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妆造型

1、“唐宋元明清”各自女子的妆容特点

1、唐朝

唐朝妆容最大特色就是面部一定要化白面妆。唐玄宗时期更是百花齐放,光是眉形便有十多种,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唐玄宗时期还流行在额头画花,用金箔贴上,整个妆容配上当代的发髻显得华贵艳丽。

唐代民风开放,因此唐女子妆容多有变化,仅晚唐时期三十多年时间里,唇式就出现了17种之多。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等流行的妆容也融入了外来文化的特色。

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

2、宋朝

宋代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审美偏清秀质朴,所以宋朝的女子妆容极为素洁。但是唐朝盛行的远山黛在宋朝依旧十分受捧。宋朝妆容强调自然肤色及提升气质。

明、清的“裸妆”都是从宋代承袭的。胭脂只是略施一点,唇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桃心唇,而是比较丰满圆润的唇形,以浅色为主。

尽管宋代妆容大走简约风,但精致和高级感一样没落下,宋代皇后率先用珍珠作为面靥。面靥是古代妇女面部的妆饰,除了贵妇才用得起的珍珠,平民一般用金箔片、螺钿壳、花草、榆钱等剪制成的各种花朵形状。

此外,“倒晕眉”在宋朝盛行于宫中,是一种画成宽阔月形的眉式,在一端由浅入深,逐渐向外晕染,直至黛色消失。这种眉式在宋人所绘的《历代帝后像》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3、元代

元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妇女盛行“黄妆”,即在冬季用一种黄粉涂面,直到春暖花开才洗去。这种粉是将一种药用植物的茎碾成粉末,涂了这种粉可以抵御寒风沙砾的侵袭,开春后才洗去,皮肤会显得细白柔嫩。

贵族女性们感觉此妆很美,就用黄妆饰面,涂以金色,演变成为宫廷流行的佛妆。佛妆在北方民族建立的宫廷中盛行,显然是受佛教的影响,也与寒冷地区的气候有关。

燕地女子冬天用黄色的枯萎叶做浆涂面以防风吹,称之为佛妆。佛妆即是整个面部涂成黄色,以拟金色佛面。

4、明朝

明代女子着妆以明亮为主,艳丽色彩盛行,与清代相差最大的是明女脸颊色彩偏亮,唇色自然。整体而言,明妆是最接近现代审美观的。明朝眉形开始有了一些变化,不像宋朝和唐朝那般有弧度,更自然,眉尾偏长。

这时候的唇色和化法,都比较接近于现代,唇边干净线条柔和。为了让五官更加立体,手法上流行“三白法”,即在额、鼻和下颚三个部分晕上夸张的白粉,表现面部层次。

5、清朝

清朝时期女子妆容以含蓄内敛为美,总体上来说以素雅简约为主,眉毛纤细,部分有身份的女子眉心会画得高挑一些,眼妆清淡柔和,胭脂多用粉色系,这样看起来更少女。

当时女子的眉毛均为眉头高、眉尾低的形态,形状纤细修长如柳叶,弯似新月,衬托出女性清秀柔美的姿态。

清朝女子的唇妆追求的是一种小而薄的感觉。嘴唇都是上唇几乎不涂,下唇只涂抹内唇部分,从中间向两边减淡, 第一眼看上去有点像现在特别流行的“咬唇妆”。

2、唐妆和彩妆有什么不同

一、酒晕妆:所谓“红妆”并不是千变一律的,因粉脂的涂法方法不同,其所示效果也罗有不同。其中最为浓艳者当属酒晕妆,亦称“晕红妆”,“醉妆”这种妆是先施白粉,然后在两颊抹以浓重的胭脂,如酒云妆。通常为青年妇女所作。

二、桃花妆:比酒晕妆的红色稍浅一些的面妆名为“桃花妆”。其妆色浅而艳如桃花,故名。唐宇文氏《妆台记》中写的很清楚:“美人妆,面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此妆流行于隋唐时期,同样多为青年妇女所饰。

三、飞霞妆:比桃花妆更淡雅的红妆便是“飞霞妆”这种妆面是先施浅朱,然后以白粉盖之,有白里透红之感。因色彩浅淡,接近自然,故多见少妇使用。

四、泪妆:即以白粉抹颊或点染眼角,如涕泣妆。多见于宫廷女性。

五、血晕妆:是唐代长庆年间京师妇女中流行的一种妆面。以淡紫涂染于眼眶上下,故名《唐语林,补遗二》中载有:“长庆中,京城---------妇人去眉,以丹紫三四横约于目上下,谓之血晕妆》”

