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大夫讲糖:从“糖尿病问诊流程”谈医患双方应该如何做?
(陈刚大夫讲糖)
我在做科主任和基层医生培训师的时候,做过一个“糖尿病问诊流程图”,那是对一名糖尿病医生的基本问诊要求。通过详细的问诊,您就会获得更加详细的资料,这对医生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非常有益。
(个人情况:吸烟、饮酒、司机、护士(三班倒)睡眠、性格、饮食运动习惯)-----被“陈刚大夫讲糖”覆盖的字,哈哈哈(糖尿病问诊流程图 )
比如评估糖尿病分型的资料:年龄、体型、病程、有无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是否有过相关自身抗体方面的检查和胰岛功能检测?结果如何?-----基本上就对1型或2型有了个概念。
对身高、体重、腰围及其变化的问诊,就基本对患者胰岛素抵抗有了概念,加上患者的血糖和用药情况,也有助于评估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和力度。
心脑血管疾病史、家族史以及相关症候的问诊,加上血压、血脂、吸烟及其控制情况,对患者大血管并发症有了概念。
有无四肢麻木、刺痛和感觉异常,有无腹泻便秘交替,有无体位性头晕等症候,就基本对神经病变的轻重有了认识;有无下肢冷痛、间歇性跛行或者静息痛,就对下肢动脉供血情况有了评估,对糖尿病足的预后就有了初步的判断。
等等。
这些概念的形成,决定了下一步重点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的安排,是诊断病情最初始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血糖控制目标?血压、血脂目标?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评估才能更加精准。
医学发展迅速,目前的糖尿病治疗更加主张个体化精细治疗,不同的人在治疗目标上、治疗方案上都会有明显的不同。所以,最求个体化就要找个体差异。
就举“个人情况”的内容而言吧,吸烟、饮酒、司机、护士(三班倒)、睡眠、性格、饮食运动习惯,等等问题,您认为重要吗?您也不要认为医生在窥探您的隐私,或者是在“扯牛皮”。逐一分析您就会知道了:
吸烟----是独立的心血管高危因素,有人心脏支架都下了5个了,居然不忌烟,却纠结于血糖为什么不能从8降到6mmol/L的“失败”?可笑吗?丢了西瓜想捡芝麻。再说,吸烟对糖尿病足、眼底病变和神经病变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所以,医生要问的。我想没有医生会对下过5个支架还猛抽旱烟的人上120个心的,只是他不说而已。
饮酒----小酌怡情,大酌伤身。很多人觉得喝酒后血糖反而降低了,殊不知低血糖风险也会加大了。二甲双胍是有酗酒禁忌的;大吃大喝会增加急性胰腺炎风险,在使用DPP-4抑制剂这种可能增加胰腺炎风险药物的时候,怎能不问?
司机-----您的手足麻木吗?您有低血糖风险吗?这种职业属于糖尿病高危职业,低血糖或许就会使您成为马路杀手。有糖尿病专家曾笑谈,看到司机是胖子的,前面有吃的食物的,他一般都坐后排或者不做。您晓得的......
三班倒的------护士职业只是一个代表,三班倒注定您吃饭运动不会规律,您使用的药物能不能适应?
睡眠-----我有微信文章“空腹血糖居高不下,原来是OSAHS在作怪”、“从一棵无花果树谈“睡眠与养生”,更与糖友健康有关!”,足以说明睡眠对健康的作用。那肯定是应该问的。
性格----有报道70%的糖尿病人都是A型性格,焦虑、抑郁也非常容易与糖尿病并行。要找一下原因,心理疏导。半月前我们这里就有一通州老糖住院,对能把血糖降下来失去了信心,我讲解了他原来治疗方案的弊病,纠正方案,良好出院。这个良好,不只是血糖良好,还包括信心与微笑。
饮食运动习惯-------虽然喝粥对餐后血糖控制不利,但是让一个喝粥喝了70年的80岁老糖不在喝粥,何其忍?
所以,医生是要问的,因为对病情有益。
一个优秀的糖尿病医生初诊一名患者的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这是对医生的要求。
既然医生要问,而且是对您的病情有益,作为患者的您是否能够主动汇总呢?---------这才是我把这个图公示的初衷。
对于一名来开药却不能报出药名的病友来说,挂号费那就是白花了。
更有甚者,“那就根据我刚才9.5mmol/L的血糖选配点药吧”-----可笑吗?对于以往的治疗一无所知,而仅凭一个随机血糖就开药的医生,您敢信任吗?但是,不开药就被骂是“废物”的医生肯定有。
我曾经就是被骂“废物”的医生。
糖尿病的治疗是讲“医患结合”共同努力的,
您不要把这个治疗踢给医生一个人,而自己站在一边、抱着肩膀“让您猜”;
也不要抱着手机、跟着微信,自己当“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