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后余留”的山西闻喜酒务头商代墓葬发掘纪实
来源:《中国文化报》2019年5月6日第8版作者:杨渊 郭志清2019-05-07 09:04今年3月,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酒务头商代墓地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评委点评称,该墓地应为晚商高等级方国贵族墓地,它的发现与发掘是商代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不仅为“匿”族青铜器找到了归属,也填补了晋南地区晚商遗存的空白。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对它的发掘却始于几场近乎毁灭性的盗掘。2014年下半年,一伙由5个人组成的盗墓团伙盗掘了一座古墓葬,每人分到20件青铜器后,剩余的器物以430万元的价格卖给收购者。紧接着,第二伙盗墓贼闻风而来,他们对该墓地进行疯狂洗劫,又盗掘出土大量青铜器。高额的利益迅速引起当地黑恶势力团伙侯氏兄弟的注意,2015年5月,他们把魔爪伸向酒务头商代墓地,使用炸药进行爆破……接二连三的异常声响引起了闻喜县公安局的高度警觉,在抓捕了几名犯罪嫌疑人后,他们知晓了酒务头墓地的存在。闻喜县当地公安机关立即对酒务头墓地进行24小时的保护和巡查。2016年11月,文物与公安部门请专家来对酒务头被盗墓葬中的文物进行初步断代。国内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刘绪、朱凤瀚等在酒务头墓葬被盗现场调查时认为,该墓地可能是一处晚商高等级贵族墓地,应尽快保护与发掘。闻喜县公安局刑警队大队长段林辉说:“当时盗墓贼探墓时用扎杆扎出的密密麻麻的洞布满整个墓地,以至于带着犯罪分子指认现场时,他们根本无法辨认哪里是自己打的洞。”由于被盗严重,2017年6月底,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运城市、闻喜县的考古人员开始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回忆初次看到墓地时的场景,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酒务头墓葬考古项目负责人马昇依旧心痛不已:“那是沮丧、绝望和愤怒啊!地表大大小小的盗洞有十几个,有些盗洞直接是用炸药炸的。”勘探之初,最引人瞩目的是5座带墓道的“甲”字形大墓(编号M1-M5),规模大、规格高,形制特别,腰坑内有殉牲,墓葬一侧还有陪葬车马坑。然而,M2-M5四座大墓早已被洗劫一空,现场只残留了一些当时盗墓者打碎的陶片和青铜残片,墓室的有效信息被破坏殆尽,给考古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唯一保存完整的M1大墓成了所有人最后的期望。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高振华说:“通过对墓葬形制、埋葬习俗,和出土青铜器、玉器、陶器等133件器物的纹饰、造型进行判断,我们最终确定这座墓葬为商代晚期遗存。”长期以来,学界都有“晋南无晚商”的说法。此次酒务头墓地发掘消息一出,立刻震惊了山西省乃至全国的考古学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晓毅告诉记者,商代是以军事据点为中心的管理模式。随着商王朝势力的东进和南移,晚商时期晋南地区聚落数量、规模与早商相比急剧下降,以往都没有在此区域发现大规模的晚商遗址。此次酒务头墓地的发掘说明商周之际在运城地区存在着一处级别较高、与商王朝保持着密切联系的封国或方国,对于重新认识晚商文化的区域类型,研究商王朝北部势力范围的变迁有重要意义。最重要的是,M1中出土了大量完整的青铜器组合,彰显了墓主人尊贵的身份。“我们判断,墓主人有可能就是与商王同族的贵族首领,被分封到此处建立了自己的属地。”王晓毅说。初步判断了墓主人的身份,出土青铜器物上的“匿”字字样铭文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注意。马昇介绍,国内外一些博物馆曾展示过刻有“匿”字字样的青铜器,但相关历史文献中并没有关于“匿”的记载,人们也无法解读它的由来。“在山西历代考古发现中,考古人在不断刷新历史,我们先后发现了丙、先、倗、霸等方国的存在,大家依此判断,'匿’也是一个方国的名字,酒务头墓地所处的地方在商朝时期,就有可能是一个名为'匿’的方国。”马昇说。去年年底考古工作基本结束,经过一年多的考古工作,在5000余平方米的发掘面积内,考古工作者发现商代晚期墓葬12座,车马坑6座以及灰坑5个,共出土铜、玉、陶、骨等各类文物500余件(组)。去年,山西省开展了为期3年的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专案组民警从闻喜县侯氏兄弟盗墓案件中追缴回的9件文物,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后又在5人盗墓团伙案件中追缴回文物2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件。被追回的文物经考古工作者辨认,均为酒务头墓地出土的器物。酒务头墓地联合考古队工作人员张博说:“虽然文物被成功追缴,为考古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实物作证,但遗憾的是,文物与原本环境的关系被破坏,我们没有办法确认这些器物具体是从哪座大墓中出土,许多研究线索也断了。”“此次酒务头商代墓地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填补一些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空白的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盗墓所带来的沉痛损失,对文物保护是极大的促进。”王晓毅说。本报驻山西记者 杨 渊 郭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