六、北苑妆:是缕金于面,略施浅朱,以北苑茶花饼粘贴于鬓上。这种茶花饼又名“茶油花子”以金箔等材质制成,表面缕画各种图纹。流行于中唐至五代期间,多施与宫娥嫔妃。

七、时世妆:胡妆的盛行是唐代妆饰风格的一大特点。李唐王朝的统治者本是由北方游牧部落中的陇军事集团起家的。入住中原后,他们仍很大程度上保留着西北的“胡风”。不仅在服装方面,不论男女皆尚胡服。在化妆领域,也出现了很多颇具异域风情的胡风妆饰。在胡妆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流行于唐代天宝年间的“时世妆”。
唐代唇形:在造型上沿袭中国历代传统风格,以小巧圆润为美。各种唇式名目达一二十种之多,且色彩十分丰富。如有浅红色唇脂,称为“ 口”:也有大红色,称为“朱红”另外,唐代妇女还非常喜欢用深红色(即浅 色)点唇。《点 唇》也因此成了著名的词牌名。除了红唇之外,唐代还流行过以乌膏涂染嘴唇的“黑唇”广施与宫苑民间。
唐代除了唇色丰富外,妆唇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家中蓄妓,有两人最合他的心意:一名为 素,貌美,尤以口形出众;另一位名小蛮,善舞,腰肢不盈一握,白居易为他两写下了“樱桃 素口,杨柳小蛮腰”的风流名句。至今还仍然被用作形容美丽的中国女性的首选佳句。当然“樱桃小口”只是形容唇小的一个盖称,其具体的形状则并不仅仅只是圆圆的樱桃形状。晚装时流行的唇妆样式最多,据宋陶谷《清异录》卷下记载:“僖昭时,都下 家竞事唇妆。妇女以此分研与否。其点注之工,名色差繁。其略有胭脂晕品,石榴桥,打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桥,万金红,圣 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洛儿殷,淡红心,猩猩晕,小朱龙,格双唐,媚花奴等样子。”
其形式虽然大多不详,但仅从这众多的名称便可看出唐代点唇样式的不拘一格。
总结:唐代的装饰品种过于丰富多样,是在难以尽述,只是着重介绍唐代的妆面与唇妆。

3、唐朝的花钿和唇妆

唐朝的花钿也算是唐朝极其盛行的一大妆容特色。花钿就是古代女子贴在眉心、脸颊或点在嘴边的一种装饰物,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各式各样的花朵形。通常,花钿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红色和黄色当然是最常见的啦。在面颊上或者酒窝里点上的“花钿”实际的名字是“面魇”,这个造型也算是唐朝的一大特色了。

在隋唐五代时期,梅花妆都是相当流行的。古人的花钿据说是用鱼鳔做成的,沾点水就可以贴在额头上,卸下来的时候用热水擦一擦就行了。这个说法倒是和现代的贴纸完全一样呢!除了鱼鳔之外,唐朝女子也用蜻蜓翅膀做过花钿呢!果然是许多的奇思妙想,不愧是大唐盛世,想法也比较多!

相对于汉朝来说,唐朝女子的唇妆可就花样更多啦!据说,光是在晚唐几十年的时间里,就出现了蝴蝶唇妆等十七种唇妆,并且“蝴蝶”的形态还都不一样,圆形、心形各种都有!与此同时,酒晕妆、飞霞妆、慵来妆、桃花妆等妆容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融入了更多的外来文化特色,让整体的妆容变得更加迷人、好看。

至于当时的唇妆,依旧是小巧诱人的“樱桃小嘴”。在描画这样的唇妆时,往往需要先在嘴唇上擦粉,将嘴唇涂成和肤色相近的白色,然后再去描画新的唇形。这样的画法就可以保证“樱桃小嘴”啦,就算是嘴巴略微厚、大的小仙女们也可以画出小巧的嘴巴。

4、宋代妆容特点介绍?

对美的追求,促使着占代先民尤其是女性们不断尝试、创造着各种美容方法去美化身体中的一些关键部位,例如人类早期的女性,就懂得用红色的花的汁液沽染双唇和脸颊,使之更加红润,甚至还有女性用黛色的石粉涂抹眼眶周围,使眼的轮廓更为鲜明。

