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该如何加强对猪病的防控?具体措施有哪些呢?
1 重视猪群检疫工作
猪场通常采用集约化的生猪养殖方式,为养殖户带来更多经济效益。但采取该种养殖方式,一旦发生猪病将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猪病防控还应从源头上切断疾病传染源,以免猪只感染疾病。
实施检疫净化措施能完成猪群各种疾病的检疫。将检出的患病猪或阳性猪淘汰或扑杀处理,使猪群保持健康无疫。在生猪规模化养殖期间,还应坚持自繁自养,防止外源性猪进入猪场传播疫病。如果有必要引进猪只,需要保证检疫合格,并隔离 30d 确认无疾病后才能混群饲养。在商品猪养殖期间,应采用全出全进的方式,避免不同批次生猪相互传染疾病。出栏后对猪场进行一次性彻底清理和消毒,空栏时间应达到1 周。实施封闭饲养,严禁外来无关人员或车辆进出,进出人员和物品经过严格消毒,避免疫病传入。
生猪饲养需要遵照国家规定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如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等为国家强制免疫病种,需要严格遵照规定实施免疫。针对其他类型疫病需结合地区生猪养殖疫病流行情况实施免疫,建立猪场免疫程序,保证免疫工作规范开展。一旦发现感染具有传染性疾病的猪只需要立即隔离、扑杀,重大疫病需要划定疫点,对疫区实施封锁,限制猪及猪产品流动,避免疫情扩散。针对患病死亡的猪只需要采取焚毁、掩埋等无害化处理措施,消灭传染源。细菌、病毒会通过猪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土壤等各种途径传播,还应做好消毒处理,将病原体杀灭,切断传播途径。
2 做到日常科学饲养
猪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不到位有关,所以应做到科学饲养。在猪饲喂方面应选择营养全面、充足的饲料,科学配置日粮,保证饲料质量合格,禁止投喂变质、发霉饲料,提高生猪免疫力和抵抗力。夏季应补充必要清凉饲料,加强防暑,保证饮水干净。环境恶化、忽冷忽热将引起猪只应激反应,造成疾病发生。为改善饲养环境,应做好防寒降温工作,同时加强通风,保证猪舍光照充足的同时避免猪群受阳光直射。及时清理猪排泄物、猪槽中被污染的饲料,保证猪舍环境整洁。
定期组织消毒,采用生石灰等低毒性消毒剂消毒,做到不留死角,避免细菌、病毒滋生。应定期驱虫,预防寄生虫病,育肥猪 35~40 日龄时驱虫 1 次,如疥螨等寄生虫较多,间隔 10d 用药 1次。母猪配种前 14d 用药 1 次,分娩前 14~21d 用药 1 次,公猪每年春秋各用药1 次"。日常管理中需对猪群实施科学保健,如断奶仔猪缺乏母源抗体保护,需要利用电解多维、Vc,阿莫西林等混合药剂防控腹泻、呼吸系统疾病,保育猪转群后加强病毒繁殖抑制,选用适合药剂加强呼吸系统疾病防控。
3 加强猪病监测预防
猪场环境温暖、封闭,较大的饲养密度能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滋生创造有利条件,所以需要加强猪病监测与预防。
猪病发生通常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还应在猪病多发季节加强猪病监测,及时发现猪只身体异常,并通过有效诊断和治疗实现猪病防控。针对猪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猪蓝耳病、猪丹毒等常见多发疫病,还应重点监测与预防。一旦发现患病猪只应立即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避免疾病大范围传播。掌握重点猪病发生特点和防控措施,为猪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猪病预防争取更多时间。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在蚊虫泛滥的 7~8月份发生,患病猪突发高烧至 40℃以上,持续数天或十几天,病猪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粪便干燥呈球形,出现原地转圈、前冲后撞、空口磨牙等症状。
一旦发现猪只出现这些症状需立即采取隔离、扑灭等措施,实现无害化处理。在疫病预防方面需肌肉注射乙型脑炎活疫苗,并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掌握各种猪病的检测方法,了解患病猪只症状,准确判断疾病,提出科学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通过定期监测,在合理时机实施免疫可以避免疫病大范围爆发,最终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4 结论
综上所述,猪场在猪病防控方面需要提高认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切断疾病传播途径,通过科学饲养和日常监测预防疾病发生,为生猪健康成长提供保障的同时增强地区猪肉饮食的安全性。
文章来源:周自永《中国畜禽种业》,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