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文明礼赞

2011年的时候,去了一趟迪拜。回来后写过一篇走马观花的游记,发在了我们当时的企业内刊上。

今天整理书架,找到了当时内刊,翻了一下,很感慨。10年过去了。

用讯飞输入法里的拍照扫描,把图片变成了文字版,发在这里,算是一个纪念吧。

毕竟是十年前的文字。带着当时的印记。

十年过去,白云苍狗,尘世沧桑。

以下是当时的原文:

01

中国国际航空有限公司,下午5点多的航班,8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另外还有4个小时的时差,目的地迪拜。

有人发音为杜拜,因为按照发音,真应该是读作杜拜(DUBAI)。

一路往西,追着太阳飞,时间就显得特别长,好像太阳永远没有落下去。这种感觉颠覆了我以往对时区划分的理解。其实对太阳和地球来说,是没有所谓时区的说法的,地球绕着太阳转,而且还自转,总有地方正对着太阳,也总有地方背对着太阳,于是明暗出来了,于是有了白昼和暗夜。

想起了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不停地追着太阳跑,太阳就总没有落山的时候。看来古人对时间、空间的理解,在某些方面比我们明白,至少比我明白。

这样的飞行经验,至少对我来说,很宝贵。我们都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绕着地球飞一圈,我们就会恍然大悟,其实没有什么是中心,对地球上的每一个点来说,都是中心。比如现在把你投递到沙漠里,你在那里思考问题,那里就是你的中心。所以有句话才富有哲学意味:地球是圆的。

其实,在二维坐标上再加上一个时间轴,你会有更惊人的发现,跳出你自己看你自己,你只是时间空间上的一个点而已。你在此,就不能在彼,你在现在,就不能在过去。我们不能学穿越小说,到清朝“步步惊心”。

当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或者“平行宇宙理论”会提供另外的可能,但至少在现在,我们还是这个宇宙中的孤儿。

百年一瞬,在浩蒙的宇宙中,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真的如尘埃,如浪花,微不足道。

就像人类第一位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感叹的:地球那么小,宇宙那么大,争什么呢?!

02

当地时间深夜1点多到达迪拜机场,北京时间是早上5点多。办完安检进关,已经是2点多。

出了机场最大的感觉是热浪扑人,赶紧钻进车里享受空调。当地接待说,迪拜夏季(5-10月)炎热,气温40.6-48.2℃,冬季(11-翌年4月),气温7-20℃,所以你们来的不是时候。问什么时候来最好,回答是中国春节的时候。

酒店离机场十几分钟车程,英文名字ROTANA。进了房间倒头就睡了,困死了。

03

睡到当地时间8点才起来。先到大堂晃了一圈,然后走出酒店,热得受不了,赶紧回大堂。热的地方热死,凉的地方凉死,这点和香港很像。

酒店里的工作人员大多来自第三国,菲律宾、巴基斯坦、印度。英语都很好,相比之下,我的英语就很烂。

中午开车去迦沙,一路上就是看车,全是好车,大排量的好车。日本车、韩国车、美国车,德国车,只看见一辆中国车,长城哈弗。几天行程里唯一看见的一辆中国车。

其实在国内,你无聊的时候数车标,也会很感慨。中国的城市越来越堵,但跑得几乎都是外国车。

04

国内人说起迪拜来,大多的印象是这里是挥金如土的地方,填海造地、七星级酒店、迪拜塔、棕桐岛、阿特兰蒂斯酒店、中东富豪、俄罗斯大亨。

也许是沙漠环境所致,也许是民族本性使然,在这样的国度里,你会油然生发一种感觉,这里是黄金的国度。尤其是当导游告诉你这个清真寺的建设用了多少吨黄金,那个清真寺建设用了多少吨黄金的时候。

在迦沙的火车头黄金市场,放眼望去,全是金灿灿的黄金饰品。在阿拉伯的长袍下,黄金就是这样在装饰着这个曾经的游牧民族。就像在沙漠地下蕴藏着巨大的财富一样:石油储量为133.4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9.5%,居世界第6位;天然气储量为214.4万亿立方英尺(6.06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这才是这个奢华世界的经济支撑点。