宋代女性的美容水平己相当成熟,美容方法层出不穷,审美趣味日益深化。与唐代的以丰肥为美截然相反的是,宋代社会对女性形象的审美要求是以娇柔轻弱甚至病态之姿为美。

这与宋代日益加深的封建伦理纲常观念密切相关。女性地位相对弱化,使宋代男女心中理想的女性形象都定位于温柔、美丽、纤弱、忧伤等,表现在妆容上则多以清丽、淡雅为主。

宋代女性尤喜花妆,以梅花最多,以求清新、雅致之美。梅妆指在额上贴一梅花形的印一记,始于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宋人作品里描绘了女性化梅妆的具体形态:“捣练子,赋梅妆。镜里佳人敷粉忙。额子画成终未是,更须插向鬓云傍。”这一妆容有冰肌玉骨、幽香宜人之感,符合宋人的审美情趣,宋代文学家的诗词作品中常常出现化梅妆的女子。

欧阳修的名句“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描写了歌女在寒冬里用热气呵着纤手描画梅妆;柳永的词作里刻画了化妆、饮酒自娱自乐的女子形象“寿阳妆罢无端饮,凌晨酒入香腮”,词人李坦然用“谁道寿阳妆浅,偏入时宜”的词句更加直白地表达了对女子化梅妆的喜爱。

宋代女性通过化梅妆这一清新雅致的妆容,不仅装扮了自己,也获得了大多数男性的认可,从而获得了身心的愉悦。

古人道:“妇人本质,唯白最难。”白是自古以来人们对女性审美的第一要求,宋代妇女的美白方法主要是用铅粉,用铅粉修饰面色,必须加水调和,故又称其为“水粉”。宋代女子的妆容一般比较淡雅,用铅粉美白是化妆最重要的一步,有时甚至不上其他妆,就只用水粉就可,因此有“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之说。

美白之外,画眉也是宋代女性极重视的一步。眉在女性面部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古代诗文中常以眉借指美女,画眉堪称面部化妆的点睛之笔。

宋代妇女流行以墨画眉,代替了以往以黛画眉的方式:“前代妇人以黛画眉,故见于诗词,皆云'眉黛远山’。今人不用黛而用墨。按《墨谱》:'周宣帝令外妇人以墨画眉,禁中方得施粉黛。’则知墨填眉,始于后周。’”具体用法是:“宋代妇人多削去眉毛,以墨画之,盖古法也。”用墨画眉的方式自晚唐已经流行,到了宋代成为普遍性的画眉材料。宋词中常有以墨画眉的女性形象出现:“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

上红妆是化妆的最后一步,宋代女性也喜爱用胭脂修饰脸颊,“浅浅画双眉,取次梳妆也便宜,洒着胭脂红扑面”,以达到自里透红的娇美效果。她们一度还流行一种“檀晕”妆,即在眼眉旁边晕染一片浅浅的红色,提亮眼部色彩。

最普遍的则是朱砂或胭脂做成口脂,即相当于现代的口红。宋代女性深爱点红唇,还热衷于创造多种化唇方式,例如宋词里有“好个人儿,深点唇儿淡抹腮”,“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等点唇方式的描写。

除了化妆以外,宋代女性还善于用香。宋代海外贸易的繁盛,带来了许多进口香料,用香一时成为风尚。女性对芳香之物有本能的偏爱,“美人宜称言不得,龙脑熏衣香入骨”,她们常用焚香、熏衣、佩戴香囊等方式制造沁人的体香。周彦邦也在元宵节的热闹时节里,遇到满路飘香的逛街女性:“箫鼓宣,人影参,满路飘香康。”可见女性用香的普遍。

宋代的都市是各种时尚流行的汇聚地,都市女性对时尚的追求较为热烈,求新求变的心理更为明显,展现出较强的审美意识。女性的服饰在材质、用料和样式上都时常变化,妆容上也创新颇多,但整体来看,都透出清新淡雅之感,也是她们内心审美标准的外在表现。对时尚和美丽乐此不疲地追求,作为女性独有的一种娱乐方式,为女性增添了许多乐趣。

5、古代唐妆的简介

唐妆造型简介
唐妆的妆面:大气,艳丽,以线条为主,颜色以桃红,紫红均可,整体显得妩媚动人即可。
粉底:稍白,使脸型丰满,圆润。定妆可稍厚一些。
眼部:眼线夸张,,眼尾略向上翘,眼影顺眼线斜面延长,重点在眼尾,假睫毛浓密,有的甚至把眉毛延长至鬓角,使人觉得更加妩媚。
眉毛:也可上扬,显出一些霸气。但最后还是应模特而定。现在的影楼很少有把眉毛画上扬的,都是根据情况而定。最早唐朝时娥眉,初唐时期是“柳叶眉”,中唐时期是“八字眉”,晚唐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是“桂叶眉”。
唇:以红色为主,画花瓣嘴,用一品红,桃红, 玫红都可以。
腮红:可搭配眼影和唇,沿发际线边缘协向晕染。

