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买入900亿市值的分众

今儿勤快,一大早在被窝里就申报买入分众,结果买中开盘价6.18,全天最高。谁说的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事实再次证明,多睡懒觉才是赚钱的诀窍

目前持仓茅台37%,腾讯30%,分众12%,洋河8%,海康7%,古井B5%,2018年内收益-15%。

自2014年公开披露实盘至今,收益率分别为62%,13%,23%,62%,-15%(均不计新股收益,均满仓)。

2014年初的1元,变成此刻的3.1元(1×162%×113%×123%×162%×85%=3.1),年化收益率25.4%。

每次老唐说到收益率时,基本都有人会问收益率怎么计算

,以前我记得写过一次,但似乎说的不够清楚,今天再啰嗦一次吧!

如果一年内没有资金进出,收益率计算当然很简单,年底市值和年初市值一比,收益率就出来了。但如果期间不断有资金出入的情况下,怎么才能计算出能够正确衡量收益水平的投资收益率呢?

基金业应该有高大上的资金加权公式去计算年度收益率。老唐土八路,而且资金变动的次数很少,所以做法简单粗暴,直接从逻辑上搞定它,假设钱是从期初就进来的。比如:

假设元旦那天总市值为100,年中某日市值为115时(获利15%),新增资金10。此时,将新增资金量记录为10/115%=8.7,期初基准调整为100+8.7=108.7。

之后随时用账户实时市值与期初基准108.7去比较就是实时收益率。简单吧?

下跌时增加资金也同样。假设市值115时增加资金10之后,总市值又下跌到90,收益率为(90-108.7)/108.7=-17.2%。

此时又有新资金25加入,那么记录期初增加资金量25/82.8%=30.2,将期初基准调整为108.7+30.2=138.9。

此时的市值为90+25=115,收益率为(115-138.9)/138.9=-17.2%

资金撤出同样处理。如果你在获利10%的时候撤出资金20,那么将期初资金基数减少20/110%=18.18;如果你在收益率为-15%时撤出资金10,将期初资金基数减少10/85%=11.76。以此类推……

这是计算收益率。通过这个计算方法,可以看到投资收益率和资金的增加或减少毫无关系无论在任何位置追加或者撤离资金,均不改变收益率。

知道了这点,就不会冒出“某某人收益率高,是因为不断有资金补仓的缘故”这样的黄腔了

要注意的是,杠杆资金的使用是会扭曲收益率的,所以杠杆带来的获利和亏损,也要同样做上述处理——当然,老唐是不用杠杆的

比如,你期初本金100,获利15%后,按照8%利率融资50。要想记录正确的收益率,必须同样增加期初基准50/115%=43.5。此时市值115+50,收益率(165-143.5)/143.5=15%。

如果市值从165上涨到250,收益率变成(250-143.5)/143.5=74.2%。

此时,如果你卖出融资仓位,归还了借款和利息(假设是8%借入三个月,利息总额1),你撤出资金数额为51。

要想记录正确的收益率,必须记录减少51/174.2=29.3,期初基准变为143.5-29.3=114.2。

此时市值为250-51=199,获利总金额是99元,但收益率不是99%,而是(199-114.2)/114.2=74.2%。

杠杆亏损也同样记录,达到的目的是允许杠杆改变盈利和亏损的金额,但不允许杠杆扭曲投资收益率。

通常使用杠杆的投资者,会有意无意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自有资金回报率”上,假装杠杆带来的盈利和亏损,是自有资金的产物。

老唐认为,这数字对投资者而言没有关注价值。只要敢加上足够大的杠杆,任何小小的波动,都可能导致自有资金回报率出现巨大变化。

这数据只能代表鲁莽、赌性、运气或勇气值,不能代表投资能力,不看也罢——部分高确定性的套利行为所利用的杠杆除外。

收益率是记录和衡量投资水平的数据,无论是自有资金、借贷资金,无论资金量是10万、100万还是100亿,通过这样处理后,都可以放在一起比较。

至于年度盈利金额或者亏损金额,我一般不关心,觉着它似乎和阿Q的“我祖上先前也是阔过的

”非常类似,看它不如直接看账户实时市值。

但如果你喜欢记录的话,也不碍事儿,单独记个最简单的流水账,小学一年级数学,也浪费不了几分钟。

分众的优劣势就不再重复了。盯优势和盯劣势,谁对谁错,就让时间这个法官去裁决好了

,不会很久的。

注意 注意 注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