在未发现石油之前,这里是沙漠,是靠捞取波斯湾里的珍珠,靠港口贸易,靠椰枣发展经济的。至少在1971年之前,在英国未宣布结束对这块土地的统治之前,它还是默默无闻的。

如果没有石油,没有这个世界对石油能源的依赖,也许就没有以后的传奇。石油的发现,改变了一切。

05

超高层大型建筑以及以汽车为代表的现代交通、通讯工具的普及,是现代物质文明的最高体现。

置身迪拜的城市和车流里,你会觉得恍惚,一方面是现代物质文明的礼赞,一方面,又会有隐隐的担心,这到底是现代物质文明的奇迹,还是资本疯狂的毒瘤?

阿拉伯瓷酒店(BurjAl-Arab),又名“帆船酒店”,世界上唯一一个七星级酒店,位于延伸至阿拉伯海湾280米内处的人工岛上,外形就像一块迎风飘扬的风帆,塔高321米,一共有56层,曾是全球最高的酒店,是阿联酋最奢侈的代表。

除了别致的外形,酒店还有全年普照的阳光和阿拉伯神话式的奢华——躺在床上就可欣赏到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的阿拉伯海湾美景。

酒店里的中国员工告诉我,来这里消费的,最近一两年,80%是中国人,另外的是当地的富翁,再就是俄罗斯富豪。站在富丽堂皇的大堂,放眼望去,满眼除了中国人,就是俄罗斯人,他们一定是富豪与美女的组合,丰乳蜂腰肥臂,煞是晃眼。

为了体验一把奢侈的感受,我们同行的几位决定在这里吃一顿自助晚餐,每人100美元。说实话,口味不过尔尔。这也许是为了满足虚荣心或者好奇心。但有一个小插曲,我们中的一位,遇到了她以前在广东的同事。在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两个中国人的相遇也许是很寻常的事,但都到一掷千金的地方消费,就大有非同寻常的意味了。

06

酋长国宫殿酒店(Emirates Palace)位于阿布扎比(Abu Dhab)的海岸边,据说是迄今为止最为奢华、最贵的酒店,斥资30亿美元修建,被认为“简直是为国王而建的”。酒店的北面和西面临海,是一座古典式的阿拉伯皇宫式建筑(以前只有在电影中才可以看到)。远远看去,它有点像清真寺,也有点像传说中的辛巴德或阿里巴巴时代的皇宫。每座宫殿都有一个传说的故事,远看像一个巨大的城堡、拥拥有1300多米长的黄金海岸线。

酒店最初是为迎接海湾合作委员会首脑会议在阿布扎比召开而修建的,所以饭店的原名是“会议宫”,随后还曾更名为“酋长国宫殿酒店(Emirates Palace)”。酒店目前由凯宾斯基集团管理经营,由著名的英国设计师约翰艾利奥特设计。他的设计基调庄重大方、富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格。这样的建筑,对很多人来说,只能是远远地观望,我也是。

后来有人对我说,去了一趟迪拜,回来会发愤图强的。

她的意思是要拼命挣钱,才能拥有这些奢华。这有点像《史记》里的故事,秦始皇东巡,刘邦和项羽都躲在人群里围观打酱油。一个说,大丈夫生当如是。另一个说,彼可取而代也。

我倒没这样的想法。我有点信天命的意思。当年那些骑在骆驼上的游牧民族,估计面对着漫漫黄沙,没想到他们的后人,有这样奢华的生活。

07

很多人说,去迪拜,一定要去棕桐岛。

棕桐岛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是“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式的惊人想象力和古阿拉伯富豪奢华气派的结合”。

棕桐岛工程由朱迈拉棕桐岛、阿里山棕桐岛、代拉棕桐岛和世界岛等4个岛岛群组成,所有的岛岛均由人工填海完成,计划建造1.2万栋私人住宅和1万多所公寓,还包括100多个豪华酒店以及港口、主题公园、餐馆、购物中心和潜水场所等设施。