6、给明星化妆造型难不难

首先肯定需要过硬而全面的化妆技术。过硬的技术是每一位化妆师所必须具备的,没有一定的化妆技术,怎么会为他人打造出迷人妆容呢?要想给化妆需要具有全面的化妆技术。化妆师在为影视剧、广告片等中的明星们化妆,自身需要懂得各种化妆技巧,比如舞台妆(假头发制作、唐妆等)、妆面技巧(老人妆等)、特效妆容(刀伤妆等)等化妆技术,而若是明星的私人化妆师,明星出席各样的场合,化妆师需要更多的化妆技术,比如宴会妆等。总之一句话,想给明星化妆,自身的化妆技术一定要过关。
其次肯定需要有创新思维。前面已经说到,时下人们对那些影视剧、广告片、时尚秀等场合下明星们的形象要求更高,而明星们向来就十分重视自己的形象,不喜欢不受欢迎的形象,也极讨厌会出现撞脸撞衫的情况,所以化妆师就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为明星打造出独特新颖而美丽的形象。在电视剧中更是如此,为演员化妆不可化出千遍一律的脸,也不宜打造出不受欢迎的没有创意的形象。说到创新,化妆师还得跟随时代潮流,不断更新自身的化妆技术,更新自己的观念,为明星化出时尚妆容,因为明星大都喜爱走在时尚前端,引领时尚的前行。
最后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为演员化妆,肯定需要懂得一定的历史知识,也需要懂得一定的地理知识,因为不宜在妆容造型上玩穿越,不然就穿帮了。
另外,想当给明星化妆的化妆师,需要去专业的化妆学校学习化妆。因为做一名化妆师肯定需要专业而全面的化妆技术,只有去化妆学校学,才能学到专业的全面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的化妆手法,这是任何其他地方所不可相比的,比如在化妆店学习,不会有多少技术教给你,顶多就几个罢了,还有可能会有几个是过时的技术,也不会有理论知识给你学,这在以后的创造中肯定是比较不利的。

7、全福牡丹饼上几个唐朝侍女的图的包装是什么图啊

确确实实是明代唐寅所作的《王蜀宫妓图》。 而不是唐代的,刚才我特地的看了一下,我还以为是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王蜀宫妓图,明朝,唐寅作,绢本,设色,纵124.7cm,横63.6cm。唐寅人物画中工笔重彩一路画风的代表作品,显示出他在造型、用笔、设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艺。仕女体态匀称优美,削肩狭背,柳眉樱髻,额、鼻、颔施以“三白”,既吸收了张萱、周昉创造的“唐妆”仕女造型特色,又体现出明代追求清秀娟美的审美风尚。》呢,图片上的不是唐代的,是描绘五代十国的孟蜀宫妓。本幅自题:“莲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缘与争绯。蜀后主每于宫中裹小巾,命宫妓衣道衣,冠莲花冠,日寻花柳以侍酣宴。蜀之谣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滥觞。俾后想摇头之令,不无扼腕。唐寅。”   此图为唐寅人物画中工笔重彩一路画风的代表作品,显示出他在造型、用笔、设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艺。仕女体态匀称优美,削肩狭背,柳眉樱髻,额、鼻、颇施以“三白”,既吸收了张萱、周昉创造的“唐妆”仕女造型特色,又体现出明代追求清秀娟美的审美风尚。四人交错而立,平稳有序,并通过微倾的头部、略弯的立姿和攀连的手臂,形成动态的多样变化和相互的紧密联系,加强了形象的丰富性和生动感。笔墨技巧近法杜堇,远宗唐人,衣纹作琴弦描,细劲流畅,富有弹性和质感,冠服纹饰描画尤见精工,细致入微。设色鲜明,既有浓淡、冷暖色彩的强烈对比,又有相近色泽的巧妙过渡和搭配,使整体色调丰富而又和谐,浓艳中兼具清雅。作品画风带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

此图原名《孟蜀宫妓图》,俗称《四美图》,由明末汪砢玉《珊瑚网·画录》最早定名,沿用至今。近经专文考证,当改为《王蜀宫妓图》,描绘的是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后宫故事。画面四个歌舞宫女正在整妆待君王召唤侍奉。她们头戴金莲花冠,身着云霞彩饰的道衣,面施胭脂,体貌丰润中不失娟秀,情态端庄而又娇媚。蜀后主王衍曾自制“甘州曲”歌,形容著道衣的宫妓妩媚之态:“画罗裙,能结束,称腰身。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惜许,沦落在风尘。”唐寅创作此画,则旨主揭示前蜀后主王衍荒淫腐败的生活,寓有鲜明的讽喻之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