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尔河和阿姆河,中国大唐安西都护府辖下的内河!
锡尔河是亚洲中部的内陆河,发源于中国的天山山脉,流经乌兹别克、塔吉克和哈萨克斯坦三国。由费尔干纳盆地东部的纳伦河、卡拉河汇合而成,注入咸海。
锡尔河若以纳伦河为源头,河长为3019公里,是中亚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约21.9万平方公里。
锡尔河的主要支流有阿汉加兰河、奇尔奇克河、克列斯河和阿雷西河。锡尔河流域灌溉农业发达,是世界上重要的棉花和稻米产区。
锡尔河水力资源丰富,建有水电站。全河部分河段可通航,有4个月的结冰期。锡尔河径流形成主要来自雪水补给,少数为冰川和雨水补给。
锡尔河,中国古代史籍中称其为“药杀水”、“真珠河”。
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海拔4900米的高山冰川,是中亚地区水量最大的内陆河,唐代称乌浒水、妫水,元代称暗本河,明代称阿木河。
习惯上把瓦赫什河和喷赤河汇合处作为它的起点,到咸海南岸出海长1415公里,若从东帕米尔河源算起,则阿姆河全长2540公里,流域面积46.5万平方公里,主要靠高山冰川和融雪水补给。
阿姆河含沙量多,水力资源丰富,可以通航,可以灌溉。阿姆河在历史上也曾多次注入里海。
喷赤河全长921公里,流域面积11.35万平方公里,是阿姆河最大的支流,河中有一个叫乌尔塔土盖伊的大岛,长50公里,宽约15公里,岛上芦苇丛生。瓦赫什河是阿姆河的另一条支流,长524公里,流域面积3.91平方公里。
阿姆河沿岸平原和广阔的河口三角洲地区,是发达的灌溉农业区,河流通航里程长,是中亚重要的水运航道,自查尔米以下,全年可通大船。
阿姆河的主要补给来自雪水,雨水补给对河流径流的作用不大,地下水补给在该流域内占重要地位。
唐朝时期,中国人称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以及泽拉夫尚河流域为“河中地区”。在历史上,这一地区曾长期是中国人统治的地方。
秦汉时期,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生活着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乌孙人、康居人、大宛人、奄蔡人,大月氏人,这些民族受匈奴人的控制。汉武帝和汉宣帝多次用兵,击败匈奴,设置西域都护府,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遂归大汉版图。
隋唐前期,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突厥人游牧在这一地区,唐高宗年间征服西突厥,大唐西部边界直达里海,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遂为大唐安西都护府管辖。安西都护府的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中亚五国、阿富汗全部、巴基斯坦全部、伊朗的东部和东南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部分地区。
这个时候,锡尔河和阿姆河是大唐王朝的内河!河中地区是大唐的国土。
唐朝以后,河中地区先后被中国的少数民族葛逻禄、突骑施、黑汗王朝(回鹘人建立)、西辽(契丹人建立)、花刺子模(突厥人建立)统治。
蒙古人崛起后,征服西辽和花刺子模,在这里设置阿姆河行中书省,归察合台汗国管辖。
察合台汗国分裂后,这一地区成为大清王朝的势力范围。1885年以后,中亚地区逐步被沙皇俄国侵占,苏联解体后,这一地区独立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