乘坐日本人设计制造的无人驾驶轻轨,你可以从高处行进式地观察整个棕桐岛,水是海水淡化出来的,据说成本比石油还贵,地是人工填出来的,房子,是世界上最奢华的。

阿特兰蒂斯酒店,坐落在朱迈拉棕桐岛上,耗资15亿美元,占地约45.73公顷,是一家以海洋为主题的酒店。整个酒店依1.4公里长的酒店私属海滩而建,建造过程中使用了2250吨大理石等石材,种植6万余棵植物,所用钢筋首尾相接达5.8万公里。酒店服务语言的种类多达68种。1539间客房入住价格从每晚800美元起价。其中位于酒店东西双塔连接通道处的“廊桥套房”堪称酒店客房中的极品,价格达每晚3.5万美元。廊桥套房包含10个房间客人可以透过落地窗将迪拜的繁荣市貌和海滨风光尽收眼底,另有一名24小时随叫随到的管家贴身服务。

除去拥有17家各国风味的餐厅、酒吧、一系列世界顶级名牌专卖店等豪华酒店所必不可少的设施,阿特兰蒂斯最大的卖点是它的水族馆。这间水族馆占用了酒店的两层楼,内有总计6.5万只全球各地海洋生物,仅是负责照看各种鱼类的雇员就有约百名。酒店客人可以与海豚共泳,甚至还有两套位于水面下方的房间安装了透明视窗,这样一来,住客就可以一边在浴盆里泡澡,一边享受被好奇动物们注视的新鲜感受。

返程的飞机上遇到一位在迪拜工作的中国小姑娘,甘肃张掖人,来迪拜三年了。说起我们住的酒店,小姑娘一副见过大世面的神情,不屑地说,小酒店。一问,敢情人家是在阿特兰蒂斯酒店工作的。

置身这样的地方,我老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心里反复在问一个问题:有必要这样奢华吗?

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这些奢华场所的主人,未必就是阿拉伯富豪。阿特兰蒂斯酒店的主人是南非人,而七星级帆船酒店的主人是俄罗斯人。

落笔到这里我想起出国前的新闻,咱们国内的富翁黄怒波,据说也去冰岛买地去了。

08

迪拜塔的正式名字叫哈利法塔,162层,总高828米,比台北101大楼高320米。美国芝加哥公司的美国建筑师阿德里安·史密斯(Adrian Smith)设计,韩国三星公司负责实施。2004年9月21日开始动工,2010年1月4日竣工启用,有资料说由于建筑设计采用了具有挑战性的单式结构,由连为一体的管状多塔组成,具有太空时代风格的外形,基座周围采用了富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几何图形——六瓣的沙漠之花。

哈利法塔不但高度惊人,连建筑物料和设备也“份量十足”。哈利法塔总共使用33万立方米混凝土、3.9万公吨钢材及14.2万平方米玻璃。大厦内设有56部升降机,速度最高达每秒17.4米。

哈利法塔加上周边的配套项目,总投资超70亿美元。哈利法塔37层以下是世界上首家ARMANI酒店,45层至108层是公寓。第124层是一个观景台,站在上面可俯瞰整个迪拜市。建筑内有1000套豪华公寓,周边配套项目包括:龙城、迪拜MALL及配套的酒店、住宅、公寓、商务中心等项目。

迪拜MALL是中东最大的购物中心,物质、金钱、美女交汇在一起,估计也是世界上最奢靡的购物中心。

09

扎耶德清真寺,是整个行程里最让我震撼的地方。

这座清真寺是为纪念已故的阿联酋前总统扎耶德而建造的,据说耗资25亿美元,光是黄金用了36吨。它位于阿布扎比主岛东南顶端。从外围进入阿布扎比岛,一过桥就能看见这座雄伟、庞大、雪白的大清真寺。

大清真寺是一个方型城堡式格局,葫芦形状的高大锁空正门厅连接着一圈空心长廊,通往后面雄伟的祈祷礼拜大厅,中间是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可容纳超过30000名朝圣者同时进行礼拜的广场。

