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从鸿蒙看到物联网大时代
时代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之人。6月2日,万众期待的巨兽——鸿蒙终于亮相,它意不在超越IOS,也不为替代安卓,而是未雨绸缪,为“万物互联”而生的新一代操作系统。当年,任正非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鸿蒙的产生,本身并不是为了手机,而是为了物联网。
物联网到底是什么?
提起物联网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是什么,但说智能家居大部分人家里都有,像扫地机器人、电饭煲、空调、冰箱等等,而且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APP需要下载并连接,而理想的物联网就是把这些智能家居通过一个大脑一样的智能网络连接起来。
物联网在维基百科上的解释是:一种计算设备、机械、数字机器相互关系的系统,具备通用唯一识别码,并具有通过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无需人与人、或是人与设备的交互。简单点说,就是在一个智能系统里,所有的智能家居可以自动调节,不再需要人一个个把它们连接起来。
大噪一时,却陷入瓶颈
物联网20多年的发展之路并不顺利。
在1980年代初卡耐基-梅隆大学,几个大学生把宿舍门口的可乐售卖机连上网,就可以在网络上检查库存来确认可供应的数量,这就是物联网的雏形。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书中才首次提及物联网概念,十年后的2005年举办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2008年第一届国际物联网大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也正是这一年,物联网设备数量首次超过了地球上人口的数量。
报告封面
但是大噪一时的“物联网”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并没有像当初人们设想的一样蓬勃发展,而是陷入瓶颈,一个是技术上的瓶颈,网络承载不了物联网所需庞大的数据运输量;一个是生态碎片化,也是最大的瓶颈,现在是有多少物联网企业就有多少个生态,每个厂商都有自己的APP,互相之间并不互通。而鸿蒙操作系统无疑在这些问题上跨出了一大步,用鸿蒙掌舵人王成录的话来讲:鸿蒙就是不同设备的统一语言。通过鸿蒙分布式技术把生态链上所有的支持鸿蒙系统的产品连接起来,让我们离万物互联的时代又近了一步。
一图看懂:物联网产业链
鲸平台制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物联网的感知层和网络层涉及基础硬件、感知设备提供商,为物联网各个组成架构层提供芯片、无线模组等基础硬件设备。据头豹研究院,物联网的各个基础设备都需要相应的芯片,如感知层的传感器芯片、RFID芯片,传输层的通信芯片等。感知层相关的芯片技术,如传感器芯片,RFID芯片等,仍主要为海外厂商掌握,如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等,中国厂商在感知设备芯片技术上仍处于较弱地位,尤其在传感器芯片市场上,难以发现中国厂商的踪影。而在传输层相关的芯片技术,中国厂商则有较好表现,尤其是NB-IoT芯片领域,华为旗下的华为海思已走在了世界前端。芯片领域技术壁垒较高,以华为海思、中兴微电子为首的中国厂商虽在NB-IoT芯片领域抢占发展先机,但在物联网芯片整体产业体系中,仍主要以高通、三星、英特尔等海外巨头为主要供应厂商。
无线模组是物联网接入网络和定位的重要设备,海外厂商在无线模组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包括Telit、Sierra、Wireless等;中国厂商发展步伐亦逐步加快,领先企业有华为、中兴通讯、环旭电子、移远通信、芯讯通、中移物联网公司、上海庆科、利尔达等。
物联网的平台层涉及操作系统和平台服务提供商,主要在物联网的平台层提供数据处理及分析服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物联网产业链的枢纽,例如百度天工、阿里Link。平台层的设备管理平台和应用开发平台竞争较为激烈,以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京东、华为、小米等互联网和IT巨头为主要竞争者,初创型物联网平台企业亦逐渐成为重要竞争者。
物联网的应用层主要提供实际应用场景服务,是物联网组成架构中最接近终端用户的服务主体。物联网已广泛应用到安防、交通、物流、工业、家居、农业等领域,服务对象亦广布B端、C端、G端。由于物联网应用层服务呈多样化发展,应用层的竞争在物联网的四大组成架构层中最为激烈,全球服务商都积极发掘下游用户端的应用需求,使得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受各种行业垂直应用需求的推动作用,预计2025年中国的授权频谱窝物联网连接数将增加到19亿左右;另一方面,技术在不断革新和普及,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已被选中用于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以支持智慧城市(如公用事业仪表)、共享单车以及智慧农业等应用。目前,整个物联网产业正由技术驱动转向应用驱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行业应用的落地是一场攻坚战,敢于创新突破才能走得更远。