射频的输出集中攻击脂肪层,它的物理吸收特性便会呈几何数级的升高,温度也就会达到46℃以上,而这个温度是人体有机生命体的生死线,在一定时间下,脂肪细胞变性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