正门左边顺着长廊走到拐角处,有一个通往地下的扶手电梯,那里是一个非常大的男性洗漱地下空间,有卫生间和清洗室,朝拜者要在这洗脸、洗耳、洗鼻、漱口、洗手、洗胳膊、洗脚、洗腿,清洗室里布满了石凳、前面有个水龙头,可以坐在那慢慢洗。

穿过白色印花瓷砖地面的广场,走进祈祷大厅的高大的木门(只在礼拜时对穆斯林打开),是一个前厅。右边出门是长廊;正前方进门就是可容纳超过6000位朝圣者的主祈祷大厅。整个清真寺选用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昂贵原材料和艺术装饰品,墙面四周有错综复杂的雕刻和壁画。主祈祷大厅内铺着世界最大的超过5000平米的手工编制地毯和价值800多万美元由德国制造的世界第一的镀金枝型吊灯。

通向祈祷大厅的长廊口上站了不少穿黑西装的宗教护卫,凡着装不符合要求的一律拦下。再往前走,又有宗教护卫要求将鞋脱在广场边沿。这样才允许进入前厅,再通往女性祈祷厅和主祈祷大厅。

我是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但随着人流进去,看着那些虔诚的信徒,心里最大的感慨是,物质的欲望,如果没有信仰的缰绳束缚,真的很可怕。

于是脑子里又开始胡思乱想,比如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

10

伊斯兰教允许男人多妻,据说可以娶四个老婆,但有严格的规定。所以一路之上,我们同行的,男人女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这个话题。

为我们开车的司机,是位巴基斯坦小伙,我们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人就说,问问这个小伙有几个老婆。他竟然听明白了我们说的中文,忙不叠地用不熟练的汉语争辩:一个,只有一个。

问他为什么只有一个,不说话了。

导游说,别看人家要四位老婆,但很和谐。根本不会出现国内大奶、二奶、小三大打出手的情况。这让一些人很神往。

确实,我们在迪拜MALL里,就看见不少男人,穿着白色阿拉伯长袍的男子,带着自己的四个穿黑色长袍的老婆一起购物的情景,很其乐融融的样子。

导游告诉我们,这个巴基斯坦小伙,每月的收入大概是2000迪拉姆,而要雇用一位当地员工,最少要30000迪拉姆。

印象里,巴基斯坦是不生产石油的。

11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理论,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在他看来,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冲突引起的。

这种观点曾经在西方主流社会很有影响,美国的外交策,特别是最近一段历史时期以来,在中东地区的政策,信平就是这种思想主导的结果。

在迪拜的几日走马观花,似乎有时候也会往这方面想。

但在我看来,迪拜似乎更西方一些,但骨子里,又似乎更传统一些。迪拜在拥抱西方文化的时候,又顽强地坚持着自己的文化传统。所谓文化、文明,好像没看见冲突,更多的是看见多元、包容、融合。

冯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制胜未来的力量》,里面提到,企业组织要制胜未来,取决于四种力量:一是制度和制度文明;二是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三是企业组织模式和创新方式;四是时间和毅力。

有一段时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曾经被对立过,现在看来,其实我们的认识是有误区的。这也是这篇拉拉杂杂的随笔最后被命名为“物质文明礼赞”的理由。

以上是当时的原文。

12

当时还闹了个笑话。在迪拜机场出关,我因为一夜没睡觉,眼睛睁不开,本来就小,这下闹了个笑话。

过关的时候要采集人的眼睛瞳孔,就是要对着这个仪器留下瞳孔还是视网膜,我试了几次都不过关,帅气的关员不让我过去,让我等着。

问题是我们同行的都过去了,就我过不去,他们在另一面等我。

最后是有个操港台口音的华人,告诉我去洗手间用冷水洗眼睛,刺激瞳孔,就好了。

我按照他说的做了,果然就过关了。

最后还是广告:

世道人心。人心就是世道,世道就是人心。

红尘乱世,一切都是白云苍狗。很多话,不能说,不得说。不如不说。

唯有喝茶。

瞎爷的视频号小店,昨天上新,推出一款新茶:古树白茶。品质没得说,价格自然是公道。

茶待有缘人,各位客官请移步瞎爷视频号小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